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实力大小是由受力国的认识和回应决定的。对外政策、国家治理和文化是衡量一国软实力的三个指标。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外向性,能够直接地影响受力国的认识和反应,国家治理和文化则是内源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更能反映一国的吸引力。从受力国的角度看,国家治理的软实力不是由占优的要素决定的,相反是由最弱的要素决定的。在东南亚国家看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于日本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软实力则稍显不足。中日两国的软实力外交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实践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政策是影响美国软实力强弱的主要因素;追求国家利益是美国塑造和运用软实力的动因;美国在展现其文化价值观时,如果时机和地点选择不当,或与当地文化相违背,反而会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发挥,甚至酿成文化冲突和反美主义。在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其政治影响力与文化价值影响力之间存在着分裂现象,这是影响美国发挥其软实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英国适时运用文化外交来巩固和发展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英国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期间主要经历了由迅速发展到艰难维持再到平稳恢复的外交历程,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而运行过程中尤以英语教学、教育培训、文学交流和体育运动等具体方式著称。在实施文化外交的过程中,表现出相互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相结合的特征,有效避免了被指责为文化殖民主义者,并且使得阶段性的调整没有抛弃文化外交的长期性。英国针对英联邦的文化外交的根本动因是在硬实力下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软实力,实践也证明在扩大影响、保持联系和改善形象等方面,文化外交对提升英国软实力、巩固和发展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认为中国谋求实现"主宰"东南亚地区经济秩序的战略目标,在于建立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弱化美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冲破美国布置的战略藩篱,精心构筑在东南亚的战略领地;东南亚国家普遍将中国看作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在双方关系中仍存在一些"强烈关注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提升很快,但不会对美国有实质性威胁,而且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通过文化、对外援助和参与区域合作机制等方式积极开展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华侨华人是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特殊群体,尽管在历史上曾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排挤打压,但近年来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因此,整合华侨华人的优势资源,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有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概念自约瑟夫.奈提出以后,迅速进入了各国的对外政策话语体系。本文将分析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软实力及相关概念的认知,并加以比较。本文认为,中欧在软实力概念的使用中在软权力资源、软实力目标、软实力运用、软实力主体和软实力外交的地位五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对双边关系带来了四方面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政策分歧、软实力使用方式差异引发的政策冲突、软实力外交的地位差异产生的外交议程错位,以及软实力主体差异导致欧洲民间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冲撞。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出发,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尝试性建议,以缓和或消解这些差异认识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文化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的新兴领域和战略支点。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这是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中国同东南亚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界和学界有不少人士颇为热衷于"中国软实力威胁论"。本文从近十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对这一新版威胁论的分析框架提出质疑:美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是由美国自身政策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外交上的战略选择引起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在于夸大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回避美国自身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忽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实现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上的崛起,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格外关注。本文认为,虽然中国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仍毅然崛起,但还没有达到与美国进行势力转移的水准。由此得出,中国的全球战略和东亚战略正在采取和平发展战略,并且,这种政策路线也将反映到韩中关系之中。第一,政治上,中国一直采取了慎重节制的行动,今后也将向着扩大韩中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第二,经济上,随着中国的崛起,韩中经济共进化(coevolution)将会深化。第三,社会文化上,中国将对韩国实施软实力战略,以维持其魅力国家的形象。基于上述观点,笔者提议正确区分中国崛起的形式与本质,积极探索韩中合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印度软实力源自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印度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产品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展示其软实力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完善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立足于“求同存异”和“和而不同”精神上的两国共同发展是摆在两国面前的时代课题。2013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韩中首脑会谈,宣布两国将加强“人文纽带”。可以说这是努力跳出经济和政治领域的热潮,将两国关系朝着更高层次深化和发展的尝试。系统化的人文交流将为加强相互信任、构建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作出贡献。不过,中国的人文交流是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出发予以推进的,强调人文传统可以说是在以中国未来规划为目的的文化方面的努力。并且,其中心是名为“中国模式”的新普遍主义。站在韩国的立场上,应该考虑到这一层面,从战略高度推进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5.
针灸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研究分析针灸西传的过程,能为我国对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经验和参考。如今在法国,不仅接受针灸治疗的法国人的数量开始增加,教授针灸、中医的培训学校在法国也逐渐增多,学院招生数量也有增加;法国的针灸科研工作也有很多突破。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观点入手,分析针灸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试为我国对外传播文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与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努力寻求通过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新途径。受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启发,日本政府认识到"动漫"是日本的软实力资源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动漫外交。日本政府的动漫外交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法国研究》2014,(2):18-23
当今专业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凸显,各国在参与专业性国际组织活动、承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将这些组织作为塑造和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于软实力要素集中是最具合法性的承担软实力建构的政府间组织。法国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软实力优势的西方大国,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伊始它便将该组织视为其软实力构建和展示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其间在该组织框架下提出"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并酝酿和推动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通过梳理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公约》的通过,剖析"文化国家"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建构过程和方式,以期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角色身份变化,为我国在该组织中的多维度软实力建构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湖南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作要求,实施“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战略,建设马栏山创意集聚区,吸引集聚了一批国内顶尖视频文创企业和项目落地落实,“中国V谷”正逐步成为湖南文创新名片、全国媒体融合新地标。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外交战略是战后日本恢复和平民主国家形象、推广日本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青年国际交流是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内阁府主导下的青年国际交流事业拥有丰富的交流内容、严格的招募选拔机制和官民协作的运作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实现了文化外交和培养日本青年的双重目标,建立了世界性"事后活动组织"。不仅促进了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念向海外传播,而且在塑造日本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