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大伟  陈建梅 《学理论》2010,(24):71-72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利用199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主产区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数据,探讨了二者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家庭更依赖农业(主要是粮食种植业)生产来获得收入;农业生产波动将对这些省份的农村家庭收入波动将有更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2011年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地,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在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成效,着重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富和 《民主》2013,(9):7-8
民进中央2013年对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福建等省进行调研后发现,当前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加快推进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西6省为粮食调出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粮食主产区也是  相似文献   

4.
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种粮行为体现在劳动力配置、土地配置、粮食产出、粮食收入四个维度。通过对不种地农户、不种粮农户、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农户种植结构、户均粮食产量、粮食单产水平、户均粮食出售价格、粮食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粮食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对策启示:第一,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第二,粮食主产区具有同质性,但差异性更应该得到关注;第三,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内部出现"工农二元结构"的兼业经营体系,家中青壮年外出务工,其余成员承担农业生产,不放弃土地成为普遍现象,这对粮食安全微观基础影响深远,值得高度重视;第四,农民种粮意愿成为粮食生产激励政策的首要着力点;第五,粮食主产区农户种粮行为有一定的"韧性",特别是在户均粮食播种面积上表现尤为明显;第六,重视各项激励政策在农户层面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转变“口粮农业”生产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种植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粮食生产的从业人员素质、农田投入、科技水平都明显不足,粮食生产隐性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补贴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补贴政策是国家重要的惠农政策。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构成及目标,即初步形成了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专项性生产补贴和最低价收购政策相结合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接着认真总结了粮食补贴的基础理论,如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论、粮食产业的弱质论、粮食产业的正外部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7.
有关专家和粮食主产省区的人士认为,要确保明年粮食持续增产和我国粮食生产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关键是未雨绸缪地研究解决制约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继续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陈益群 《民主》2004,(4):13-14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过一个变化的过程。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1998年每年我国净进口粮食500亿斤,导致粮食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一些地方一度有卖粮难的状况,出现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4,(8):29-29
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点: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作为粮食主产区省份,黑龙江省自1998年至今,始终执行国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粮改"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杜绝了屡禁不止的打白条现象,遏制了国有粮企大幅度亏损的局面。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家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对我省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使我省"粮改"在国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框架的约束下举步维艰,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既能与国际接轨、又适合省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因此,我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