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1949年2月25日起义的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是解放战争中最早起义的国民党海军舰船。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前的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舰就已在青岛成功起义。 “黄安”舰是国民党海军在抗日战争结束时接收的一艘日本护航驱逐舰,排水量为810吨,编员120人,抗战胜利后一直停泊在山东青岛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点将—— 人民海军从无到有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 4个月后,一封北京中南海发来的电报交到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手中:“张爱萍、林遵……到中南海,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你们。” 张爱萍是人们熟悉的我军高级将领,他1926年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说他是专程到绍兴祭扫祖墓的 国民党调查统计室的报告说他“故作烟幕” 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吴殿卿 《湘潮》2004,(3):4-6
陈毅转达了张爱萍请求《毛泽东接见原国民党海军人员》的建议后,毛泽东说:这个建议好,见,一定要见!在这一次历史转折关头的特别接见中,毛泽东说:“要说国民党员,在座的恐怕谁也没有我资格老。”毛泽东的话,消除了大家的拘谨,让大家感到说不出的温暖和亲切,感到毛泽东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5.
袁方 《党史文苑》2014,(1):53-53
正张爱萍将军,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平生"四不畏"1959年8月,张爱萍等人奉命到庐山参加中央全会,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5日,轮到张爱萍发言,他只说些诸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召开编审会议,审定军事人物篇条目时,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将军问:怎么没有李超时?一位年轻的编辑说:他可能不够资格。张爱萍将军听后十分严肃地说:他要是不够资格,我们都不够。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张爱萍将军马上解释说:李超时是我的首长,他当军长时,我才是营长。你们说,他够不够资格?于是,李超时进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人们不禁要问:张爱萍将军为何如此敬重李超时呢?说来话就长了。在李超时将军牺牲8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吧!  相似文献   

7.
漫画幽默     
方法不同 妻:这次选拔干部你还是不提老李,又是什么理由啊? 夫:他群众基础差,人际关系不好! 妻:怎么又这么说了? 夫:20年前,搞人方法是“生活作风问题”,现在流行的是“群众关系问题”。 生活作风已经不重要了,就连我都…… 妻:快说,你都怎么啦? 夫:……  相似文献   

8.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社会部长谷正纲惊呼:“周恩来飞来飞去、人心惶惶,奇怪的是连产业界也和他往来。” 周恩来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资本家不喜欢“其产”,又为什么都向共产党靠拢?  相似文献   

10.
1962年6月13日下午三时半,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原三机部部长孙志远、市委书记焦若愚同志的陪同下,冒着细细小雨视察了沈阳112厂.周总理来到飞机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模线样板车间.总理关切地问:新机什么时候能试制出来,还有什么困难?总理指着绘制模线的钢板问:“这是什么材料的.是冷轧还是热轧?”当第一副厂长、总工程师高方启回答说是进口冷轧钢板时,总理立即对秘书说:“给鞍钢去个电话,问一问能不能生产?”总理希望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能够全部用国产材料.周总理来到了部件总装车间.健步登上飞机工作梯.观看了座舱和抖动试验.(见图)当听说有一台产品是工人们甩掉洋拐棍.自己制造的,并排除了技术隐患,总理高兴地说:“同志们干得好哇.”并和在场的工人一一握手.他用那只在战争年代负过伤的右臂轻轻摇动,强调说:“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周总理一边视察,一边和许多工人亲切交谈.问他们什么时候入厂的?几级工?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困难?在机加车间.他鼓励青年工人要学习,鼓励老师傅好好带徒弟.  相似文献   

11.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人人心”的要求,笔者一边学讲话、读原著、听辅导、看教材,一边在不断思索:100年前的那个时代,为何嘉兴南湖有这么一艘小小红船启航致远?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究竟是什么?经过反复思索、深入探讨,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众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知天文、晓地理、多谋善断、料事如神的人。他的本事似可概括为一句话:“有先见之明”。 其实,诸葛亮并非对什么都有“先见之明”。就说他挥泪斩马谡一事吧,能把失街亭的责任都推给马谡吗?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为什么还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呢?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57年建军节前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云集青岛,共商国是,检阅海军。 1 毛主席说:“有海就要有海军。没有海军不行。”建设人民海军,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崭新而艰巨的课题。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桂永清曾经扬言:“共产党要想建设海军,无异是痴人说梦!” 当时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斗争形势是十分严峻的。1950年初,大陆上的解放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但东  相似文献   

14.
各吹各的     
一个英国人领着一个美国人游览伦敦市区。“那是滑铁卢大桥。”他说,“只用两年就建起来了。”“那有什么了不起?”美国人说,“我们的布鲁克林大桥才花了18个月!”他们走上尤士顿大道。英国人说:“那是尤士顿车站,拆旧站与建新站总共才花了14个月。” “我们纽约最大的车站不足10个月就完工了。”美国人说。 美国人看着34层的中央大厦问:“那是什么楼?”“哦,谁知道?”英国人耸耸肩,“早晨上班时还没有这幢建筑呢!”各吹各的  相似文献   

15.
1965年6月15日的中午,北京前园恩寺的一幢房子里,被人们誉为“革命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正与他的夫人王定国、生活秘书高世文及两个晚辈吃午饭。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谢觉哉对身边的两个晚辈说:“家里的树木不是长得很好吗?干嘛非要砍伐呢?”那两个晚辈就说:“我们自己不砍,别人也会去砍掉的。”谢觉哉说:“哦,你们是怕别人拣了你们的便宜,所以你们就砍!这样对吗?”那两个人听了,都有些不好意思,就说:“您讲的话我们都记住了。”突然,谢觉哉右手里的筷子“啪啦”一声掉在地上一支,左手连饭碗也端不住了。他一下子向右边倒下去,口里不停地流着口水。大家急忙叫了一辆救护车,将谢觉哉送到了北京医院。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岁月     
李培桐 《共产党人》2005,(20):32-33
1937年上半年,保定特委书记刘秀峰(后来才知道的)为躲避国民党的抓捕,住在我家。他眼睛很大,我们都称他“大眼刘”。我当时只有11岁,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只记得那时学校的围墙上有国民党画的漫画,内容就是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所以,我以为共产党就是漫画中的那个样子。有一次,“大眼刘”对我说:“你看我这人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非常善于从微小的事情中发现问题。他的厨师曾披露过这样一件事:平常周恩来的伙食都由厨师掌管,月底厨师将支出情况向他详细汇报。有一天,厨师向他汇报采购食品的明细帐,周恩来认真听着每个数字。汇报完毕,他笑着问问厨师一个奇怪的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大?”厨师思索了一下,回答说:“当然宇宙最大!”周恩来哈哈大笑,然后一摆子:“不对!宇宙算得了什么?正确答案是:世界上属眼皮最大!”厨师大惑不解。他风趣地说:“你想呀,眼皮这么呱哒一阖,把整个世界和全宇宙的事物全挡住了,你说这眼皮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一) 继《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之后,关于道德问题,吴晗同志也作了自我批评,题目叫作:《是革命,还是继承?》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原则问题,他究竟是怎样回答的呢? 吴晗同志说:对“旧道德,只能革命”,“彻底地……粉碎它、消灭它”,“而决不可能是什么继承”。我们判断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言论,更要看他的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言论上,吴晗同志的这个检查本身就是避重就轻、自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1969年,“九大”召开,胡耀邦作为八届中央委员参加了“九大”,但没有被选为新的中央委员。“九大”之前和会议中间,有不少负责人找他谈话,让他写一个“深刻的”检查,说他是“红小鬼”出身,没有什么大问题,仍然可以当中央委员。可是,他没有写这样的检查。他说:“禄这个东西要看透。如果为了禄出卖灵魂,活着有什么意思?长征的时候死了多少人,那时候哪里会想到能有后来的禄?我还能劳动,自己能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张爱萍辟谣长期以来有一种传闻,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茅台镇时,在茅台酒厂的酿酒池里洗脏脚,败坏了茅台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喻权域教授曾对此说法多次予以驳斥。2001年11月20日,他又致信张爱萍将军,就此事向他请教。喻在信中着重讲了两点:一、参观过酿酒的人都知道,酿酒池里并无酒,不可能在酿酒池里洗脏脚;二、把烈酒倒出来“洗脚”,是川南、黔北一带的常事。他恳请参加过长征的张爱萍能出来澄清此事。11月28日,张爱萍回信谈了他在长征中经历过的有关情况:“在红军长征途中,为缓解连续长途行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