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诉讼与非诉讼机制共同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建构我国和谐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必须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并大力推进非诉讼机制的建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各国解决社会纠纷、弥补诉讼制度不足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以往崇尚诉讼意识的影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逐步被边缘化。要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必须强化基层的纠纷预防机制;加强基层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创新纠纷排查机制;创新人民调解,理顺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解决纠纷的法律关系;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工作,扩大仲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信访制度,着力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关乎民生问题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增多,而与之相对应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却相对薄弱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应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和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引导民间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并实现诉讼内外的衔接与互补.  相似文献   

4.
陈浩 《理论研究》2013,(2):61-65,80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意在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间构建起高效的转化机制和协作机能,能够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与其他解纷主体的区别优势,以真正实现公力救济与私权自治的全面协作,可谓民事纠纷多元化、集合式解决的不二之选。实践中,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在高效分流案件、彻底消弭纠纷方面已经取得了单一解纷途径所无法企及的社会效果。目前,《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刚刚完成,以此为契机,充分响应司法实践需求、科学总结法学研究成果、创新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升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立法品格必将有效助力我国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一 《世纪桥》2009,(1):65-66
纠纷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并非是指一个没有任何纠纷的理想“桃花源”,而是指一个纠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社会。及时、有效、妥善地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纠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基于对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关系的分析,阐发了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化解社会矛盾,而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根据目前师市加强社会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建立健全师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好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跨境旅游规模的快速扩张,跨境旅游消费纠纷发生的频率呈现高发态势。为了更好地从法律层面解决海南自贸区(港)跨境旅游消费纠纷,本文主要探讨了旅游投诉机制、旅游仲裁机制及旅游调节机制这三类便利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利弊及改进措施,以期寻求海南自贸区(港)特色的旅游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并为其他自贸区的旅游消费纠纷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8.
程亚平 《世纪桥》2009,(11):25-27
在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今天,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有效机制,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目前的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机制不健全,对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解决能力不足。滞后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如不尽快解决这一“瓶颈”制约问题,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旨在根据菏泽市的实际状况,结合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各地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应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运行规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在刑事司法领域,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并且强调犯罪人重新融人社会,回归社会,化解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解决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律师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通过参加行政诉讼、通过各种非诉讼方式协助政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非诉讼方式预防和解决纠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医患纠纷、借款纠纷、工伤纠纷,当日常生活中产生这些矛盾纠纷时,是否一定要对簿公堂?在眉山,因为诉非(诉讼和非诉讼)衔接机制的推广,产生矛盾纠纷时打官司的少了,大量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及其他非诉调解组织化解,只有极少部分矛盾纠纷通过司法裁判解决.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与超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东方特色且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司法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最近立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首次明晰了调解协议的效力,并建构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这对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立法思维及立法技术的局限性,有关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新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疏漏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及社会流动机制的建设,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政府与社会的两相配合、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某个角度说,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化解纠纷的过程,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所以社会的和谐,并不是因为所有纠纷都被解决了,或者所有纠纷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了,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多元的妥善解决各种纠纷的有效机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须与法治的健全与发展同步,预防和减少社会冲突,实现全面和谐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5.
钱福良  田启明 《世纪桥》2008,(12):56-56,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法制化程度的深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呈现纷杂的纠纷类型。如何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解决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愿望。非诉讼模式在纠纷解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简便、经济、快捷、专业型及保密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庆五撰文指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定位的认识,根本的创新在于: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既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也视为一个历史过程;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而且必须建构和谐社会;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到2015年,新疆兵团将实现由‘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的历史性转变。在城镇建设中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基层团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目前虽然有理论上较完整的纠纷化解机制,但矛盾多发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现行其实效性较差,如何高效运转这个工作机制是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贵德县发挥基层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工作站、纠纷调处中心及村治保会等组织建设,夯实了基层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凝聚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力。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创建平安和谐社会,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机制: ——健全化解矛盾与服务群众机制。拓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渠道。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管理社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主导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将矛盾纠纷分流落实到基层承办单位和具体承办人,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是诉讼程序之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