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报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仅明确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改革的各项内容和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而且还指出了进行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指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遵循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原则。这是我们党在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深思熟虑所提出来的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现在我们就“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个按照预定的目标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邓小平曾多次谈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问题,形成了一个包含不同层次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根本目标任务或长远任务目标。先是根本目标或长远目标,这种目标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导向性和规范性。邓小平在1986年9月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根据邓小平这一思想,党的十…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前途、涉及人们具体利益的现实工程。改革目标的确定,既不能从本本出发,也不能凭一时热情,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作出切实可行的选择。党的十三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同时,又把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确定为改革的近期目标,从而使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中,“活力”是主要矛盾,是当前改革的着重点。领导层有  相似文献   

5.
《求是》2001,(7)
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强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是事关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党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干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形成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监督作为一种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是政治体制诸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形成有效制约机制,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改革的长远目标,具有现实而…  相似文献   

6.
正贺雪峰在10月31日的《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乡村建设并不是要将乡村建设得比城市还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理想和未来的长远目标,显然还不是现实。当前学界乃至一些政策部门往往片面理解农村"强富美"的长远目标,试图将"强富美"当作当下的主要任务,通过各种政策努力来达到之,以及使用大量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阶段。其中,政治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和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条件,人的主观条件,等等。它们不可能随着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而立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为了稳步而卓有成效地进行这场改革,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现阶段政治体制的特征、功能和运行机制,追究政治体制不完善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抓住改革的关键,把握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政治追求,也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现实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正稳步地向纵深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其实质是主体观与客体观统一的世界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义利统一的价值观、现代化的新型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任务是重建意识形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思路就是要实现政治层面与学术层面的相互包容、文本解读与形态创建的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专业化研究与大众化研究相互促进,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不断推动党的指导理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永兴 《新长征》2014,(9):60-6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破解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问题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刻思考,是一个内容完整且正确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丰硕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和科学实践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仇小敏 《唯实》2008,(10):57-60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主要内容和价值目标等来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具体政治制度完善、健全、民主、规范与科学,即达到政治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对一个国家很重要,但其作用绝不是无限的。一国政治体制,总是根据统治集团对所处社会的理解,对以往政治体制进行批判性继承而创立,通过官吏影响社会。政治体制作用的发挥受着发展水平、传统、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使政治体制发挥积极作用,并促使国家状况不断改进,必须确保政治体制始终以发展为目标,在真正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且不影响国家的稳定,以不断改革为特点,能对外界反映作出及时、适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党的十三大精神的指引下,正在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了解“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概念的由来、含义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苏联东欧学者和我国学术界对这些概念的研究现状及其观点,无疑是直接关系到政治科学的理论建设和指导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现就“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研究概况,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李贵贺 《世纪桥》2010,(21):58-60
回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谓是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通过30年的改革,我国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党政分开"和"精简机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行政治体制中仍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民主化程度不高、公民政治权利得不到实现等问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工作也更加紧迫。通过对3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来探析改革前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文革”前十年我国政治体制演变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政治体制自1949年建立迄今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了。期间,1956年至1966年这一段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因为一是“文化大革命”动乱正是经过这十年后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发生的,二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些弊病是在这十年中强化或在形成起来的,所以有必要对这十年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寅平 《求实》2013,(5):58-62
协商民主作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补充和延伸,为解决现实的竞争性民主问题提供了多样性的实践。在竞争性民主现实中,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政治实践中的相互矛盾及在社会治理方面刚性、机械以及难以建立公共意识与理性等缺陷是协商民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之相应,非竞争性民主具有国家体制主导政治体制、政治稳定原则优先及政治体制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性等特点,使得相对独立于社会影响的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和与政治体制权威相适应的社会自我治理是协商民主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选择的突破口是政府机构改革。但由于机构改革缺乏外在约束,且难以回应现代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故难以起到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作用。文章在分析政治体制的病灶的基础上,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应以选举制改革为新的突破口.通过选举制改革,扩大县乡直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人大在宪法中的法律地位,将会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理论信息     
《新长征》2001,(1)
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张顺、柏维春在2000年11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撰文指出,从中国国情出发,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概念性框架必然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此,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健全民主制度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政治管理系统和提高全民政治文化素质等主要任务和途…  相似文献   

19.
从城邦即国家的角度研究政治体制问题,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类型、结构,变革的原因、结果,阐明了最好的政体与法治精神的关系,能够寻求依循法律治国的政体是现实中最好的政治体制;揭示了理想的混合政体的实质在于多数人之治,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治体制;论述了政体变迁的动因与改革发展的趋势,导致政体衰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引发政体变革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利益之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在本体制范围内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体制的深刻认识,形成隽永智慧的思想之源,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启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全面改革和发展吸引着全球,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引人关注。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价值。他对于政治体制现状,改革的依据、性质、地位、总方向和主要内容做出深刻地分析和指示,并提出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已取得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坚定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