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新闻采访的成功率,首先要注意掌握采访的技巧。同行们常说,新闻靠的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作品的好坏。而新闻采访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让他说出所了解、记者又想知道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采访中如何迅速“接近”采访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内作最深入的采访。采访要接触人,采访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接近采访对象,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记者的修养角度讲,任何人在记者工作领域内,都是同等的采访对象,这就要求记者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不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或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当记者第一次和采访对象见面时,要让人感到热情大方、和蔼可亲,这样大家才愿意介绍情况,甚至把心里话说  相似文献   

2.
1998年春节前夕,南通市民政局举行殡葬职工联谊会,向全市殡葬职工表示亲切慰问,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联谊会。会上,市殡仪馆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曹金锁同志在讲话中将我称为馆里的“第42名职工”(该馆职工共有41人),馆里的殡葬工人们则亲热地把我喊作“自家人”。一个普通的的记者,为何受到殡葬职工如此的礼遇与欢迎?这一切皆缘于此前不久我在市殡仪馆体验生活,并写出了一篇不同寻常的体验式新闻《生死之间》。那是两个月前的事。本报副刊部为1998年报纸改版作准备,首次推出了一个新栏目“体验式新闻”,约请采访部门记者前往有关单位体验生活,据此写出可读性强的体验式新闻。一时间,不少记者纷纷请缨,  相似文献   

3.
做了十多年的记者,常常被人称为“老记”。初听时,是一种洋洋自得,甚至觉得当之无愧。然而,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记者不可“老”。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放松“把关”的那根弦。政治家办报、办台,不仅是对报社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的要求,也是对每个记者、编辑的要求。但在平常工作中,当你匆匆完成采访任务交稿时,一些编辑常会冒出一句:你是“老记”了、你的稿不用看,直发吧。当时自己也觉得如此,然而就这么一念之差,差错就出现了。办报无小事,一放松就出事。回顾自己近年来报道中所出的差错,大多与此有关。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没激情。平时到基层采访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是老记了,还要亲自出来采访,还要亲自写稿?让年轻人去做吧!”这种话听多了,而且自己又真的这样认为,其结果是工作的热情减了,创作激情退了。有时,明知某事是新闻,但碍于“老记”的面  相似文献   

4.
“沈恒恩校长吗?”“是的,你是哪一位?”“我是《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的记者,想去采访您。现在去可以吗?”“欢迎你来。我等着。”放下电话,我才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再多问一句:78中学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5.
9月3日下午,记者顶着秋日的烈焰来到贵州省军事体育运动学校。校领导知道记者的来意后,简单介绍了张卫刚的情况,接着便说;“还有几天,张卫刚就要去京参加党的十五大。十五大闭幕后,他回到贵阳没几天,又要去上海参加全运会。赛前训练的压力很大,这几天来了几拨记者我们都婉谢了,希望你们能理解和支持。”不到10分钟,这次采访就结束了,记者只好讨得张卫刚家的电话后告辞。张卫刚家电话着实不好打,拨了六八次,回回都是忙音。第二天,记者想找张卫刚的同事了解些情况,便再次来到军体校。大概记者的诚意感动了“上帝”,校领导立即…  相似文献   

6.
《党建与人才》2001,(5):4-5,13
正是早春时节,18家自治区直属国有企业、12个盟市委组织部和有关厅局的领导同志共80余人,齐聚首府呼和浩特,参加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学习和贯彻中组部、中央企业工委前不久联合召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为此,本刊记者就这一活动的有关内容采访了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企业工委副书记杨利民。记者: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已经在这次会上作了安排部署,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正在送一名残疾乘客朋友去医院。你看采访改在中午行吗?"3月5日是学雷锋日,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再次向社会承诺: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服务。队员们忙着应接求助,记者的采访只好推到了中午。下午1点,记者在鼓楼西大街见到了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刚一见面,王凤进再次道歉:"我下午6点还要和两名队员到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现...  相似文献   

8.
三月的一天,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驱车走访了位于豫鄂边陲的邓州市。在采访中,记者亲眼目睹了邓州市普及“三网”建设、推动共进互辅,给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采访的成功率就是工作效率,如何提高采访的成功率是提高工作成效的关键。而提高采访成功率的关键,就我一个负责农业条线报道的记者来说,那就是“功夫在诗外”——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了解农民及读者的心思。作为一个负责农业条线报道的记者,多年的农业新闻采访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提高采访的成功率,不能只为“采访”而采访,要在“采访”之外下功夫,这样不但能提高采访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写出反映农民心声、传达党和政府的农业方针政策、农村读者喜欢、城市读者爱看的农业新闻来。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了解农民及读者的心思,不但是提高采访成功率的关键,也是一个跑农业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搞农业新闻报道和城市新闻报道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我们大多数记者从小生长在城市,即使是从农村来的记者,从小到大基本上也都是  相似文献   

10.
正"我正在送一名残疾乘客朋友去医院。你看采访改在中午行吗?"3月5日是学雷锋日,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再次向社会承诺: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服务。队员们忙着应接求助,记者的采访只好推到了中午。下午1点,记者在鼓楼西大街见到了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刚一见面,王凤进再次道歉:"我下午6点还要和两名队员到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现在要回家换衣服。你就在往返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山东省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今冬明春全面展开。日前,省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联系会议办公室负责人就村级领导班子开展“学教”活动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记者:村级学习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是什么?负责人:村级学习教育活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35):64-64
12月10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四督导组抵达贵阳。考察贵州省-5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工作,走访了贵州省、贵阳市各主流媒体和新闻单位,并与一线记者编辑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三秦行”的喜与忧本刊记者杨剑力,刘意茹"反腐倡廉三秦行"新闻采访团结束了延安行之后,稍事休整,又扛起"反腐倡廉"的旗帜,踏上宝鸡、汉中之行的征途。本次活动自1995年10月5日从西安出发,到10月19日返回西安,历时15天。在15天的采访活...  相似文献   

14.
  苏彬 《党风党纪月刊》2000,(11):35-35
据权威部门统计数字表明,“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完全能够达到8%的目标。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7位。如今。我国在12天时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相当于1952年的全年总和。那么。未来的5年。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中心有关专家。专家们对“十五”作了一番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3月21日至3月22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兵团总工会举办的新闻骨干学习培训班,系统地了解、学习了新闻写作的一些要点和技巧,短短三天的培训,虽然不能让我从写作水平和写作方式上有飞跃式的转变和提高,但是却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这是一次精心组织的培训。组织安排井然有序,接待、服务热情,食宿安排贴心,每一处细节的周密、紧凑和细致都感染着我。尤其是所请的授课老师均是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从新闻采访到新闻写作,从照片拍摄到针对性投稿,新闻写作全过程一一涵盖,如此实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课程设置无不凝结了兵团总工会的殷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想写出为时而作的好作品,前提之一是必须进行成功的采访。而采访要获得成功,其中的学问很多,像我这样中途改行,且一直在编辑岗位上的人,显然功夫没到家,谈此问题说服力肯定不强。不过,从一些新闻采访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中,只有在“身人”的同时,做到“心人”、“情人”,写出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动人。 1999年6月中旬的一个周一,一上班我便得到一条消息:两天前的一个凌晨,华庄镇黄巷村一家三兄弟勇追窃贼,老二肖国忠、老三肖国清受了伤,现在老二还在医院治疗。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好新闻。5年前,这个镇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华志明毫无畏惧地与  相似文献   

17.
正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我想这是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颇为精准的写照。11月8日是第16个全国记者节,我这个超编外"记者"由衷地想向所有从事这一职业的记者们,致以问候和敬意。成为一名记者,曾经是我的梦想,尽管我并不是。上学那会儿,我就对同学说,我喜欢新闻,喜欢到各地采访,喜欢站在镜头前手拿话筒的感觉。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我,在电厂上班,从事的日常工作与记者真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我从未改变过对于记者  相似文献   

18.
在地市报,也有不少记者,全身心扑在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上,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夏暑冬寒,忙个不停。但是,他们忙出来的新闻大多板着年年岁岁似相识的呆板面孔,毫无出彩之处。对此,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与国家级、省级报社记者的广阔采访天地相比,地市报记者就像在自家门前屋后“一亩三分地”上忙乎,当然只能与这种新闻打交道了。其实,在勤耕耘的同时,他们恰恰忽视了巧耕耘、勇开拓这一创优的法宝。依笔者之管见,地市级记者可以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本土优势,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挖掘出精品新闻:一、好的旧题材——巧妙翻新;二、重大题材——巧抓角度;三、突发性题材——抢挖信息;四、一般性题材——沙里淘金。本文结合一些地市报记者的成功实践,尝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整体素质,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的重大举措;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实际步骤;是今年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两个多月了,如何把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最近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教育联络小组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毛海 《前线》1993,(13)
记者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听说,市一轻总公司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大胆推行了“公有民营”的做法,心里为之一动。眼下企业都在探索转换机制,但真正有突破的新思路、新做法还不多见。因此,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心向往之。何为“公有民营”?为什么要搞“公有民营”?怎样实施?效果如何?怀揣疑问,记者追踪而去,走访了市一轻总公司的领导和下属三个企业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