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酮病 (ketosis)是乳牛泌乳第 1个月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1992年以来 ,笔者共治疗乳牛酮病 35 8例 ,治愈率达 10 0 %。1 临床症状1.1 消化型 病初乳牛食欲减退 ,产乳量下降 ,先拒食精料 ,采食少量干草 ;继而食欲废绝 ,异食 ,喜饮污水、尿汤 ,舔食污物或泥土。反刍无力、次数不定 ,或少于 30次 ,或多于 70次 ;瘤胃弛缓 ,蠕动微弱 ;粪便干而硬 ,量少 ;有的伴有瘤胃膨胀 ;体重明显减轻 ,逐日消瘦 ,皮下脂肪消失 ,皮肤弹性降低 ;精神沉郁 ,对外界反应迟钝 ,不愿走动。体温、脉搏、呼吸正常 ;随病程延长 ,体温稍有下降 (37.5℃ ) ,心跳增数(10…  相似文献   

2.
隐性酮病,也叫作非典型酮病,是发生率高、对奶牛业危害性极大的代谢病。据С.И.Смчр-нов等1975年报道,泌乳牛头两个月发生率为12~80%,Виббсрк(1972年)报告,病牛产奶量降低10~15%。所谓酮病,是指机体内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升高而言。健康牛血中酮体为1~6mg%,乳中为6~8mg%,尿中为9~10mg%。这个量用亚硝酰铁氰化钠定性法检查为阴性,通常称为酮体阴性牛。隐性酮病牛血中酮体达12~20mg%,典型病牛血中酮体为25~80mg%或更高。前者用亚硝酰铁氰化钠检查为阳性或疑似,后者为阳性或强阳性。在临床上这种定性法检查酮体是常用的,通常血酮体阳性为酮血症,尿酮体阳性为酮尿症,乳酮体阳性为酮乳症,统称为酮病。  相似文献   

3.
据我校奶牛场调查资料,自1983年以来,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的产犊季节,有30%左右的奶牛产后发生亚临床型酮病,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拟在对产后泌乳早期(1~30天)母牛亚临床型酮病发病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亚临床型酮病与产前120天的产乳量(其中包括60天的干乳期),以及干乳期的长短和各种围产期产科疾病间的病因学关系,并期望探索一种对本病快速简便的临床监测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在1983年9月~1984年1月和1987年8月~1988年2月,随机取本校牧场饲养2~8胎、上胎305天产乳量在5000kg以上、营养状况中上等的黑白花奶牛43头。2.样品采集及酮体测定:(1)对试验的43头奶牛分别在产后连续跟踪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某奶牛场10头患临床酮病乳牛和10头同期健康对照组乳牛,检测了2组乳牛血液10项指标,阐明了酮病对泌乳早期乳牛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酮病乳牛血糖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酮病乳牛血浆Ins、LP、NPY、E2的浓度和Ins/Gn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Gn浓度未明显升高,P4未明显降低(P>0.05)。表明,酮病乳牛体内某些激素协调作用紊乱会妨碍酮病乳牛能量负平衡的缓解,并将对产后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乳牛原乳中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 ku基因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本方法的特异性好,只能扩增布鲁氏菌DNA,而不能扩增同样能引起乳牛流产的鹦鹉热衣原体、弓形虫、胎儿弯杆菌DNA;乳样的检测灵敏度达50 CFU/mL,重复试验35次,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均十分理想;对 4 批 331 头凝集试验阳性(24 份)或阴性(307 份)乳牛的乳样用本方法检测,符合率为100%。在48 h内即可获得诊断结果。本方法同样可用于血液或其他流产病料中布鲁氏菌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血浆纤维蛋白连结素(Plasma Fibronectin,PFn)是一簇存在于血液及各型细胞表面,为一组多功能的非免疫性高分子糖蛋白,由多种细胞合成与分泌,具有诱导细胞分泌,连结细胞和间质,参与血液凝固和机体防御等功能,PFn含量的改变与多种疾病有关。本文旨在通过牛酮血病的PFn检测,探讨对该病的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0例病牛经临床和乳酮体检测确定酮血病,为北京奶牛场提供。 2.对照牛:北京奶牛场健康奶牛10头。  相似文献   

7.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 d至产后56 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 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 d到产后第56 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 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免疫原性稳定的鹦鹉热衣原体SX5菌株灭活,加入油佐剂制备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用该疫苗对成年牛和犊牛进行了最小免疫量试验、效力试验和免疫持续期试验;结果表明,最小免疫量分别为3 mL和5 mL,平均免疫保护率达94.4%,免疫持续期达10个月。疫苗保存期试验表明,在4℃条件下可保存12个月。本动物安全试验和田间小试免疫证明,该疫苗安全性好,乳牛注射疫苗后饮食、产乳量及注苗部位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蹄病是乳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如得不到及时控制 ,对乳牛的生产性能会造成极大影响。常见的乳牛蹄病 蹄叶炎 :是一种活肉组织代谢疾病 ,主要发生于乳牛分娩前后 ,其本身持续时间几日或数周 ,可导致负重的变化。如果一侧发生蹄叶炎 ,另一侧即会过度负重 ,从而加重蹄叶炎 ,形成恶性循环。趾间蜂窝质炎 :是两趾间皮肤发生炎症 ,在趾间皮肤上方同时伴有皮肤的肿胀 ,病牛表现为急性跛行。趾间皮炎 :趾间皮炎与趾间蜂窝质炎不同 ,可蔓延到蹄踵周围 ,形成异常的角质层隆起、裂缝等 ,常伴有跛行 ;趾上皮炎 :又称趾旁皮炎、草莓病 ,为蹄冠上方、趾间…  相似文献   

10.
某奶牛场于1980年9月份连续发生二例乳牛巴氏杆菌病。一例成年牛7105号,一例青年牛B146号,两头牛发病间隔三日,临床症状相同。通过采颈静脉血,涂片镜检,确诊为乳牛巴氏杆菌病。该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4月山东省临沂市某奶牛场饲养的2 9头乳牛中有17头发生了以高烧不退、流产、死胎、拉稀、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为主的疾病。共死亡3头,其中成年乳牛1头,犊牛2头,发病率为5 8.6 % ,死亡率为17.6 %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综合诊断分析,确诊为乳牛弓形虫病,经采取中西医结合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奶牛场建在村外1km处,为一典型的家庭式养牛场,人畜同院,还饲养有猪、犬、猫、鸡、鸭等动物。牛舍为简易半敞开式,饲料存放在另一间简易仓库内。乳牛4月初开始发病,最初只有1头,1周后迅速增多,有17…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3~7月,新疆石河子地区一些规模化奶牛场和部分个体养牛户的乳牛相继发生以发热、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一般在4 0~4 2℃;精神沉郁,食欲逐渐减少,反刍减少或停止,腹泻,喜饮水,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病情严重的不断呻吟;呼吸增数或困难,心跳加快;排红褐色尿液,结膜、阴道黏膜及乳房皮肤黄染,口腔黏膜极度苍白。病理变化 病死牛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呈酱油色;胸腔、腹腔积液;腹膜、网膜黄染;肝肿大,质地松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胆汁呈胶冻样;脾、肾肿大,心冠脂…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骨髓中的一种寄生虫病。2 0 0 1年 9~ 10月 ,山东省青岛市某奶牛场先后有 11头乳牛发生了以贫血、黄疸、体温升高、前胸和颈部等处严重肿胀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 ,确诊为乳牛附红细胞体病。该病在青岛市属首次发生。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青岛地区某饲养场饲养乳牛 48头 ,为 1~ 3胎高产牛 ,全部圈养舍饲。 2 0 0 1年 9月 3日 ,该奶牛场有 5头乳牛突然发病 ,主要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 ,体温 40 .5~ 42 .0℃ ,精神萎靡 ,不愿站…  相似文献   

14.
乳牛瘦蛋白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中瘦蛋白(lepti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的评估,建立了Taqman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由 pMD-18T瘦蛋白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瘦蛋白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检测出低于10个拷贝/μL的样品),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临朐县乳牛养殖户刘某于 2 0 0 0年 4月 2 3日由外省引进 18头初孕黑白花乳牛 ,饲养在与原乳牛舍相距约 5 0m的新建牛舍内 ,产房位于其东侧 ,仅有一狭小前门 ,按常规舍饲。自 7月 9日起相继有 3头乳牛正常产犊 ,母牛产后 2 3— 2 6h出现食欲减少 ,当地兽医按乳牛产后感染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临床症状  3头病牛体温 39.8— 40 .9℃ ,呈稽留热 ,精神、食欲、反刍差 ,结膜红黄 ,尿呈黄色 ,从阴门流出无异味恶露 ,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轻微肿胀。实验室检验 分别取病牛耳静脉血进行虫体浓集、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 ,可见红细胞…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乳牛养殖已从 1981年的 1.3万头增加到 2 0 0 1年的2 .8万头 ,乳牛养殖业已成为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乳牛布鲁氏菌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乳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保证给人们提供卫生合格的牛奶及奶制品 ,根据历年来对甘肃省乳牛布鲁氏菌病普查结果表明 ,乳牛布鲁氏菌在部分地区仍比较严重。笔者对甘肃省 1988~ 2 0 0 1年 14个地区乳牛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旨在为全省对乳牛布鲁氏菌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乳牛 从甘肃省 14个地、州、市城镇奶牛…  相似文献   

17.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镇6个村乳牛肢蹄病的发病情况调查表明,447头成年乳牛中发生蹄变形的246头,占550%;表现各种肢势不正的181头,占405%。调查还发现,乳牛产奶量增加与肢蹄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乳牛运动不足、厩舍卫生条件差、饲料单一是肢蹄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前期研制的布鲁氏菌omp25基因-PCR试剂盒的保存期、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并应用该试剂盒对采自宁夏、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省(区)的98头血清凝集试验(SAT)阳性乳牛的6批98份乳样和350头SAT阴性乳牛的2批350份乳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98/98),阴性符合率为97.71%(342/350);从SAT阴性乳牛的乳样中,用PCR试剂盒检出8份阳性,表明其敏感性高于SAT;对2株田间野毒Br-gs和Br-nmg株进行了克隆与测序,二者与标准菌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100%。试验结果证实,本试剂盒的可重复性良好,特异性较高,-20℃下的有效保存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试用改进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混睛虫病9例(马5、骡3、驴1),均一次治愈,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实。 药械 1毫升玻璃注射器、人用8号注射针头、小缝合针各1个,20厘米长7号缝合线2段,10毫升兽用金属注射器、6厘米长12号注射针头各1个,严格消毒。0.5%精制敌百虫生理盐水溶液1毫升;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5毫升;醋酸可的松眼药水2瓶;青霉素200万单位;注射用水20毫升;酒精棉球适量。 治疗方法 将患畜横卧保定,使病眼在上,确实固定头部。患眼周围皮肤用酒精棉球小心消毒后,切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兰州地区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丹麦乳牛中,发生皮肤真菌病流行(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5期64页),并很快将此病传染于当地黑白花乳牛,对乳牛的生产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作者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不理想,后改用新星癣特灵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发病情况 据对兰州某奶牛场的调查,1985年9月,引进3岁丹麦乳牛18头,于10月份发现个别牛只患皮肤病,数月后有12头染病,约占丹麦牛的67%。1985年12月~1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