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阐释。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走一条城乡一体、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道路,并具体从改革制度障碍、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加强进城农民的归属感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润泽  禹辉映 《理论导刊》2014,(3):71-72,77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问题的积极回应,有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西方国家城镇化的基本经验教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四化两型"同步推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且开始实施。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诸如乡村社会分层加剧、乡村基层组织冲突加剧、精英分子流失、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将逐日呈现,而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再维持治理的高绩效。协同治理模式是克服"乡政村治"模式弊端,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重要模式。在新型城镇的进程中,协同治理要遵循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挥城乡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工商业和农业之间、市民和农民的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目标。为此,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互助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持;形成城乡基层组织整合机制,促进城乡组织相互合作;形成城乡制度互融机制,促进城乡制度相互融合;形成城乡文化的"互哺"机制,实现城乡文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城乡融合是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思想的路径创新,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指导原则。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思想为我们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景观,婚姻机制和教育机制等农民的微观动力机制以及相应的确权机制和扶贫机制等政策机制是社会基础和顶层设计保障,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运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深圳市委市政府组建坪山新区的战略部署,结合坪山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要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实施路径,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脚踏实地地按照这条道路推动新区的各项工作,加快实现"五大新城"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提出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期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出城镇化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同步发展。而马克思对这四个问题都曾分别有过探讨:涉及分析了城市化的城乡分离和城乡对立基础、以及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趋势;指出城市化的起点和动力是工业革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给城市带来诸多弊端,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融合是治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和谐与进步、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肯定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对加速城市化有着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为我们走"新四化同步"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9)
开展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的SWOT分析和评价,探求四川省特殊省情下不同地域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切合了四川省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具体分析了四川省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挑战(T),提出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选择四川省典型区域开展城镇化发展评价,研究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琛  孔祥智 《理论探索》2021,(1):92-100,120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是互利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状况以及农村资金净流出且存量不足,亟需注入优质城市要素以激发乡村活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挖掘了新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未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处理好“四对关系”,重点是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小城镇为着力点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9)
以新型城镇化为分析视角,对城乡接合部社区安全治理的现状、问题、安全社区认证指标体系、社区安全盾进行描述,指出在后工业时代网络化的社会结构下,亟待转变传统治安管理思路为安全治理思路,积极探索政府、NGO与公众等多元主体相互合作的新型[1]社区安全治理模式,确保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元城镇化道路:中国西部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的现状决定了西部的城镇化道路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应因地制宜,走有西部特色的多元化道路,具体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多元化;城镇规模扩张的多元化;城镇布局形态扩张的多元化;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城镇主导产业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俞淼 《理论导刊》2023,(2):58-64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优势互补、互促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两者深度融合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难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快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现实需要。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优质要素的带动,以解决乡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及资金缺乏等难题;新型城镇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乡村振兴释放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的坚实支撑。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需要以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城乡“统筹联动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城乡“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城乡“包容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新型"城镇化道路,必有"旧的、传统的"城镇化道路。那么,"新""旧"城镇化道路有什么本质区别,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什么科学性和新颖性,又该如何实施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强调要“以增强综合承受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彭青 《理论探讨》2023,(2):161-168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和内外部条件发生了诸多变化,仅依靠大城市和城市群难以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质增效,需要适时对建设方案作出调整,激发县城在城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县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不合理的土地规划、薄弱的产业基础、人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县城城镇化建设。对此,应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分类引导县城建设方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有序流动;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正逐步由粗放型的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集约型的新型城镇化方向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对过往城镇化的解构、克服与超越,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等级化向平面化"、"土地‘增减挂钩’向‘人地挂钩’"、"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速度型向适度型"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为:依托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创新平台,打造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提高农民城镇化中稳定、持续的非农收入,重塑新型城镇化中农民的财产基础;进一步完善"城、镇、村"社区服务体系,建构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推动城乡复合型二元结构背景下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城乡一体化方向演进,建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要"趋利避害",但避什么害?为什么避害?又比如,既然称为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本文作者建议,就此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调研,采取不破不立、边破边立和先破后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看准了再下决心干,明摆着是错的就赶快改。  相似文献   

18.
曹普 《求知》2007,(12):6-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报告还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阐述,郑重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张建春  王英 《学理论》2010,(27):105-107
当前苏州的城镇化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城镇化质量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够明晰、城镇规划欠缺整体性和个性特色、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及功能尚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因而,文章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城镇规划、加强农民培训、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职能、健全城镇功能等角度探讨了推进苏州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未来五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把城镇化列入"一统三化两转变"的重要战略中。重庆的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农村,是重庆市推进城镇化的薄弱环节。对此,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两翼农村城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推进两翼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要强化落实,以政策法律制度保障两翼农村城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