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慧  黄伟佳  凌华 《新东方》2013,(6):63-66
因网络而兴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力最强的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壮大,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新媒体,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提高运用各种媒体的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提高领导力建设的重要部分。笔者对领导干部运用新媒体现状及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分析新形势下政治传媒化趋势、新媒体发展趋势对我党执政安全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带来的挑战出发,重点阐述了传媒传播与安全执政之间的关系,领导干部应引起关注的新媒体的特点及影响,并对如何拓展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面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容易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网络新媒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络知识缺乏、思想认识不足、应对措施失误等方面。本文认为,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二是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应对;三是要讲究网络处置的方法。基层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切实提高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才能在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党政干部治理社会的方式和理念往往通过媒体呈现、传播甚至放大,因此如何加强领导者的媒介素养,如何跨越与新媒体沟通的障碍,是一个极为敏感并充满挑战的课题。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仅是党和政府提升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了解民意、倾听民声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潘娟 《重庆行政》2014,(4):87-89
正新媒体的发展、媒体格局的变革以及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发展,使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已成为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和媒介素养含义的基础上,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归纳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从宏观-环境与制度、中观-媒介素养基石、微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网络提高工作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媒体的包围,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用网络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这是当下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体现了网民诉求和治国理念、民主进步与多元价值呈现的有机结合。为此,领导干部应研究和使用网络,将其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是把网络作为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二是用好基于网络的三个舆论场;三是学会用网络说话和写文章。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政务新媒体覆盖率已经达到90%,其发展趋势呈现普及化和全面化。政务新媒体有助于各级党政机关更加有效地展开宣传思想工作、实行政务信息公布、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以及优化和改善工作,但其在发展中却沦为"摆设"。对此,应从人才培养、运维管理、平台规划和建设入手,实现政务新媒体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兴起产生了新的媒体环境,正在对新闻传播、政治和外交决策、政党政治特别是党的思想舆论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并引起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加强党与媒体的联系和互动,利用新媒体改进党的思想舆论工作;要加强并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重视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技巧;要培育和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流媒体阵地,构筑新的信息平台,利用新媒体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加强党和政府与社会民众的沟通和交流;要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建立互联网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9.
吕品 《政策》2012,(1):82-8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成为民意表达的有效渠道。今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新媒体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在应对新媒体方面,领导干部要做...  相似文献   

10.
吕品 《党建研究》2011,(11):45-4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成为民意表达的有效渠道。今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新媒体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在应对新媒体方面,领导干部要做...  相似文献   

11.
<正>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格局,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其"双刃剑"效应进一步凸显。快速、开放发展的新媒体极大拓展了人类空间,各国在大力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新媒体治理。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社会性问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加强和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均已达成共识。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也做了不少探索,获得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当前新媒体发展态势强劲,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新的应用和传播形态不断涌现。新媒体不仅进一步变革着大众传播格局,而且快速向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渗透,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政协公报》2013,(6):11-12
<正>近年来,各类极端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其背后都有一个鲜明特点——网络新媒体成为事件爆发的重要推手。随着手机、网站、微信、微博、QQ群等各种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我们已加速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顺应新形势,充分借助新媒体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了党委、政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一、新媒体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冲击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在这个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是执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会和媒体沟通,执政能力就不完整。领导干部学会同媒体打交道,提高媒介素养,既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对新时期干部素质的一项新要求。本文论述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挑战,提出应对新形势下与媒体打交道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4,(7):93-93
曹银在《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特别是3G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带动了传媒产业的更新换代。面对这样一个大环境,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如何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为图书出版寻找到一个崭新的出口,可从手机媒体“龛文化”应用与微博营销等几个方面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李杉 《思想战线》2011,(Z2):298-30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的发展态势,使得新媒体不仅对传媒领域有重大影响,对于社会发展亦产生了革命性作用。越来越多的信息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各种数字媒介渠道被传送到受众。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和大众传媒的受众,常常是新媒体的尝试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刘辉  王越 《青年论坛》2014,(1):6-1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持续加深,也给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发展带来尖锐挑战。对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青少年来说,新媒体素养教育已是迫在眉睫。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各种新媒体,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实践。从已有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几种模式,并将其与国外成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相比较,对于构建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策略和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姜胜洪 《前沿》2012,(21):33-35
意识形态问题是直指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其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同时,新媒体技术对于意识形态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在加大.正确认识、妥善应对新媒体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当前,要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发挥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的作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等新媒体服务管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提升几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必修课。领导干部需具备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这在适应信息时代的多元挑战、推进政务公开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领导干部应放低姿态,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借助各种自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工具,及时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为保障群众利益、塑造部门的良好形象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9.
李兰 《人民论坛》2010,(9):196-197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年代,作为"纸"质媒体的报纸,正日益受到来自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猛烈冲击。报纸的发行量正在逐年下降,读者在逐年流失,广告投放也在逐年减少,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传统报媒应当如何应对,应是目前所有报媒从业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新媒体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拓展了载体、提升了实效,也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导向性、凝聚力和影响力。高校要通过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多媒体融合、切实提高新媒体素养等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