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知情权与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两项重要的权利,它们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冲突,要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二者的冲突,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必要限制兼保护人格尊严和权利协调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与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的两项重要的权利,人们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冲突,要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在明确两者的概念,分析两者之间冲突的原因及现实表现后,提出对两者冲突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成为最有价值的社会资源。目前在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信息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信息公开可以确保公民知情权的不断满足,但同时,公民隐私权被侵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两者间的冲突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种冲突以实现两者的和谐应当根据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利益衡量、宽容协调、人格尊严等四项原则来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治社会,作为大众传媒,既要保障知情权,即受众希望知道更多有关国家管理、行政实施、社会万象等等诸多情况的权利,又要保障隐私权,即受众不希望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情况被别人过为关注的权利,二者之间势必产生矛盾与冲突.在充分保障人民知情权的同时,又能恰当维护人民的隐私权,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强调,一方面应加重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应严格限制隐私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与知情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和知情权是公民两项重要权利。处理二者关系,既要重视保护公民隐私权,也要维护大众的知情权。个人隐私权是静态的消极权利,是私权利。大众知情权是动态积极权利,是公权利。当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遵循公法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同时兼顾公民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6.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中心的个人征信体系带来了授信人知情权与被征信人信息隐私权的冲突,平衡二者的冲突是个人征信立法的重要任务。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指导,所以,在利益衡量、权利协调、比例、人格尊严原则的指导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将会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中心的个人征信体系带来了授信人知情权与被征信人信息隐私权的冲突,平衡两者的冲突是个人征信立法的重要任务.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指导,所以,在利益衡量、权利协调、比例、人格尊严原则的指导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将会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司法改革,裁判文书从不公开、有限公开再到现在的网上全面公开,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审判公开原则和实现"阳光司法"。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能实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但是作为涉及公共利益的知情权,有时会与私人利益的隐私权产生冲突。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案件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应当寻求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平衡,更好地实现司法公开、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还会严重威胁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政府为了进行应急管理,抑制病情蔓延,在信息公开方面需比常态下更及时更全面。由于利益存在的多样性,政府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行为与部分群体主张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一对矛盾体,从深层次来讲实则是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健康权与隐私权在博弈。如果不能合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法治这一城墙就极易摇摇欲坠。因此,当不同位阶的权利出现冲突时,必然要对低位阶的权利进行限制或克减,而能否协调好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保护在应急管理中的关系,让政府既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又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则成为能否最终治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是想方设法地知悉其所应当知道的信息。同时,作为个人,守住自己的固有阵地,隐藏自己的隐私,以求得其私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是人之为人的本能。这样,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客观现象,如何保护这两种权利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而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如何全面地给予保护,都成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权利和人权是宪法学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 ,但在传统的宪法学理论中 ,二者基本上是混用的 ,有必要对二者做出清晰的区分。在较为深入地梳理、分析权利和人权的源流、涵义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可以从涵义、目的价值、蕴涵的理念、产生与存在的时间、内容与法律文本的关系、依据和对应范畴、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等七个方面对二者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12.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属于交叉概念,并非性质不同的可相互独立的两种权利,二者不可并行存在。 海域使用权也不足以完全吸收渔业权,而应分解渔业权,将其中的养殖权整合进海域使用权。捕捞权则宜解为自 然资源使用权,将海域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之一种规定进民法典物权编中,捕捞权作为自然资源使用权,主要受 渔业法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人格权与身份权构成人身权体系已成为我国民法的定论.人格权与人格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由人格直接派生,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以人格要素为客体,以维护人格独立为唯一使命的人身权.现代民法上的身份权的内涵也与传统身份权的内涵有着极大的差别,它不再是以支配他人人身为客体的权利,而是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以身份利益为支配客体的权利.人格权与身份权在实际运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环境污染事件相继出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在法律领域需要认识与协调经济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对立统一关系。两者的冲突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益需求的不同,环境权聚焦于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发展权聚焦于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协调环境权与经济发展权的基本思路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并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协调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学核心问题之一,是随着世界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运动而生的晚近事物,其性质、内容均具有不确定性。应以环境权的私权化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环境权的要素之边界,从而使环境权和其他权利在私法体系中协调共处。  相似文献   

17.
劳动权的权利谱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权是劳动者的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的有机结合.深刻认识劳动权的特性,需将劳动权的相关权利进行具体界定,以揭示劳动权的高位阶性、劳动权谱系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以及劳动权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8.
警察权是行政权。这是因为:1.警察权在国家权力谱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权力属性;2.侦查权具有完全的行政权属性而不具有司法权特征;3司法机关所具有的行政权应予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