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跃农 《党史纵横》2003,(12):20-22
长期以来,人们曾一直期望张学良开口,说一说"西安事变"的幕后.现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已经公开,实际上,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不可能有什么重要的秘密了,只是在所有的关于"西安事变"的叙事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彭德怀.彭德怀与"西安事变"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话题,且让我们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7)
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事件,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停止内战,联合各界力量一致抗日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是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人物,然而历史上对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终究没有将事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全面平等的分析与考察,本文将从新角度探讨中共及社会各界因素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和蒋介石,一对现代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政生涯;从抗战爆发到后来蒋囚禁张的漫长岁月。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感情有着藕断丝连的变化。西安事变后,蒋与张之间的“礼尚往来”则更为这种特殊关系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抗日战争爆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1901-2001)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事变结束送蒋介石回南京即遭软禁,后被押送台北,直至1988年被台湾当局解除软禁。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周恩来总理用"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八个大字,高度评价张学良先生的爱国壮举。*  相似文献   

6.
杰出的爱国将军杨虎城,因与张学良联手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而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千古功臣".他毕生与中国共产党坦诚相交,堪称为中共的真挚朋友.在杨虎城37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始终有一批共产党员在他的左右,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就是其中之一.在两人的长期交往过程中,每逢危难之际,杨虎城总是挺身而出,竭力保护南汉宸.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成为杨虎城将军与共产党友好合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送交国民党军委会"严加管束".1946年被押赴台湾.从此,他只能将对祖国大陆刻骨铭心的思念深埋在心里.历史的发展泯灭了政治恩仇,在其年过九旬之后,机会来了,老人的最大心愿--回返东北家乡看看,似乎就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14日,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因病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传奇人物,他和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发动的"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又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受到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此后,长期身陷囹圄,成为20世纪的中国的一大冤案.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此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并没有由此结束,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人们一定对西安事变不会陌生.对于在事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的丰功伟绩也仰慕不已。西安事变做为一次伟大的爱国行动,直接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是,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在西安事变的背后还有一位真正的幕后英雄——高福源将军。  相似文献   

11.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09,(4):39-39
早些时候披露的张学良自述中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曾有过一次极为秘密的会谈,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这次会谈是绝密的。  相似文献   

12.
对西安事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首倡者是谁的问题在研究西安事变的论著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主见,束手无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得益于中共.另一种观点认为,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不是中共中央,而是张学良.还有人认为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既不是中共中央,也不是张学良,而是冯玉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3.
今年12月12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70周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主张,从而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得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兼《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辩论核实会,王玉瓒(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营长)、孙铭九(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第二营营长)、郭维城(原张学良机要秘书)、朱宗愈(原张学良随从副官)、张学铭(张学良二弟)等人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送交国民党军委会“严加管束”。1946年被押赴台湾。从此,他只能将对祖国大陆刻骨铭心的思念深埋在心里。历史的发展泯灭了政治恩仇,在其年过九旬之后,机会来了,老人的最大心愿——返回东北家乡看看,似乎就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人们注目的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三百多位仁人志士和革命者的忠骨,他们是重庆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殉难的.其中一位是张学良将军的副官、伴随张将军渡过六年铁窗生涯的李英毅烈士.李英毅原名李永志,1910年出生于海城县城内的一个牧师家庭.1930年他在东北讲武堂学习,由于品学兼优,毕业后被派到张学良将军身边工作.先后任东北军侍卫处侍卫班长、侍卫长、少校侍卫副官等职.在“西安事变”中,他参加了“捉蒋”行动.“西安事变”和平解  相似文献   

17.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党史资料与研究》第一期上,有三篇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都认为“西安事变”中有“中共代表团”。其中《西安事变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一文,指出:“张学良见蒋答应了他们在西安事变中所提出的主要条件,便不顾中共代表团、杨虎城以及部属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旋即遭到蒋介石的扣押,开始了长期的被囚生涯。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转囚至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1月29日,于凤至到来后,两人又被迁至山陡沟深的雪窦山中国旅行社,由一批精干的军统特务严加看管。  相似文献   

20.
漫忆孙铭九     
“西安事变”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通力合作,派人潜往骊山,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抓住了蒋介石,等于是抓住了政治主齿轮的把柄,强令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西安古城拐弯。由此,张、杨二位将军也成为世所公认的民族英雄。 实施扣蒋方案、具体抓蒋介石者是谁呢?事过60年后,社会上出现了好几个自称是亲自抓蒋的人物。杨虎城不在了,张学良远在美国,年事已高。中国的自称捉蒋者各执一说,言之凿凿,还真在舆论界搅和了一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