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衡 《学习导报》2012,(7):46-46
魏晋风度,崇尚隐逸。东晋时的大官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无官官之事”不是让你玩忽职守,掉以轻心,而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去干事。这句话类似“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把握主旨,不一味地抠词掰句;又类似“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说交情淡,而是说交往的形式简,更见真情。  相似文献   

2.
魏晋风度,崇尚隐逸.东晋时的大官刘惔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无官官之事”不是让你玩忽职守,掉以轻心,而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去干事.这句话类似“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把握主旨,不一味地抠词掰句;又类似“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说交情淡,而是说交往的形式简单,更见真情.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2,(3):61-61
梁衡在1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东晋时的大官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曾亲历一件扶贫小事。那年所在的单位向对口扶贫的某县送去六大卡车棉衣、棉被,  相似文献   

4.
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深受魏晋风度的影响,其编撰体例、历史评论以及历史撰述中的文辞之美,都与魏晋风度放达、自然、尚真的精神内涵有着内在的相通性。范晔表现在史学著述中的自觉意识是魏晋以来个体意识的觉醒在史学上的表现。范晔史学思想中的崇儒精神与魏晋风度相糅合,赋予了《后汉书》独有的史学个性。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深得魏晋名士之文化情韵.无论是魏晋的阮籍、嵇康,还是封建末世的曹雪芹,尽管表面是那样的放诞、痴狂,内心却清醒地保持着崇高的气节.魏晋风度的魅力更在于魏晋名士们满怀痴情去追求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于他们试图去毁灭腐烂的、充满奴性而陈旧的生活方式,从而荡涤出一个非奴性的充满真自由真血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所执著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一生践行的诗化人生.同样,曹雪芹亦满怀痴情地执著诗化人生理想.试图以诗化人生、审美人生去矫正以政治、权力、暴力、伦理为重心的浊恶世界,以诗情的世界去反抗充满贪欲和无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李炜 《前线》2010,(1):57-57
<正>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20,(2):35-35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时下,有些党员干部抱怨:曾经一呼百应的老百姓,怎么就变成了“老不信”“老冷漠”“老反对”?其实,不是群众变了,而是有些党员干部变质了,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甚至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成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8.
名士的操守     
一提到风流名士,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魏晋的名士风度,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莫不是清峻通脱,潇洒风流,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富于个性。而民国时期是另一个孕育名士风流的"魏晋时代",社会剧烈动荡转型,各种思潮交汇碰撞,而文化却大放光彩,涌现出许多堪称大师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处于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背景下,赋旅游以更多精神依托的隐逸旅行和宗教旅行。青城山、龙虎山、五台山、峨眉山等佛道名山和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郑市公安局一在职干警被立案侦查,建设管理局一副局长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查处,林业局一主要领导落马挖出串案4件4人……从法纪科、渎检科升格为反渎职侵权局后,短短的4年时间内,新郑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案件41件52人,相当于以前8年办案数的总和,立案率、起诉率、判决率、大要案率较之以前都有了新突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李豆罗的退休生活,忙忙碌碌,但毕竟有生活保障,少了点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压力,苦累却又潇洒快乐。他曾写诗描写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尚未到黄昏,扬鞭自奋蹄,迎来第二春。"古代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间,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归去来辞》《桃花源记》里美好、悠然的生活千百年来令人神往。毛泽东于1959年写的《登庐山》里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