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宗派主义活动古已有之,并且随着近代化过程中“民族觉醒”、“民族意识”的发展与“宗教至上”理念的交汇,宗派主义活动呈现愈演愈烈的状态。20世纪特别是冷战时期,宗派主义活动集中表现为以宗教至上为理念的教会诉求、以民族自决为理念的民族自治运动和以“门户之见”为表现形式的体育排外事件。冷战结束后,宗派主义活动形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异化,即以团体行为目标为核心付诸暴力的活动呈现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2.
我不见了     
有个和尚犯了法,被差役押着去充军。临行前,这个差役怕忘记所带物件,便仔细地清查了一遍,并编了二句顺口溜:“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他一边走一边叨念着:“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生怕途中丢失什么。和尚一看,知他是呆子,晚上住店时,便殷勤劝酒,将其灌醉,然后又将他的脑袋剃光,再把枷套在他脖子上,自己遛之大吉。差役一觉醒来,左看右看,似乎觉得少了点什么,便念起顺口溜,查点起来:“包裹雨伞尚在。”摸摸脖子上的枷,又说:“枷亦在。”又看文书也在,忽然一惊:“和尚呢?”急中的他摸摸脑袋,光溜溜的,始觉放…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今天,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和双赢的新思路为基础,而后从供应链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竞争力,体现了整体化、系统化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以供应链上的企业为对象,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料和信息流动的整个过程中,确定整个供应链的最佳订货方式、订货时间、最优库存数量,货物的运输和配送方式等,其目的在于跨越企业边界,  相似文献   

4.
2月25日,卢武铉就任韩国新总统,就韩国军队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观点,即:以韩美军事同盟为基础,加强自主防御力量,与周边国家开展军事合作;发展战略威慑力量,研发新型武器装备,打造21世纪韩国型精锐军队;改组国防组织机构,注重情报力量建设,实现军队的情报化、信息化、高效化;改革现行兵役制度,提高军人福利待遇,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与有序发展。这些理念将对韩国军队的建设与发展趋向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化联盟是改变国家间实力对比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研究围绕“楔子战略”这个概念系统论述了分化对手联盟的方式和机制,并提出了“奖励型楔子战略”和“强制型楔子战略”两种主要类型,两者均强调借助物质力量进行分化,可统称为“物质型楔子战略”。除此之外,由于联盟以竞争性安全理念为内核,而部分国家基于避免冲突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会在特定时期偏向合作性安全政策,因此分化国可以将差异化的合作理念作为切入点,即以“理念型楔子战略”实现对对手联盟的理念分化。理念型楔子战略旨在通过影响和改变目标国的安全理念来削弱其对联盟价值和功效的认知,从而间接促使其疏离联盟。当分化国对目标国不构成严重威胁,分化国在目标国关心的安全议题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且目标国与部分第三方国家在该议题上持相似的政策立场时,分化国以理念型楔子战略为手段分化对手联盟。安全制度是实施理念型楔子战略的主要平台,分化国可以利用安全制度提出合作性安全倡议,或者提出解决目标国重视的安全问题的合作性方案,以此为目标国提供联盟之外的替代性安全手段,进而削弱联盟对目标国的战略价值并降低对手联盟的合作水平。苏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欧安会倡议是实施理念型楔子战略的一次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表明有关一体化的各种政策构想这一理念因素在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理,有关东亚合作的理念因素在东亚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探讨东亚合作的理念因素的一环,本文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所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为焦点,通过该构想与战后日本历届首相所提出的有关东亚合作构想的比较分析,凸显出鸠山东亚共同体构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战后主要国际援助方之一,通过以美国国际开发署、国务院和千年挑战公司为代表的援助评估机构的实践,一套复杂的美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得以建立。绩效评估与影响评估方法的采用,有效性、影响、效率、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等评估标准的确立,共同推动了美国援助评估工作的深入发展。但援助目标不清、资金和人员限制、援助方法有限及安全因素等问题则成为美国援助评估机制面临的严峻挑战。美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及其特征对当前中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的构建,包括援助评估理念的树立、评估机构的建立、评估标准和方法的采用等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淆乱了古代文书 ,给人们阅读和利用历史文献造成许多人为的障碍。但如能掌握其规律而加以利用 ,亦有助于史学及历史文献学的研究。陈垣经过精心研究 ,写出《史讳举例》一书 ,为我国避讳学的建立 ,树立了一块丰碑。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俄两国在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并倡议在亚太地区确立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2013年中俄在东亚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倡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是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与挑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以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为法律基础,具有开放、透明、平等和包容的特点。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描绘了未来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体系转型,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亚太地区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地区环境,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自明治以来,日本内阁阁员有在正式文书上以毛笔画押代替签名的惯例。虽然1873年,明治维新政府明令民间证书必须以实印代替花押,但是大臣官员们依旧在公文上画花押,并延续至今。因此,在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封建王朝与安南黎朝保持较密切的宗藩关系,安南黎朝使臣出使中国明清王朝肩负各种使命,明清对黎朝使臣按规格管待,双方基本维持友好关系。但是明清尤其是明朝为保持华夷等级关系和"万国来朝"的虚荣,造成国库损耗、百姓烦劳也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广西防城港市皇城坳遗址是明末清初抗清将士活动的重要见证,是清初广西沿海最大一批海外移民的产生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遗址的保护、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认为要提高对皇城坳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出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保护与开发利用其历史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文德 《东南亚纵横》2009,(11):116-122
万历七年(1579)明设立的暹罗馆,是四夷馆中专门培养暹罗语翻译人才的机构。暹罗派握闷辣等人来华执教,为明朝培养了一批精通暹罗语的译学人才,从而保证了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政治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南明与安南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明初期,安南仍与南明政权保持了较好关系。随着清军逐步南进,安南开始改变对南明的态度。清军进入广西、云南后,虽然南明仍有永历政权,安南各政权已开始建立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这段历史反映了古代中越关系史中,不是正统观念,而是政治实力才是双方建立朝贡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6.
兴于唐、发展于宋、完善于元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市舶制度,为明王朝所继承。然而,明代市舶司在机构设置、职能发挥、选官制度等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明显的变化。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市舶司的政治性职能逐渐减弱,经济性职能日益增强;其管理海外贸易的方式相应地由官方贸易为主体演变为以民间贸易为主体。明代中叶以后,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面对着东南海防与财政危机,迫使明政府不得不调整其海外贸易政策,而主持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机构,也不得不改弦易辙,在职能方面有所转换。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督饷馆,督饷馆的设立对我国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由市舶司向海关转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长期影响着朝鲜半岛,朝鲜各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也以"小中华"自居。"尊华攘夷"、"慕华贱夷"是朝鲜人传统的文化观念,这一文化观念严重影响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自进入清代以来,朝鲜人自以为所谓华夷秩序大乱,华夏文明之真传移到了朝鲜,并因此而深感自豪;同时,自感传续华夏文明之真传的责任重大,虔诚地维护传统文化,唯恐有丝毫的亵渎。尽管当时由于地理大发现、西势东渐,人类文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朝鲜卫道士们一直将中华以外的文明视为"夷狄"之货,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在如此僵化愚腐的意识氛围中,北学派的先驱洪大容率先提出了"华夷一也"的新观念,实现从"慕华贱夷"、"尊华攘夷"到"华夷一也"思想的飞跃。在东亚率先打破传统的"华夷观"是朝鲜北学派的一大特点,在朝鲜唤起了民族主体意识,为朝鲜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吸收新的世界文明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遥远的时代》是越南当代著名军旅作家黎榴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江明柴在抗美救国战争时期及全国统一后,在部队、家庭、爱情、婚姻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坎坷和不公平。小说通过描写江明柴,反映了越南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观念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两个不同时代的变迁。小说所体现的不仅是江明柴这个农民出身的军人个人的爱情悲剧,而且是一个农村青年走进新生活的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安南文风很盛,涌现出很多精通中国文化的诗人,如廖有方、姜公辅、惟鉴法师、奉定法师等。唐代中越诗人之间进行了友好交往,并且相互唱和,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分析、研究唐代安南诗人北上中原与中原士人广泛交往的历史,对于重新认识中越文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占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较宋元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政治上保持睦邻的宗藩关系,经贸关系活跃,文化交流频繁。虽然到明中后期,占城国家式微,与明朝的交往也日渐减少,但是,两国始终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一、睦邻的宗藩关系占城,又称占婆(Champa)。“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①明代初期,占城是印支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其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