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改善民生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区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社会公正问题日趋突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解决当前日趋突显社会公正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当然,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在我国真正实现,最根本就是要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样才能为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从理论变成现实奠定坚实的物质前提。此外,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从理论成为现实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做到此,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善民生,真正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问题,从而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后,培育公民意识成为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实现的最后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公正审判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实现公正审判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程序公正优于实体公正 ,宁可不判也不错判 ,坚持无罪推定和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社会公正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为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社会公正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通过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以现实利益问题为导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为社会公正实现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资本与社会公正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制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社会公正的普遍形成。为此,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权力,加强制度整合、推动法治化进程,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以及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社会资本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着手调整社会关系,实现人民权利平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公正奠定物质基础,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体制依托,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公正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8)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指引。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社会领域涌现出的不公正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深化政治改革,构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李文爽 《理论探讨》2005,1(2):27-29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思想基础上,以理性批判的思维论述并实践了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要注意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体现了历史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精神。邓小平公正思想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在这一过程中贫富悬殊和社会稳定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公正越来越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护社会公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会公正若干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亲培 《行政论坛》2010,17(4):73-78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首先发生于体制层面。在界定公共政策体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正的责任体系找到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联逻辑,并从公共政策体制构成出发分析二者关联的具体内容,同时从宏观上考虑到公共政策在实现社会公正中所遭遇的悖论,提出:体制性思考是解决悖论的钥匙,良好的公共政策体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张铭 《理论探索》2007,(6):134-135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而民生问题则与社会公正紧密相关.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要将民生这一问题真正落实.尚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教育公平,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羽尘  欧阳和霞 《求知》2009,(8):43-45
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我国将公正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学术界也没有将公正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启动了学术界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相适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转型时期社会公正问题的日益显现,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迅速发展并不断深入,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平等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在促进男女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但不容讳言,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政府、社会和妇女自身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有效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推动社会共享发展提出了新举措。他强调通过精准扶贫确保人民底线公平、尊重平等的教育权利推动教育公平、积极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利、监管住房为人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秉持共享发展理念,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缩小贫富差距,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社会的美好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正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历程.在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正的经济基础,开启了法制推进社会主义公正的征程,推动了人民权利保障的实践,确立了按劳分配原则.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公民权利保障举步维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以及按劳分配的执行不彻底等因素阻碍了社会主义公正建设.因此,探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公正思想将会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公正发展进程提供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测量的五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正义体现为应然正义与实然正义的统一程度,对社会正义的研究,分别遵循应然正义与实然正义两个脉络,从而形成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无论从理论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制定社会政策、调节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出发,都应加强对社会公正的实证研究.以分配正义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应着眼于五个维度进行测量:分配对象、分配客体、分配原则、分配空间和分配时间.五个维度彼此融合,紧密相系.对社会公正的五维测量,会更全面地描述和解释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及人们的主观认知,也会为社会政策的制定、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公正不仅具有深刻的人性基础,而且具有历史的实际内容.一方面,社会公正是发展着的人对于人的发展条件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时处理交往关系的规则与制度的认可;另一方面,社会公正是历史的、具体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衡量社会公正与否要坚持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坚持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失去社会公正,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有害的负面的影响。它意味着社会基本制度的畸形安排,市场经济基本准则的破坏,发展活力的丧失,民主化进程的延缓或扭曲,社会安全程度的降低。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着不公正现象,为保证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必须阻止天平倾斜。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化解由社会成员的不公正感等价值原因导致的社会矛盾?中共中央从价值层面和政策制度层面为解决我国社会价值矛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而且提出要将科学的社会公正价值理念贯穿到党和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每一个环节,并营造出公平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公正感,进而消除产生社会矛盾的价值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