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关键,是实现族际和谐治理的关键.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指在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个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中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在构建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趋势、相关问题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建议、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合理界定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必须坚持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的统一、科学因素与价值因素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一般与特殊的统一这四个基本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我们可概括出发展的一般本质,即发展是以每个人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各现实目标的实现及其扬弃代价的过程;从这些原则出发,我们也可概括出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本质,即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为前提的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的能力平等逐步协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正面临着政治整合弱化、利益结构多元化、政治腐败和全球化的多重挑战。以领导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关键性任务。文章提出了我国党的领导制度改革的几点设想:建立对党的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的培训制度;在干部人事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党的权力运作实现法治化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科学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运用于本国实际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探索、继承、发展的结晶,是内涵丰富、经过实践检验并仍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新时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推向前进的指路灯.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经过我国历史、国情与人民的综合选择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视野、实践主体与制度实践、价值理念等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均体现出规范和引领功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视角,规范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制度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始终存在着限定.中国政治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进路,应该实现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指导性和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理想指引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铭 《学理论》2008,(7):14-15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的内源式政治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情况表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选择了一种内源式的政治发展战略.论文以内源式政治发展战略的概念和特点为起点,从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动力来源等方面论证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是内源式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先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本依据,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为价值取向,以"三个有利于"为检验标准,以党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为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其内容而言,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就其性质而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于80年代中期;初步表述是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系统阐发是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报告;此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实现的新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 ,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必须富于理论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精神 ;必须忠于实践 ,忠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与脉搏 ;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视野里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它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目标,以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公正的集体主义即进取互利为基础,以奉献为价值导向。静态地看,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规范(制度)体系;动态地看,内在地生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科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少数民族及其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形成了它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这也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有它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特殊内涵。探讨少取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应理解为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全面意义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紧密相联的:改革开放之前的积极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前提奈件,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继续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深化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蔡明干 《学理论》2010,(23):108-110
运用政治发展理论考察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并从政治发展的定义、主体、主导力量、动力、内容、途径、类型、实质及目标等方面阐明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类由低向高纵向演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态,被中国少数民族在同一时空中以横向展开,使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地主制等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态同时并存,从而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地区的建立和民族社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被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实现了我国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文化的优秀内含并使之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大致勾勒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走向轮廓.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1)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主义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就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白雪松 《学理论》2010,(19):188-189
对中国文字起源演变进行简单的梳理,从文字的起源到书体的演进发展,文字和书法艺术建立起合理的规范,走向今天的异彩纷呈、气象万千。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字体形成的原因、特征以及基本面貌,简单的归纳一下汉字这种中国人精神息息相关的书写工具、书写规则和书写技巧。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哲学应吸收利用中国传统哲学的优良传统及合理的范畴与命题,克服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弱点,从而使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种既克服“民族的片面性”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成为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黄晓燕 《学理论》2012,(11):16-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新发展让我们意识到: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稳健的屹立,就需要发挥整体力量,推动全民族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政治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只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强大的政治认同感和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而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力量就是积极向上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20.
彭斌  周光辉 《政治学研究》2021,(4):75-87+157
中国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也是决定国家治理能力尤其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当代中国政党领导体制是在长期革命的历史中形成的,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近代中国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权威危机,实现了政治权威的创造性重建。中国政党领导体制以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制度基础,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领导权,在领导原则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领导结构上确立了党、政、军、群、法之间的结构体系,在领导权运行机制上采用民主集中制,在领导方法上实行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党领导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领导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中国政党领导体制不是所谓的威权体制,那些将其界定为威权体制的观点都未能准确地、科学地描述和分析中国的领导体制。通过政党领导体制,中国实现了从近代"中国之乱"到当代"中国之治"的转变,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了人权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