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江涛 《学理论》2014,(26):38-39
作为20世纪80年代选拔干部总的指导方针,研究干部"四化"方针的贯彻落实,对于当今选拔干部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有了大量的成果,为梳理干部"四化"方针相关研究成果,就方针提出后至今三十多年的国内相关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3)
"基层就业项目"政策是我国根据基层发展的现实情况与长远发展制定的,该政策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方面以及推动社会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基层就业项目"人员流失的内涵、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分类和梳理,面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流失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贾晓霖 《学理论》2014,(6):14-15
朝鲜的"主体思想"是朝鲜劳动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本国现实,并作为其活动的指针。作为相对封闭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朝鲜"主体思想"的研究,近几年来并不是很多。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主体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内涵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当前形势下,反观研究文献积累状况,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对于进一步梳理与厘清研究脉络、展望未来研究趋向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秉承“一带一路”综述性研究的传统,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文本挖掘等多重分析技术,运用Citespace、SATI、Python、Gephi、SPSS各类研究工具,对2014—2022年期间的相关文献,从发文趋势、议题演变、分析技术、主题类型、关切议题一致性(学界—社会)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通过与过往同类综述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和同步验证,更新了过往综述性研究的发现,并增加了新的研究维度,如分析技术与模型、学界研究与社会关切间的一致性等,弥补了过往综述性研究的缺失。最后进行凝练总结,对“一带一路”未来的研究趋向进行了展望与预判。  相似文献   

5.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与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各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注定会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背景的分析是必要的,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欧式辩证法,侧重"分",即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去说明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并且是发展的动力。而中国哲学侧重"合",从"合二为一"的角度说明矛盾的性质及认识的规律。如果把矛盾的"分"与"合"、"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结合起来,则可以在矛盾规律的本体论与认识论方面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就是"分合互动律"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廓清了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阐明了"共建"与"共享"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为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罗竞 《学理论》2011,(21):48-49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在详细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本质的几种学说后,认为不应该把"和谐社会"的现象当成"和谐社会"的本质,而应该把"和谐社会"界定为"法治社会",并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这一命题,指明了这一界定为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着力点,为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薇 《学理论》2012,(15):118-120
中国格律诗的发展,是从消极摸索向积极规律演进。本文通过考察"永明体"与"沈宋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发现在篇制和用韵上",永明体"为防止八病而进行的创作实践有限,"沈宋体"时期诗学声律的运用趋于完备。齐梁以来诗歌与音乐分离",永明体"无可供吟唱之说",沈宋体"则能合乐而歌。这是唐朝兴礼乐的效应,也与沈期作为协律郎职事有关。由此,从"永明体"到"沈宋体",划出一个完满的圆,得之环中,超乎象外。  相似文献   

10.
"三反"运动存在两个样本,即以反贪污为主要特色的"北京经验"和以反官僚主义为主要特色的"武汉经验"。"武汉经验"的典型注释就是当时曾轰动全国的"纪凯夫事件"。从巩固党与群众的联系,纠正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压制民主、拒绝批评的官僚主义作风出发,此案的处理是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但也因此存在着过宽、过重之处。"武汉经验"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官僚主义的高度警惕,对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大力支持,对压制民主、拒绝批评、脱离群众的政治危险,表现出除恶务尽的决心和开展了雷厉风行的打击。但官僚主义现象却不是短期所能完全克服的,"武汉经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原则和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