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制造的人口预测石英钏的数字显示:截至4月1日零时,我国的人口预测数量为12.521414亿,世界人口的预测数量为60.135853亿.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田雪原教授。田雪原认为21世纪我国人口问题有五大趋势;一、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二、前20年生产年龄人口增长更快,就业压力加大。到2020年,生产年龄人口将再增加1.7亿,劳动力过剩趋势更加严重。三、人口老龄化严重,“银色浪潮”滚滚涌来。204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8%,而60岁以上的老人将接近2…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为了帮助大家学习现代科技基础知识,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代最新科学技术的进展和趋势的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同时研究人口发展战略。战略问题,总是一些带有全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全国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一些重大  相似文献   

4.
刘长庚  王迎春 《探索》2012,(6):145-152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结束的趋势明显,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发展战略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重构人口发展战略势在必行。根据人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精神,加快构建以以人为本为战略思想、以合理增加人口数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目标、以优化人口结构为战略重点、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战略保障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田雪原 《学习论坛》2004,20(6):4-10
随着发展观的转变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人口的变动与发展要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适应 ,同保护环境相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2 0年及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为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调整人口结构 ,实行“控制”、“提高”、“调整”相结合 ,以人口变动与结构合理化、人口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宗旨的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黄珊 《实事求是》2000,(4):48-50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但在世纪之交的崛起中,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7.1%和7.1%,进入世界较低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仍面临五大趋势:1.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2.生产年龄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加大。预计2020年,我国生产年龄人口将再增加1.7亿,劳动力过剩趋势将更加严重。3.人口老龄化严重,2040年我国65岁以上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贵州省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为此,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这就凸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性地位。人口问题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近几年,贵州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很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G D P在全…  相似文献   

8.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战略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是超出经济增长范畴,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深刻思想。人口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主体和中心的地位,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基本条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并把消除贫困和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项重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受独特的自然、历史、体制、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人口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区域具有显著差别的特征,人口发展过程中衍生的若干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西南地区经济社会以及人口自身的发展.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人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蕊 《求实》2006,(Z4):205-206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已进人品牌竞争的阶段.企业形象(ci)设计已风靡世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也刻不容缓地提到了各地政府的战略规划高度.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核心。他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发展的最大贡献是,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用人均指标来分析中国的国情,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通过经济的发展来最终解决人口问题。(一)用“大”和“小”来辩证看待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处理人口问题。小平同志说:“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调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我国人口变动趋势表现为:人口增长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性别差别会有所缩小等等。文章分析人口数质量和结构分布的状况,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地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提出扬长避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人口规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扫清障碍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柳青 《学习月刊》2012,(10):148-14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规模、速度和等级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与此同时,城市管理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给武汉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城市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阜阳市人口变动的历史,分析人口变动的现状,预测未来人口变动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口控制的基本思路: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和现行的人口户籍制度,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并充分发挥非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九龙坡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进 《北京党史》2014,(4):39-41
正城市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首要指标,历来是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其人口总量、结构、质量均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口问题成为当前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城市人口规模经历多次阶梯式增长,目前处于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1949—1960年,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高机械增长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婚姻状况及其变化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对人口的质量、数量变化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定期分析、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变革中的婚姻变动情况和趋势,对于促进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婚姻家庭管理与人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家庭管理是人口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人口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人都是一定形式的婚姻的产物,都是作为一定家庭的成员而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婚姻家庭的管理包括了对人口的管理。社会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大多数政策和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对婚姻家庭的有效管理而发挥作用。一、婚姻家庭管理的意义和特点(一)婚姻家庭管理的涵义和意义婚姻管理是社会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等手段,对人们的婚姻关系和婚姻行为等进行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实施、巩…  相似文献   

19.
菏泽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制约菏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控制人口方面,我们走过了一段弯路.吃了很多苦头.影啊了经济发展,是有切肤之痛的。全区总人口由1949年的432.4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7847万人,年递增率为1.46%,每年多胎生育占生育总量的三分之一。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6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58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732元,特别是在人口基…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6,(1)
正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对我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期我们邀请了人口学界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认为,人口新政不仅可以部分避免因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系列问题,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家庭幸福。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认为,需要正确认识普遍两孩政策对人口发展态势的影响,同时需要通过配套社会政策来推进"全面二孩"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