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纳森?卡勒是支持文学理论向跨学科的“理论”转型的重要人物,但他近年来提出,文学理论的发展必须保持“文学在理论中的位置”,现在是重新奠定文学性根基的时候了。这不是简单地向新批评或俄国形式主义回归,而是要打破理论与审美、理论与实践这类已陷入僵局的对立,在理论与文学的双向思考中重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非文学界限日益模糊 ,文学理论对象逐渐泛化 ,文学理论研究遇到问题。这种对象泛化是由于将文学现象“视听化”造成的 ,文学理论的“文化转向”又加剧它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对文学存在的根本性颠覆。文学理论的对象仍应是语言艺术的文学 ,文学的“文化研究”应是对文学作为特殊文化现象的探讨。如果“文化研究”只是研究文学以外的东西 ,那文学理论就被排斥和吞没了  相似文献   

3.
形武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文学性”概念;无独有偶。这一概念在世纪之交被再度提出。两个“文学性”在理论内涵、时代理论背秉与学术使命方面相去甚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承继关系。面对这一两面性,我们应加以全面认识。而对“文学性”的思考从未消逝或藏匿,对“文学性”的界定也是在文论史一次次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伴着人们对文学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意义。新“文学性”不仅是对旧“文学性”理论上的纠偏,更是与其一脉承继。  相似文献   

4.
“元神活泼说”是江盈科提出的文学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心学一系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公安派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元神活泼说”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如“性灵说”,但它与“性灵说”息息相通,并对“性灵说”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形武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文学性”概念;无独有偶。这一概念在世纪之交被再度提出。两个“文学性”在理论内涵、时代理论背秉与学术使命方面相去甚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承继关系。面对这一两面性,我们应加以全面认识。而对“文学性”的思考从未消逝或藏匿,对“文学性”的界定也是在文论史一次次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伴着人们对文学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意义。新“文学性”不仅是对旧“文学性”理论上的纠偏,更是与其一脉承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指挥”的应用领域,“指挥”的冠名,“指挥”的基本概念、属性及“警务实战指挥”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学接受思想和接受经验。老子的“虚静”观、朱熹的“涵泳”说、孟子的“以意逆志”、严羽的“妙悟”说等,它们科学地揭示了文学欣赏的一系列美学规律,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学接受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罗兰·巴特后期文本观以及乔纳森·卡勒对此文本观的批评为参照,就文本与审美以及文学性的关系展开考察.常见的误解是,随着文本概念的流行和“理论时代”的到来,文学性已成为本质主义的遗物;本文则力图展示,有关文本的深入探究必将回归文学性问题.这不是简单地回归审美,而是发掘文本自我反思的潜能并在新的意义上探求文学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9.
胡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发源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和别林斯基、卢卡契等人的文学批评观。以“主观战斗精神”的提出为核心,胡风阐释了一种以“五四”文学实践传统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理性依托,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的经验化(或实践性)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李德顺先生在《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这篇论文中提出人类思维方式在四个方面发生变革,即关注“关系思维”,“主体思维”、“多向思维”、“动态的变革思维”,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一一入手,谈了这种变革的思维方式对文学研究思维改进,以及对看文学对象的角度、对文学价值的评价等方面启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从不同角度批驳刘再复“文学主体”的文章已见于许多报刊,其中不乏深刻的剖析和揭露。本文想就“文学主体性”以存在主义为其理论支架,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个人价值”、“人的本质的还原”和“人的异化”等观点,谈谈“文学主体性”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的不是客体,而是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关心当代公安文学的现状与发展,关心公安文学的命运及理论探索的人们来说,高涧平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自1986年以来,他探讨、跟踪公安文学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出现于扶植公安文学、关注公安文学的报刊上。这些成果显示了当代公安文学理论批评的走向,代表了近年来公安文学理论发展的水平,辨明了一些公安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对公安  相似文献   

13.
论文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是具有多层次多侧面丰富多彩的文化,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形成互补、互渗、互相支持的内在机制,理应纳入我国文化输出和发生影响的战略思考中。由此论文提出“美人之美”是多民族文化的战略选择。具体到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民族文学及民族文学理论领域则分别为:其一,民族文学理论中诸如朴素务实的文学艺术观、人与宇宙中万事万物等量齐观的思想蕴含着少数民族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源。其二,民族文学文本兼具民间口头文学和文人创作双重特性,并含有原始诗性智慧,对当代艺术想象和思想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其三,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双重性以及认同历史进步的民主性。是我国爱国主义思想非常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论文最后提出,“美人之美”不仅是认识和阐释,同时还是一种博大胸襟和深切关怀,对他民族文化的热爱、赞美和关切。质言之,“美人之美”存在于信仰中,是一种需要建构的姿态。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党建理论”研究能否真正作为一门科学实践活动,最终能否真正建立起一门相对独立的“应 用研究”科学.关键在于回答“应用党建理论”研究的独有对象与任务,研究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党建基本理论 与“应用党建理论”之问的关系这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元神活泼说"是江盈科提出的文学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心学一系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公安派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元神活泼说"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如"性灵说",但它与"性灵说"息息相通,并对"性灵说"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发展变化,是文学理论中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可谓辉煌璀璨,其特点表现为既是稳定性中的发展,又是统一性中的独创。而对于文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早在古代,文论家们就开始不断地进行认识与探索,并研究总结出不少极具影响力并颇有见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文学”重要范式之一的“国际题材”文学具有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含义。这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国际题材”文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国际题材”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及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错误分析”有着深远的理论发展背景,它代替了“对比分析”理论并对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理论发展和外语教学产生深刻意义。中国对“错误分析”的研究提高了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促进了外语教学效果。尽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中国对错误分析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它宣告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经学时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暂时告终和以玄学思想为主导的新的文学理论批评时期的开始.至此,文学理论批评开始由侧重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转向侧重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中所具有的文学性内容包括:一、过程,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音乐展开的是主观世界的过程,它的作用是为听众的文学性联想提供过程的依据;二、冲突,文学通过突如其来的事件的闯入或两种力量的斗争造成冲突,音乐是通过音响中包含的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暗示客观世界的冲突;三、抒情,文学的抒情有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三方面,而音乐的抒情是“借情抒情”,通过对情绪氛围的描述,达到对感情内容的主观表达。想象的介入使音乐概括性的表达闪现出文学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