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改革在东欧国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现在,东欧各国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阻力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大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改革之路。其中,摆在东欧各国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为严肃的问题,便是社会主义多元化。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多元化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多元化问题?南斯拉夫著名的理论家、南共联盟领导人爱德华·卡德  相似文献   

2.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和社会改革中,匈牙利是在政治多元化方面步子迈得最早,也是迈得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率先实行多党制并最终发生抛弃社会主义的蜕变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本文拟对它作一个简单的叙述和粗浅的分析。一、匈牙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1944年10月,匈牙利共产党开始进行公开活动。1944年12月,独立小农党、共产党、民族农民党、资产阶级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会的代表联合组成了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努力实现国家生活的民主化。1945年4月,苏联红军  相似文献   

3.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罗马尼亚显得颇为令人注目。在国际上它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在国内问题上它也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具有罗马尼亚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罗马尼亚的政治机构既不同于南斯拉夫,也不同于今日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它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自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为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罗马尼亚的政治经济体制基本上照抄了苏联的蓝本。党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已成为世界一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苏联东欧的改革已引起世界人民的瞩目。尽管把苏联东欧改革放在一起讨论是不适宜的,因为各国国情不同,改革的具体道路、方法也就不同,改革起步先后不一,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改革较早,苏联改革先从政治体制改革着手,但是它们的改革揭示了一些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纷乱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中,除了东西方关系之外,南北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和普遍的重视。本文想就东欧与第三世界的关系谈点看法。一早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各国便先后同取得独立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系。但是,在这一时期里,东欧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范围和程度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1 98 9年以来 ,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而巨大的变化 ,它们抛弃了实行 40余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开始了向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转轨。在这个巨大的政治变动中 ,多数东欧国家经历了由摆脱苏联控制、获得完整主权到申请加入欧盟、让渡部分主权的过程。苏联对东欧国家主权的伤害以及东欧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 ,连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而提出加入欧盟的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则有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维护与让渡国家主权都对东欧的政治巨变具有相当的意义 ,这也是东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国际共运问题,自然离不开苏联与东欧这个地区。战后,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在社会主义已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以后,究竟如何处理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的彼此关系,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是国际共运中的新课题。三十多年来的苏东关系实践为研究独立自主与国际团结这个课题提供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象人们认为的苏对东欧一直实行“控制政策”,相反它显得相当复杂,不仅每一个时期不同,而且苏对东欧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政策也各不相同。纵观战后苏对东欧政策的发展、变化,如抽象地加以归纳的话,那么可以说基本上是控制与放松两种政策交替发展。1.控制政策美国学者布朗也把这种政策称为“团结一致”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虽然由于局部条件不同而有某种程度的差别,却存在着对内对外政策的总的一致性以及苏联和东欧各自执行  相似文献   

9.
(1997年5一6月)前苏联东欧东欧难效塑前苏联学不来中国改革模式齐鲁摘俄学者沃洛布耶夫等谈十月革命研究中的新观点孙凌齐编写德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郑异凡苏联知识分子问题与布哈林的“奇谈怪论”郑异凡经济研究资料国外理论动态国外理论动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东欧中亚研究东欧中亚研究东欧中亚研究97 .5期97 .17期97 .17期97 .2期原苏联东欧国家社会制度剧变的原因探析田春生苏联剧变原因研究之进展情况陆南泉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的特殊地位与“俄罗斯中心论”张建华、李朋97 .3期97 .3期97 .3期独联体俄罗斯同独联体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东欧的困境     
东欧骤变,政权更迭,东欧各国纷纷选择走政治上多元化和西方议会制;经济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并不如东欧各国朝野上下所预期的那样迅速收效。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似乎只要改变政权性质,宣布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西方经援就会源源不断而来,经济马上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马上会改观。其实,即使像西欧、北美那样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是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才有今天那样的局面。而且,东欧又有两个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1.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集中管理经济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苏联东欧各国文化和文化政策研究是我国苏联东欧问题研究领域的缺门,亟需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科建设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苏联东欧问题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苏联东欧文学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向纵深发展,写出一本又一本很有见地的专著,苏联东欧政治、经济研究后来居上,对社会主义各国当前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为党和国家的改革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随着我们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加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余天激烈争论的苏共28大,于7月13日降下帷幕。大会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坚持改革的方针和维护苏共的团结。这次代表大会不仅是在苏联社会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而且是在东欧诸国发生骤变后的复杂局势下召开的。因此,如何估价前一时期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必然成为党内各派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会前,当人们面对如此东欧局势,很自然地要对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实施的对东欧的政策提出各种疑问。因为,客观事实已明摆着:原来称之为“苏联阵营”、“社会主义大家庭”正在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3.
美国苏联东欧问题学者、宾州狄更森大学政治系主任,罗素·鲍瓦教授应华东师大苏联东欧研究所邀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在座谈中鲍瓦谈了他对俄罗斯十月事件及东欧等问题的看法,现将其部份观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鲍瓦教授认为对93年“9·21”和“10·4”事件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把它放到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中去看,二是从国内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来看。从前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4.
虽然莫斯科无疑要东欧伙伴服从于它,但现实有所不同。各盟友对莫斯科的领导态度极不相同,而苏本身在处理与东欧关系方面显示灵活性。1985年8月苏著名政治评论员尼古拉·谢希林提出各社会主义国家有它自己的特殊民族利益,不会因仅仅建立了社会主义一夜之间就消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在东欧国家已有四十年左右的历史。现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东欧国家大都在认真总结过去,重新设计未来,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极为敏感又极为严肃的问题便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多元化。政治多元化一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鲜有提及。领导者避之如瘟疫,研究者更惧引火烧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往往把政治多元化与西方的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相提并论。得出这样看  相似文献   

16.
1989年东欧除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国家外,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剧烈变化。为给教学、研究等有关方面提供一些较为系统的情况和线索,本刊约请有关同志整理了一份《东欧剧变大事记》,并自本期起陆续刊出。波兰一月1月16日:雅鲁泽尔斯基在十中全会第二阶段会议上致开幕词说,确定进一步民主化改革的方向,其中包括确定多元化的解决办法是波兰社会主义长期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的一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模式,通常是指斯大林时期在30年代形成的那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一直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苏联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苏联理论界对该模式的评价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模式评价的本身,而涉及到了如何评估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看待在此模式框架中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甚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在模式的评价中往往出现许多差距甚大以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意见,而这又为各家各派的其它观点奠定基础,或成为一些反对派进攻社会主义的矛头所向。斯大林模式这一历史产物在当今的苏联社会历史背景下,“暴光率”极高,它已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学术性的历史评价已鲜明地为某一政治目的而服务。东欧的历史性悲剧正是源出于此,它们在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间划了一个等号,然后以批判斯大林模式作为突破口,向整个社会主义阵地发起反攻。分析东欧变化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变化发展过程: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18.
何映宇  周玲 《新民周刊》2012,(26):68-70
由于西欧和俄罗斯这些文学大国的存在,东欧因为地缘政治东欧,一个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名词,一度被打入冷宫。谁还关心东欧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产的文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应该还要算上当年的民主德国,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曾经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成员,它们国家的文学,还在开出什么样...  相似文献   

19.
自80年代末期,东欧巨变以来,原先在各国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政党大多丢失了政权,组织涣散、思想混乱、人员流失、经济来源枯竭、开展活动困难,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几年后的90年代中期,中、东欧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走出低谷、再现辉煌,有不少都重新通过议会道路掌握了政权,再次成为执政党。这一东山再起的过程包括不仅表现为政权的再握,也表现为政党本身在组织结构上的重建和改组,更表现为他们对社会政治过程的广泛参与,与社会联系的扩大,在民众中形象的恢复与更新。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底和1990年初,东欧发生政治大地震,各国纷纷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许多国家打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随后,社会主义的第一块阵地——苏联也在戈尔巴乔夫推行全面政治经济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后不久而瓦解。由此,人们自然把苏东剧变与民主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矛头直指民主社会主义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各派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