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理论》2014,(36)
近三年来,海外学者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的研究出现了更广更深的趋势,不再是集中于近代政治史领域,而是更为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研究方法更多的是采用实证性研究,以图通过考察数据来发表看法。梳理海外学者对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大方面研究的关注点的变化无疑有助于我们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著名的"丝绸之路",最初就是为了国际性的丝绸贸易而由商人们开辟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频繁而发达的贸易关系,而丝绸之路则成为跨文化贸易的大通道。历代中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海外贸易,把对外贸易作为重要国策。它们驻使西域,遣使南洋,招徕互市,在海外贸易方面实施重要举措,积极发展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3.
彭传华  朱春珠 《学理论》2010,(21):98-99
王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性因素之一体现在其民族思想的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上。船山基于民族差别的思想,反对异族通婚,偏激地对待西学及西士,这些理性不足而激愤有余的民族思想,成为促生近代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酵母,近代排满革命利用的正是这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刘思宏 《学理论》2013,(11):191-192
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思想,中国不断汲取着西方文明的营养。鸦片战争后,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致使中国内忧外困,百姓民不聊生。面对这种困境,中国近代思想家不断探索解决途径,在传统救灾的思想上,结合西式救灾思想,提出了新的救灾主张和措施,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中国近代救灾思想。近代救灾思想主要体现在直接救灾和间接救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近代股票市场的兴起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经济现象,因而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建立是近代股市兴起的前提条件;同时,近代中国民间一定数量的剩余资本,客观上使部分人拥有了购买股票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并在优厚利润的吸引下投资股票市场,使中国近代股市具备了兴起的资金条件;其次,股票是新生事物,近代中国对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对股票及股票交易逐渐有了初步正确的认识,接纳股票的人从极少数扩展到上海各阶层的大多数,这正是中国近代股市萌芽存活的思想条件。同时,伴随其兴起之路,中国近代股市也具备了其显著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方芳 《学理论》2010,(23):169-170
吴稚晖作为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抨击清预备立宪等方面。因此,研究其思想,不仅对于探索他早期政治思想的演变,正确评价他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准确把握其日后的政治流向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便人们更好地总结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王立云  杨萍  连永新 《学理论》2011,(13):52-53,70
拟从早期生态伦理思想萌芽中的"万物平等"、"惜生爱生"、"天人合一"三个方面阐述后世主要生态伦理思想对这三种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萌芽奠定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它在整个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史上起到源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彦峰 《学理论》2009,(32):11-12
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和日本,正处于近代化和大变革的前夕。两国在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社会结构方面,具有很多的共同性。同时,由于各自历史的独特性,两国的国情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的程度、文化背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程度这三个方面。正是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近代化进程的成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入了列强的行列,而中国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西方哲学以及物理知识已经传入中国,对中国思想家产生一定影响,推动近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中国十七世纪思想家陈確在自然观、人性观、宗教观方面体现出了明晰的唯物主义特质,对近代中国唯物主义思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移植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产生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移植外来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其移植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虽受到西方宪政思想与警察制度的影响,但却缺乏近代西方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这就造成"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精神尚虚"的结局,同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认识西方近代警察的社会功能与内涵,在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均显粗糙与不成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移植的实践及制度缺失,对我国当前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