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一度引起各方广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学习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种境界意在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一要志存高远、耐得困苦,二要执著忘我、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4.
杜晓莲 《党的建设》2011,(12):42-42
年幼时,在堂屋的抽屉里放有两本用毛笔抄写的“书”,依稀记得一本为《三字经》和《百家姓》,另一本叫《四言杂记》。书皮泛黄,书角早已没了棱状,书页破碎,墨迹模糊。祖父说,这是他小时候的宝贝,陪伴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耗费了40年时间,呕一心沥血写作了《资本论》,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在他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6.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刘琳 《求实》2006,44(8):4-6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关系问题探讨的逐步深入,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展开了对市场经济伦理的讨论,突出表现在对马克思研究剖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巨著《资本论》从经济伦理的视角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澄清了一些观念,涌现了一部分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深化了我国经济伦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回顾、梳理和综述近年来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31):65-65
王亚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1901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王家坊村(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  相似文献   

9.
石佳 《求实》2014,(4):45-49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最引人注目的成熟著作,在学术史上存有广泛争论。马克思以经济学术语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揭露,实则蕴含着《资本论》完成了一场术语的革命,实现了对思辨哲学术语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双重批判和超越。在严格意义上,《资本论》中的经济范畴之于马克思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及解释力,每一个经济概念所言说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其用意都是要为人类通向自由之路奠基。  相似文献   

10.
王荣 《求实》2016,(5):4-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对象,对资本逻辑展开批判。这一思想对于"全球资本化"的当今时代而言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呈现存在、本质与历史的内在结构。资本逻辑的存在批判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范畴揭示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实。资本逻辑的本质批判通过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透过资本逻辑营造的自由与平等的假象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一览无余。资本逻辑的历史批判从社会历史进程中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表明资本逻辑有其产生的前提,也存在其消亡的界点。在对这三重视域的梳理与明证中,展现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困境的观照,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特殊阶段,只具有暂时性,而不具有永恒性。  相似文献   

11.
12.
在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世界各国的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茂荫。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快感     
一般来说,读书有两种情形:一是被动的“出门无伴漫读书”,因为没有伴侣,只好拿看书来当做消遣,这样读书容易囫囵吞枣,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还有一种是主动的,见到好书就读,读无定所,不择环境,捧书入定,沉醉其中。进入这样的读书境界,体会到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叶灵凤先生就曾描绘过这种颇令读书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看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大概每个真正的读书人都有与此大致相近的心境和感悟。宋代诗人尤袤流传…  相似文献   

14.
蒋海益  张炜 《唯实》2009,(6):41-46
运用马克思的概念演化分析法解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复杂的,其中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价值演化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复杂的,它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自然演进和内含矛盾的必然性。这些都是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重新认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蒙价值,有助于重建马克思的演化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革命的宏大叙事场景中,妇女以其特有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妇女角色意识的唤醒以及活动的实践,自然不能仅以“政策—效果”的模式进行解读,而必须意识到其背后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所蕴藏的革命理念、动员机制、心理反应等持续作用又交织相融。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晋察冀日报》,曾以“读书识字”为主要内容对妇女活动进行过相关报道,不仅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也见证了妇女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与行为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说,妇女读书为观察更长时段更宽广范围下的中共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变迁与“人”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意蕴深远又别有意味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蒋海益 《唯实》2010,(1):49-53
仔细研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职能"、"分化"和"生产方式"是《资本论》中十分重要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曾经被传统政治经济学丢弃了。马克思的职能概念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职能。马克思的分化概念主要用来描述生产要素职能不断分离的过程。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主要用来概括生产要素职能分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比如资本要素的增殖职能分化出来以后占据支配地位就形成资本生产方式等等。这三个概念是笔者倡议构建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于丹 《学习导报》2011,(20):46-46
旅和游是两件事。旅可以是一种外在的行程,比如说旅行社组织浪漫之旅、体验之旅、夕阳红之旅。而游,我认为是个人心灵的事情。现在不缺乏旅,缺乏的是游。庄子第一篇就是《逍遥游》,说人生就是“乘物以游心”。  相似文献   

18.
陈仲丹 《唯实》2015,(1):69-72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功业显赫,当时就被人称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读书、善读书的人,一生坚持读书,乐此不疲。他读书的特点除勤勉外,还偏好深湛之思,将读书的心得用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对他事业的成功有极大帮助。《清史稿》对他有个评价,称"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学问来自读书,这就是说他的功业主要归之于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曾国藩人生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忙碌的官场度过的,尤其是在组建湘军后的十多年,经常是战局紧迫,事务纷繁,但无论是  相似文献   

19.
何蜀 《红岩春秋》2000,(1):52-54
《晚霞》杂志1999年第11期发表的穆仁《罗广斌是被“四人帮” 迫害致死》一文,作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事情已经很清楚:罗广斌是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安葆 《湘潮》2008,(11):34-36
中国工农红军在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仍孜孜不倦地学习。红军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曾下令:“严格检查文件担子,非经批准不得超过规定数目。”可是,许多干部、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心爱的书籍丢掉。毛泽东从于都出发时许多东西精简了,却带了一个书挑子,藏着他珍爱的书稿(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及自己的手稿《农村调查》等);成仿吾的小背包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