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话题,从价值哲学角度来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实际是对立统一的。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冲突和融合也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延续着。当代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一元主导、多样化包容相统一的关系,实现了对"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有机整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定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定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三个不同维度,确定24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相似文献   

4.
孙照辉  陈少武 《世纪桥》2009,(5):100-101
高等教育既是国家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个人实现社会化和满足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对于高等教育的价值认定,大多局限于国家、社会等中观层面,而忽视了个人的个性成长与人类的整体协调发展等微观和宏观层面。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原点,探讨教育本质的内涵与外延,并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价值诉求入手,探寻走向价值哲学视野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人的价值中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是最容易被人们混淆的两对价值形态。笔者对其进行了区分,认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互为前提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就不会有真正的自我价值,两者互为目的和手段。关于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现实价值具有现实性、外在性,潜在价值则是要经过开发、发掘才能发挥出来的价值,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必须具备社会实践、社会环境、个人的努力等因素。因此,在实践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的价值中的这两对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6.
阮黄南 《世纪桥》2015,(4):37-38
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层次梦想的实现要靠中国道路,靠中国力量,靠中国人的正确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这一梦想实现的价值取向,它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揭示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以马龙思主义为立党的指导思想。顺理思之,当然我们党也完全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党十分明确地要求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倡导个人只有通过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作奉献,在实现共产主义的不朽事业中,使党员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然而要做到真诚地实践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则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下列三个关系。一、私心私欲要淡化:摆正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关系假如我们从主体角度分析,人的价值大体上可分为人类整体价值、国家或民族价…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人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规范理解与认同的需要,通过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实现人的超越性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超越性追求提供现实的方式与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个人价值观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促进了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人格与个性的个人的形成 ,但是在对个人价值问题的理解上还存在着许多片面认识。回眸历史 ,西方文化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价值问题的论述为今天的探讨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只有从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才能把握当代的个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始终强调个体的首要地位,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服从与服务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强调,个人价值本位论有利于个体主体性的提升,有利于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培养。但个人价值本位论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使得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为此,必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提倡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呢?一种理论误区认为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理应发生根本转变。集体主义价值观是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已经不适合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了。市场经济凸现的是个人价值、个人利益,重视的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13.
正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明确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其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建设凝聚正能量,集中精力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结合正安实际,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价值构成中经营决策成本所占比例最大,也最能体现经营者特殊的价值构成,这也是区别于一般劳动者的主要方面。经营者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创新才能、承担风险能力、管理经验和努力程度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充分肯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并从制度上保证经营者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着国家、社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作出了三个基本层次的区分。从主体性角度考察,它的价值宣示分别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的,是三者为主体的价值观,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使之在本质上体现出主体的社会性。解析其内部结构可以发现,每个基本层次的价值诉求有一定的次序,但三个基本层次之间并无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16.
张国钧 《新视野》2007,(1):71-73
财产权对个人、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是生死攸关的事业。本文依次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财产权的作用:个人层面上,财产权是自由的必要条件之一;制度层面上,财产权是推动政府的建立、完善的促进力之一;价值层面上,财产权的内容即财产,和年龄、体力、智力、门第、权力等等相比更公平。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并强调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  相似文献   

18.
司春燕 《理论学刊》2012,(11):98-101
正义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正义之所以为人人所向往,是因为它满足了或反映了个人或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基本诉求或需要。正义既是衡量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标准,也是检验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否正当的评价尺度。个人与社会对法律的理性需要根源于他们实现正义的情感需要。正义,是与不正义相对而言的,是为人及人类社会所珍视的一种价值目标或评价标准,是在价值主体(社会全体成员)和价值客体(个人的行为或社会制度)之间的评价和被评价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9.
郭沛霖 《世纪桥》2010,(23):90-91
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其中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大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的统一起来,正确认识义和利的关系,艰苦创业和正当享受的关系,实现理想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统一。树立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开创新的人生道路,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樊华 《党史文苑》2009,(7):71-7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建设结合起来,并把"个人品德"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彰显了个人品德建设的时代价值.因此,分析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揭示个人品德建设的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探索关于个人品德建设的既具有理论可操作性又具有现实实践性的着力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