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拒绝仇恨     
曼德拉的伟大在于拒绝仇恨.曼德位被囚禁了27年,当重获自由的那一天,他要求自己抛弃一切仇恨.他如此要求自己,只因他明白,如果不抛弃仇恨,他的余生将不得不在自己修筑的“恨”的牢狱中度过.曼德拉当上总统后,曾经在监狱里羞辱过他的两位看守非常害怕被他施以报复.没想到曼德拉摒弃前嫌,邀请两位看守参加自己的总统就职仪式.曼德拉的大度深深地感动了两位看守.  相似文献   

2.
周海亮 《江淮法治》2008,(16):59-59
童年里不要仇恨,卢旺达人做到了。所以,我坚信,他们的孩子虽然经历了不幸,但是仍然保持了难得的纯真,这无疑是卢旺达人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程刚 《政府法制》2012,(2):34-34
新西兰有一种小型有袋动物,叫做袋鼩。这种动物的领土意识十分强烈,在属于它的领地里,不允许其他袋鼩在里面活动,倘若发现有新的领地未被占领,它便会去竞争这块领地,扩大自己的地盘。他们争斗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武斗。因此,在新西兰的草原上,随时都可以看到争斗的袋鼩。争斗的结果,就是一只最终能够留下来。  相似文献   

4.
仇恨犯罪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多元化社会各国。它是以行为人对受害人的各种偏见为基础,以给行为人认定的某种群体的个人及其群体造成损害为目的,因此与报复特定个人和社会的犯罪不同,也与敌人刑法适用的犯罪类型存在差异。对仇恨犯罪的单独立法主要见于普通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仇恨犯罪单独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重对行为人的惩罚,这并未违反宪法上的平等原则,也未侵害言论自由,且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仇恨犯罪必然以上游犯罪为基础,同时行为动机系基于法定的偏见类型。仇恨犯罪的甄别与统计对预防犯罪、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仇恨犯罪中的偏见动机往往源于社会的结构性歧视,偏见产生移位攻击。在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并不显著时,监禁消除偏见的效果不如恢复性司法措施。对仇恨犯罪也存在爱的刑法观念的适用。我国没有必要对仇恨犯罪单独立法,但对涉及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犯罪,可吸纳仇恨犯罪理念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5.
我是维吾尔族人,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给地主扛长活,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地主和反动阶级的统治。我和所有的维吾尔族劳动人民一样,第一次获得了自由幸福和生活的权利。1950年我当了农民代表,并担任了农民协会的主任。1952年党又送我到土改训练班学习。1954年土改刚一结束,党就调我到叶城县人民法院工  相似文献   

6.
毛淑英杀死三名儿童后自杀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很多人都认为毛淑英的杀人行为和工作调动有关——毛淑英因不满被调到离家5公里的乐山小学,因生活不便,便把满腔怨气,转嫁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生活》2010,(11):24-24
记得很久前看过一部中篇小说,女主人公竹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中年作家,温婉,优雅,善良。她有一段鲜为人知但荡气回肠的初恋,而且,是她此生唯一一次的恋爱。  相似文献   

8.
9.
王文华 《河北法学》2011,29(4):111-117
"仇恨犯罪"并非新生事物,它纵可溯至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横则涉及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Crime",只是它一直未能引起我国刑法学、犯罪学理论与实务界的应有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仇恨犯罪即为典型表征之一。提出"仇恨犯罪"的概念,从而认真对待这种犯罪现象,对仇恨犯罪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对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刑事法内外的抗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频繁出现的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犯罪案件以及群体性暴力事件问题,美国仇恨犯罪理论被引入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研究之中.但是本文通过从产生背景、犯罪原因和治理策略上对中美两国仇恨犯罪进行比较,最终认为中美两国仇恨犯罪无法被等量齐观,美国式仇恨犯罪在中国语境下并不具有相应的理论解释能力,径直将西方的研究模式移植到中国语境来分析中国特有的法律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思路值得反思,因此应当对该理论的引进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看到被告人潘洪军的哥哥搀扶着被害人初耀华的妈妈走出法院的那一幕,我莫名地呆住了,不知所思……初耀华的妈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对我的法官生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感谢这位充满爱心的妈妈。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及许多州都有针对“仇恨犯罪”的刑事实体法、程序法的规定,其核心内容是对仇恨犯罪比那些不具备仇恨因素的犯罪加重法定刑,司法部每年对仇恨犯罪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分析、统计研究。剖析研究美国仇恨犯罪的定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司法措施及其引发的理论与实务方面的论争,对处理我国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泼你女儿就想让你心疼!” 当法庭上戴着刑具的娇小柔弱的被告人韩浪声嘶力竭地喊出这句话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为这个不幸失去儿子,之后又因为报复伤人而坐上被告席的女人流下心酸与惋惜的泪水。  相似文献   

14.
15.
草根一词,仿佛为李梦南量身定制。"10个月大的时候母亲离开,1岁的时候父亲入狱,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初中便辍学,拿了别人的身份证到北京的洗浴中心打工,不久之后患病回家……"这就是李梦南的身世。这名身世悲惨的草根少年,是"哈医大杀医案"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6.
"仇恨犯罪"并非新生概念,它在历史上就不少见,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 Crime",还是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都属于"仇恨犯罪"的种种。"仇恨犯罪"作为犯罪的一大重要类型,具有犯罪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一面。目前,我国的刑事应用法学、犯罪法理论中尚未形成相关的系统理论。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类犯罪的犯罪率不断上升,作为一种犯罪现象的"仇恨犯罪"就是典型。因此,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和矫治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28日,具有权威性的科学刊物——英国《自然》杂志正式公布,英国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克隆”出了一只小绵羊,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克隆”成功哺乳动物。一时间,“克隆”成为世界各国电视、电台和报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不过,在新闻媒介的“密集轰炸”后,大多数人还是弄不明白;“克隆”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19.
2005年8月28日晚,柳林监狱五分监区指导员赵根柱结束了与罪犯刘英春的第12次长谈之后,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相似文献   

20.
从仇恨到接纳罪犯:个人与社会立场间的刑法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醒理解个人与社会对待罪犯的态度的差异,理智地从社会立场看待罪犯,才能理性构筑符合社会进步的刑法理论。社会公众和受害人对罪犯的仇视,是刑罚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心理渊源和社会基础,但社会性的刑法不能简单代替个人复仇。从社会化的立场审视,接纳罪犯成为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