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它们之间的合作又有了新进展,标志之一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于1996年3月签订了《关于加深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又如,中亚与俄罗斯军事上的合作稳步发展,由俄、哈、乌、吉、塔组成的维和部队,对于稳定塔吉克斯坦政局和保卫塔阿(富汗)边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苏两国之间曾经缔结过三个重要的条约,但这三个条约的缔结各有复杂的背景。第一个条约是与北京政府签订的,只是保持了形式上的平等;第二个条约是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它连形式上的平等也未达成;第三个条约是与共产党政府签订的,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平等。分析过三个条约的形成经过及其各自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利益、民族情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强弱等因素,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与作用,从中亦不难总结出某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两国之间签订的条约由两国代表共同商讨成文,在对比分析条约的两种语言版本时,若没有界定条约的官方成文语言,则应该与分析传统翻译文本不同,因为无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分,翻译策略及技巧便无从谈起。因此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语义等价"的角度比较《黄埔条约》中法版本,分析中法两国在条约中意义表达上的策略以及该策略下两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意图,并得出如下结论:中法文两个版本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由于条约内容涉及到双方利害关系,整体上语义呈现等价关系;而在不涉及经济军事利益的细节内容上,会出现意义不对等。这种语义"等价"与"不等价"共存的现象既是文化差异的体现,也是各国维护本国形象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晖 《俄罗斯研究》2001,68(4):74-79
1939年初德国灭亡捷克和波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局势急剧紧张。虽然苏联仍然坚持集体安全路线,但它的安全观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是缔结一般意义的互助条约,而是要取得对周边邻国的控制权,以确保本国的安全。英法尽管希望与苏联合作,但它们的目的在于维持中东欧的现状,因此无意将东欧的利益交给苏联。由于苏联与英法各自的安全观大相径庭,谈判最终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一远东,中国,于十九世纪末,成为正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目标。它们利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八十年代中叶,亦即阿莱克西·圣莱热,未来的诗人圣琼·佩斯诞生前夕,在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中法战争”。虽然在军事上,中国击败了法国侵略军,但清政府还是与法国签订了包括“天津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法国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1957年3月25日,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罗马条约>,一个以区域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新体制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平等条约———1921年《中德协约》李芸翻开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列强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然而在这段历史中,却有一个平等条约,就是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本文拟就这一...  相似文献   

9.
赵勇 《欧洲研究》2005,23(3):119-132
欧洲公民权制度是《欧洲联盟条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但这项制度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建构过程。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联盟议程和欧洲认同建构的语境中萌发了欧洲公民权的观念。1984年枫丹白露峰会后,欧洲公民权的建构被纳入共同市场建设的框架之中。90年代初,在马斯特里赫特政府间会议期间,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讨价还价,欧洲联盟公民权最终被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写入《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公民权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制度框架,欧洲公民权内涵的进一步完善取决于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靓 《法国研究》2013,(4):23-27
1963年《爱丽舍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法两国的和解,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演进提供了政治基础。本文以此为开端,对之后50年间德法两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各时期的力量博弈进行分析,论证了两国关系与欧洲一体化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日本的防卫与安全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加强战时立法;重组部队编制;增强军事装备;加大地区安全中的军事外交力度;开始重新审视<日美安全条约>;探讨未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应有的模式.这些变化使人们发现,一个政治上愈加自信、军事上日趋自立的日本正迅速向扮演主要地区安全角色靠拢.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和正式生效,是继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史上又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符合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和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回望从两国关系正常化到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曲折过程,“反霸条款”问题成为条约迟迟未能签订的主要原因。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决断下,中日友好终于结出硕果——成功地实现了缔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灵魂是和平友好,中心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条约的精神必须不折不扣地得到信守。  相似文献   

13.
苏《新时代》周刊1991年第36期刊载西蒙·科尔顿斯基的文章谈8·19事件。文章说,由于生活保障体系崩溃、能源(煤和石油)的灾难性短缺以及地方政权所属的农业企业拒绝执行计划,戈尔巴乔夫周围的一些人以及从属于他的政权机构多次讨论了实行紧急状态的必要性。卢基扬诺夫在事件发生后第二天对莫斯科电台谈话时透露,戈尔巴乔夫也打算在“9+1”协议基础上签订联盟条约后实行紧急状态。但是联盟条约一旦签订就会“自动取消”一些人的权力,同时,某些国民经济部门的领导人也认为,签订联盟条约会加速统一的财政体制和苏联总的经济空间的崩溃,国防综合体的企业也将结束生命。再加上下列8个因素,便促成了8·19事件的发生,这8个因素是: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19日中午,北约和华约22个成员国首脑在巴黎爱丽舍宫一间挂着水晶枝形吊灯的豪华会议厅庄重地签署了欧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历史性文件《欧洲常规裁军条约》。这项条约签署仪式为当天下午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成员国巴黎首脑会议拉开了帷幕,标志着欧洲政治秩序在冷战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9年前,当戴高乐将军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平衡、和平和发展”的构想时,他被视为幻想家,而现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正在把这个构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以反日义兵斗争为先头的朝鲜人民反日运动进入高潮1.《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义兵斗争的扩大与加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强占政策的每一步都遭到了朝鲜人民的强烈反抗。正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日本帝国主义虽然依赖自己的军队强迫朝鲜封建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亡国条约,但也引发了朝鲜人民的激愤,从而陷入以武装反日运动为中心的全体朝鲜人民的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6.
欧盟成员国各自签订了大量的国际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与欧盟法之间存在冲突,欧盟一直致力于解决该冲突,使这些协定和欧盟法逐渐统一。《里斯本条约》的通过和生效将极大地促进欧盟成员国国际投资保护协定的欧洲化。为此,欧盟一边努力将其成员国现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否继续有效、成员国是否有权和第三国谈判签订新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问题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一边积极行使自己的新权能与第三国进行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  相似文献   

17.
最近当东南亚局势发生危机迫使“马菲印(尼)联邦”流产的时候,日本首相池田访问了菲律宾,因此有人以为池田急急到来是为了调解以新近成立的马来西亚联合邦为一方及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为另一方之间的争执。 作为亚洲最富足和最有影响的一个国家,对于两方冲突日本是可以充当调解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均同日本有大量的贸易,并且都期望得到日本的长期贷款或财政援助以支援它们经济的发展。 池田首相明显地要试探菲律宾官员对于及早批准前几年签订的友好通商及航运条约(该条约在1960年12月9日签订——译者)的希望,但菲律宾国会议员却把这个条约搁在一边,顽固地拒予审  相似文献   

18.
洛迦诺会议和法国的安全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安全保障问题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国外交的核心问题。洛迦诺公约确定英国对法德边界提供保证,这加深了法国对英国的依赖;小协约国集团被置于保证条约之外使法国的安全和欧洲领导地位受到打击;英法德三角关系中法国地位的削弱不仅对法国的安全而且对欧洲的和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周前,克里姆林宫和9个加盟共和国于六月份签订的“9+1”条约显得如此激进,以致萌发了共产党强硬分子政变的企图。现在,在民众揭竿而起的浪潮冲击下政变失败了,该条约却成为形同虚设的规定。该条约原本不能满足各共和国,现在则加剧它们对独立的渴望。事实上,解体的潮流可使前苏联分裂40个以上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小国家——15个加盟共和国加上20个自治共和国中的一些国家,8个自治区和10个较小的自  相似文献   

20.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与中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定为主题,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条约签定的条件,条约的意义和内容分析,条约签定之后中俄关系的课题。本文认为中俄关系10年发展的积累、两国对外战略的形成、俄罗斯国内政治的稳定是促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基本因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意义,其一是总结过去,梳理两国关系已取得的成果并以国家间条约的形式加以巩固,其二是面向未来,为两国关系的远景奠定可靠的基础。另外,本文探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之后两国关系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