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静贤 《学理论》2009,(31):70-71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和概念,在科技社会中由于高度竞争、科学研究资源的稀缺和科学家在研究能力上客观差别,使科技社会中也出现在经济领域常碰到的两难抉择:即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问题。因此,文本探讨科技社会中公平和效率问题,提出并探讨掌握科技专家如何在科学知识的发现和技术运用中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王慧艳 《学理论》2009,(24):106-107
经济结构转型期,区域经济增长越来越有赖于科技投入。通过区域科技投入构成要素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科技投入评价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评价,测算了1996-2007年山东省科技投入要素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在考察期内,山东省科技财力投入、科技设备投入较之科技人力投入,对经济经济增长更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做好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结合,实现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是深圳抢占制高点,增创新优势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贯彻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大举措。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深圳逐步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开发新体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更加坚定的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接口”在哪里长期以来,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一直是我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否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总体上讲,我国科技发展为科技跨越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包括人力投入条件、知识积累条件和经济、社会支撑条件。但我国科技事业除在人力投入上具有一定优势外,总体上的国际竞争力并不高,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制度瓶颈(包括企业制度、市场制度、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以及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经费不足严重等问题,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跨越的主要障碍。 科技跨越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质变。核心的过程是科技创新。一般而言,科技跨越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按照科技跨越的技术创新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其中第一种是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后改造继而实现技术跨越的“开放式”的科技跨越;根据创新程度的差别,可以分为“渐进性”科技跨越和“根本性”科技跨越;根据科技跨越的直接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不同,分为“战略突破型”科技跨越和“创造财富型”科技跨越。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当前的科技跨越发展应当以“开放式”的科技跨越、“渐进性”科技跨越和“创造财富型’”科技跨越发展为主,使企业成为科技跨越发展的主体。同时发挥公共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协同作战作用。政府起改善环境的作用,着力建立适于培养创新能力的企业制度、人才制度和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政府对在科技  相似文献   

5.
孙鸿武  崔振风  秦广生 《求知》2000,(11):25-26,34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天津要想在21世纪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本期沙龙邀请了几位经济和科技问题专家,就天津科技创新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力 《瞭望》1999,(33)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定于8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科技产业化,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动员和组织全党和全国人民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部署全国技术创新工作,加速科技产业化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以及经济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新加坡政府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增值不再完全依靠以往那种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创新才是产品和服务增值的主要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加坡要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生存和竞争力,必须依靠创新提高在新领域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才是新加坡在新千年里持续发展和胜人一筹的力量源泉。新加坡把科技创新和科技商业化视为从研究开发投资中获取回报的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行…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5,(24)
振兴经济的关键在于振兴科技──三谈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刊特约评论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而振兴经济的关键在于振兴科技。1975年...  相似文献   

9.
于滨 《瞭望》1997,(34)
定位: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范恒山谈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思路本刊实习生于滨近十余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颇有成效。但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的解决,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目前到了重要关口。国家体改委综...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在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基本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推动力是国际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最终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归根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型人才的竟争。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研究创造力及其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的发展,关系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国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因此,在基础教育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企业通常是指科技人员在员工中所占比例较大,技术档次、产品档次较高的企业,智力劳动在科技企业中占有显著重要的地位。随着特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科技企业在特区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尤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迅速成长,其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已占有相当份额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大大增强了深圳经济的发展后劲。但是,科技企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大隐忧,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科技人才的流动过于频繁,一些企业事业刚刚起步,技术骨…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率很高,发达国家达6O%以上,因此,研究如何塑造好特区科技进步机制,对特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地说,科技进步机制至少包括技术开发机制、科技产业化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技术聚集与扩散机制等四个方面。要塑造好特区科技进步机制,须考虑如下途径:一、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导除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机制由于技术评发是一头紧接基础研究,一头通向生产的至关重要的一项研究丁作,因此将特区技术开发功能向企业内移,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是实质性地解决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最具…  相似文献   

13.
汤华 《瞭望》1995,(21)
第一生产力:投入强度与使用效益并重本刊记者汤华如何增加科技投入,是科技界发言最热、曝光最多的话题。给人们的印象是,科技能否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经济能否得到“第一生产力”的推动,取决于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加大力度。而怎样提高科技投人产出比,提高科技经费使用...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基础,政治和经济为目的的世界竞争格局,形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进入九十年代,科技与经济、贸易一体化代表了当今国际科技合作的一种趋势。党的十四大附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抓住科技外事工作为发展特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总目标,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明确外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外事工…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科学工业园区的实践表明,中小科技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小科技企业是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1991年至1997年,西安市经济增长率连续7年保持在14%以上,1998年又以13.5%的经济增长率位居全国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有关经济计划部门指出,西安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其中高新区贡献了4个百分点。结论是相同的:科技人员创办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古城西安深居内陆,不具备沿海沿江的地理优势,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能走大合资大组装式…  相似文献   

16.
科技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管理手段为基础,组织和运筹各项科技活动,从而能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科技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科技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对象不同,它是对科学技术这样一种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因此,科技管理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特点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1998-2000年间,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对本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先后进行了调整,到2001年已形成基本框架和格局。这种调整的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 各个国家在其所制定的新的科技发展计划中,更加突出高新科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这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它的认识要更加深刻一些。各国新的科技计划更加体现高科技和新技术的战略布局,更加青睐…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0,(42)
世界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较量。坚持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更大地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已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科学技术研究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具有特殊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体制,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发展孟广杰农村经济要发展,农业要大上,科技是动力,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就是这个动力的基础因此,把农业发展同提高农民素质、加速科技的转化结合起米,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动力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母...  相似文献   

20.
姜岩 《瞭望》1995,(25)
势不可挡的科技产业化浪潮本刊特约记者姜岩伦敦专电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科技发展的领导和干预,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科技产业化浪潮。“冷战”后科技快速走向市场将科技发展主方向由军事转向经济是加快科技产业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冷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