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军 《唯实》2004,(9):148-153
社区福利,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一切资源,为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所采取措施的总和.其中,社区地理空间的封闭程度、社区成员的同质性、社区负责人动员资源的能力、社区自身的资源状况、社区外部资源的注入、社区内部共建的单位状况、社区成员的阶层地位、社区居民生活的面向以及社区内居民的自组织状况等,都对城市社区福利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区福利 ,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以社区为基础 ,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一切资源 ,为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所采取措施的总和。其中 ,社区地理空间的封闭程度、社区成员的同质性、社区负责人动员资源的能力、社区自身的资源状况、社区外部资源的注入、社区内部共建的单位状况、社区成员的阶层地位、社区居民生活的面向以及社区内居民的自组织状况等 ,都对城市社区福利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区传播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社区报的立足点在于社区本身。社区报应该定位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实用手册"。为实现这一定位,应实行目标读者锁定社区中老年居民和家庭妇女、社区新闻与生活资讯并重、加强社区报采编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徐晓军 《唯实》2004,(8):148-153
社区福利,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一切资源,为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所采取措施的总和.其中,社区地理空间的封闭程度、社区成员的同质性、社区负责人动员资源的能力、社区自身的资源状况、社区外部资源的注入、社区内部共建的单位状况、社区成员的阶层地位、社区居民生活的面向以及社区内居民的自组织状况等,都对城市社区福利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管理模式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通过对晋中市A小区在公共资源改造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状况的分析,可知我国社区在建设中存在社区居民参与动力不足、参与面窄及参与层次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动员不足、利益价值趋向不同、认知水平有限、社区公共组织治理缺失等。为此,加强社区居民参与需积极培育社区精英团队、构建社区居民参与型文化、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区设计理论创新要认真总结中国社区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广泛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社区设计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思想,融合中国儒家天人和一的学说,在统一对社区概念认识的基础上,从中国社区建设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社会环境、自然资源的实际出发,探索社区建设发展规律,围绕建设生态社区、文化社区、健康社区目标,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扎根于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的社区社会组织,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职能发挥促进能力建设、深度调研回应社区问题、议题共利引导社区力量、社区营销集结社会资源等具体实践,有效地凝聚了社区力量,解决了社区问题,能够为社区基金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也由单位制、街居制发展为社区制。同时,党和政府在社区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改革、优化和完善。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到当前的社区治理,全国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立足本土的探索和创新,各地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文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区治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基于对各地社区治理创新涌现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社区治理取得的巨大成效,提炼出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据此认为,社区治理将呈现四种发展趋势: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智慧化。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社区经济的重要性 1.为社区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在财政直接拨款不足的情况下,社区经济对社区建设的支持会变得愈加重要。除了社区内兴建或添置公共设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外,居民开展公共活动也离不开经济支持。此外,发展社区经济还可以解决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动下,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是中国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积极构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制和更好的参与环境是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社区体育是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必然与社区发展紧密联系。本文从社区发展的实践起源、社区体育发展的机制原理、社区体育发展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研究,目的从一个更宽阔的实践视角来研究社区体育,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创新,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和大胆实践。目前,北京农村社区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农业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迁移型社区和现代型社区。不同类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取向、行为动机、参与效果和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乡村治理、推进居民社区参与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转型发展,营造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居民社区融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扩大社区民主,提升社区自治功能,是社区建设要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超负荷和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是影响社区自治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社区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4.
舒晓虎 《求实》2017,(6):41-53
地域性、社会性和结构性是社区的本质属性。在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出现了多样化类型,亦表现出动态演化的特征。其动态演化的一般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城市社区在地域空间和社会联系两个维度上的综合演变,表现为不同的演化程度和社区类型;二是在地域空间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们社会联系的重建和社区治理结构的完善,亦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社区类型。我国城市社区将普遍经历由"封闭社区"转向"离散社区"再到"整合社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 ,社区民间组织在近几年里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如何将其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因法律依据不足和民政部门管理力量薄弱 ,而始终找不到一个解决的良策。本文通过对温州市鹿城区社区民间组织的调研 ,针对现存的问题 ,总结试点社区经验 ,提出了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 ,由民政部门通过社区自治组织对社区民间组织实施规范和引导 ,保证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勇  何艳玲 《新视野》2017,(4):84-91
城市社区空间与社区治理二者通过社区内主体的行为与活动发生勾连与互塑。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空间具有的多样性、封闭性、功能性规划和行政性分割等特点,制约着社区治理效果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空间视角与社区治理相结合是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重要路径,为更好实现社区治理,我们应在基于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将社区空间利用的"生活性"与"景观性"相协调;坚持社区内公共资源空间配置"可获性"与"效率性"相平衡;在社区更新"微创性"的空间改造过程中,坚守"利民性"的价值目标;为发挥社区空间的最佳功能,在对社区空间进行"功能性"规划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功能"扩容";为提高社区治理的精准性,在将治理技术嵌入社区空间过程中,勿忘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农民需求的重要切入点。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功能的变迁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在短期内表现为功能体系的断裂,从而导致了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出现的种种阵痛,难以达到其建设的初衷。新型农村社区应从居住空间、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实现社区功能再造。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农村社区组织与规模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的工作,也是农村社区组建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自发型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规划型社区".农村社区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它要求立足农民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基础,确定社区的边界;作为一种农村基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单元,它也要求根据管理和服务效率争效益来划定边界.在实践中,各地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尊重农民业已形成的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科学规划社区的布局及其规模范围.其中,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设置社区是一种现实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类具有功能性、地域性的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制度环境的优化可以营造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氛围。安徽省铜陵市在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社区治理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从政府和社会组织两个层面探寻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活力激发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市场化和住房私有化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社区空间的扩张和社区事务的增加,进而带动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从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先后发生了两次明显的调整,即行政主导下的社区重构,实现街居管治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变;再由社区体制走向社区自治体制。随着社区利益多元化和矛盾凸显化,社区日益成为各类矛盾的集散地,从而要求社区治理结构进行第三次转型,即由社区自治转向社区共治。为了达成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应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居委会、业委会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