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州市道县一松树岭惊现石雕群,引起世人一片争论和猜想,议论纷纷,推测不绝。有的认为,它与神奇的女书文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有的认为,它与"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有关,是崩葬之地、祭祀之所;有的认为,它是原始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等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认为,"中国梦",不仅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和世情的准确把握之上的,而且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因此,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使之成为凝聚力量的重要源泉,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梦"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古圣先贤们,凝聚着大众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中引领着民族进步的文化方向。从仓颉造文字,神农尝百草,文王演周易,黄帝创舟车,到孔子杏坛讲学,倡导礼乐文明,老子柱下传道,阐发道法自然,九流百家,纷呈学说异彩,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宣言 《党建》2012,(8):30-3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近年来,安徽阜阳等地创建农民文化家园,探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并重并举的有效途径,让农村文化设施真正"转起来",有效提升了文化设施的"气场"、增强了文化服务的"磁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转起来"基础在于"建起来"。这些年,各地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神州大地的亮丽风景。但与人民群众El益旺盛的文化需求相比,农村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覆盖不广、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有心无力,老设施陈旧用不上,新设施缺钱建不好;有的有名无实,建设只顾“面子”不顾“里子”;有的有体无系,“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建起来”,不仅在于建得多,更在于建得好。必须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项目放到基层、服务延伸到基层,强化普惠共享,抓好巩固提升,努力做到“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  相似文献   

4.
文化淬炼精神,文化凝聚力量。要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要有大眼光。要把文化建设放到和经济建设同样的高度;既要尊重文化工作自身的规律性,又要拿出抓经济的干劲和热情。要从"文化搭台"转变为"为文化搭台"。为文化搭高台,让文化唱大戏。有的地方,抓经济劲头很足、很给力,抓文化不下力,不愿像抓经济一样花钱出力,觉...  相似文献   

5.
叶远鸣  彭云 《当代贵州》2011,(24):56-61
纵览世界历史,解析大国崛起,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十年发展比经济,五十年发展比制度,一百年发展比的则是文化。"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与魂,成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所说:  相似文献   

6.
杨政 《党建》2010,(7):24-25
"文化特派员"是浙江省三门县在"种文化"活动中首创的一种机制。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这是今天在贵州古城镇远祝圣桥上仍能看到的古人诗句。由此遥想当年,这沟通西南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的"通京大道"上,千里之外,贵州万山丛中,该会有怎样的一些城市,担当起城市传播文化的使命?"通京大道"是云南边疆百姓数百年间对滇黔古驿道的叫法。由滇入黔,这条路上,第一个大城是安顺,城之规模,令徐霞客吃惊。1413年,贵州建省,距今600年;1381年,安顺建城,距今630年。建城,因为这是滇黔驿道上的战略要地,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举措,首先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认为这一文化工作任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工作任务。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3,(5):55-56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近日,山东青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围绕"如何建好企业文化"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记者:关于企业文化的阐述很多,定义也很多。您认为企业文化是什么?张瑞敏: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句话: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文化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它不仅是幸福民生、健康民生,更是政治民生,是文化之本、民生之魂、和谐之基。云南文化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公共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深刻表明:现阶段,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类追求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空前宽广的舞台。但当代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尤其是在高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旗帜方面仍然需要为之艰苦地努力奋斗。通过观察研究,笔者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当代青年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因此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着重从培养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和引领当代青年文化自觉的途径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旨在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青年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意境之美是中国艺术美感魅力之所在,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就是追求意境美。作为中国山水文化景观典范的西湖,其文化与美学研究必须深入到景观意境这一核心价值,但目前缺乏这一课题系统的深入认识。认为,西湖文化的核心美学价值在于艺术点化自然而历史升华的意境山水之美,它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天地人神交融对话、和谐共在的景观意境。  相似文献   

13.
马蕙颖 《学习月刊》2014,(20):32-34
一、神道中的"善"与"恶"神道是日本文化的根基,它源于日本人的原始信仰,自然崇拜,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都寄居着神灵。"神道没有固定的教义和典籍,而是一种信念,尊崇山、河、大树、巨石等自然物,把自然看做一种超人力的、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存在。"日本神道经过对外来文化吸收融合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翁淮南 《党建》2010,(12):47-49
《印象·刘三姐》成功后,引来诸多城市纷纷打造"印象"名片。然而,有的持续火爆,有的却陷入窘境,由此引发关于新兴起的民族文化品牌如何发展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互相简单否定;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又被儒家化了.本文认为,在当时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汇的高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性的批判,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境文化初次蕴涵了认同、冲突、交融、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个柔弱的肩,拉着一列沉重的"列车",还要跟着时代的步伐,真是太不易了。她什么也没有,文化不高、相貌平平、没有任何背景,有的却是三个瘦小单薄、没有文化的弟妹和一个弱不禁风的母亲。把这样一个家庭从农村拉到城市,且拥有一席之地,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她竟然实现了!贫瘠的土地,民间艺术之花却更鲜艳蔚县北部,山脊光秃,沟壑纵横,岩浆凝固的螺旋石,带着火山岩的倔强,漫山遍野,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品牌为城市所特有,是城市历史与现实的凝聚,是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的引擎。石家庄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使"开国文化"成为石家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打造石家庄"开国文化"品牌需要恢复重建"开国文化"的物质载体、深入研究"开国文化"的整体理论、全面加大"开国文化"的传播力度、不断升华"开国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就是说,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已然确定,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这个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有两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要做好:一是明确方向的具体指向,即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找出与这个发展方向相悖之处,以便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使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程建 《学习月刊》2011,(21):6-7
"文化"一词是用得非常频繁的一个概念,有人把一座大楼称作文化,有人把一首美妙的音乐称作文化,还有人把突发奇想的创意称作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总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产品,后者专指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20.
解读善良     
张魁兴 《学习月刊》2014,(17):53-53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善"字很讲究,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善良是褒义词。然而,善良在发展中也衍生了另一种含义,对他人的虚假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