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法治割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 《人大建设》2004,(3):23-24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司法工作中的痼疾,这里除了行政的地方保护之外。司法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形成了“法治割据”的局面、“法治割据”的实质,就是司法权力地方化。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法律的尊严,据调查,相当多的法院认为,凡是跨区域的案件委托外地执行的。一般都很难执结。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甚至规定本地法院不能受理本地欠外地债务的案件,也不能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本地财产。据浙江省绍兴市中级法院对近几年辖区内一批久拖不决的执行案件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件基本上涉及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其他行政机关或与其有关的企业,其中涉及乡镇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占到近一半。司法权力地方化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高度警惕,一旦让“法治割据”形成气候,我国日益完善的法制建设将前功尽弃,各地的司法机关就会“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安定团结的局面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武洁 《公民导刊》2006,(4):53-53
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说在“十五”的后三年,广东省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481.8亿元,专门解决农民的“行路难”、“看病难”和“读书难”的问题。的确,近些年来,很多地方的党委、政府,都不断地加大投入,使当地农民的“三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和改善。但在不少地方,“三难”问题仍然比较明显。“行路难”是一个最基本的困难。早在很多年以前,农民们就发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修路又谈河容易?所以至今,有些地方的路修好了,也有些地方的路没有修好,还有些地方的路修好了又坏了。许多的农民,仍然面临着出门难、进城难和运输难。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路,农民们常走,领导们不常走,甚至几年都不走一次。所以虽然农民们强烈地反映“行路难”,而当地的领导们却感觉不出这种“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老赖”问题日益严峻,逐渐成为法院执行的“难中之难”。最近,浙江省一些法院探索出一条破解执行难的新途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余澜 《湖北社会科学》2004,(11):125-127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审判阶段司法不公、法制观念淡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强制执行法律不健全、执行阶段法院工作存在问题。理论的匮乏是妨碍“执行难”解决的首要因素。必须首先进行执行理论的构建,更新执行工作观念。在此基础上,“执行难”的解决要从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权制约的执行机构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这是第一次将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中。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社会的、经济的、法制的因素外,一些当事人包括权利人、被执行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对法律规定不了解或错误理解,也是影响执行工作的重要因素。执行中,一方面,有些权利人因认识上存在误区而丧失应得的利益,有些被执行人因认识上存在误区而心存侥幸,企图对抗法律,蒙混过关。在工作实践中,常见的几种执行误区有:误误区1法院判决后,什么时候申请执行都可以老李借款给林某,经多次催要林某一直不还,后诉…  相似文献   

6.
民商事案件“执行难”,长期以来影响审判社会效果的实现。近年来,在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支持和协调、督办下,一批长年积存的旧案得到清结。全国法院系统也及时调整了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去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执行“结案率”。更加注重以维护胜诉当事人权益实现为目标的执行“清偿率”“到位率”。并进而探索法院执行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法院调解、裁定、判决的民商事案件“执行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长宁区人大常委会把有效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作为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支持法院破解“执行难”难题,推进法院执行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辖7县1市1区560多万人口的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近两年来共执行结案16000多件,执结标的额6亿多元,但全市法院仍在“执行难”,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存在,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执行工作机制不完善。2005年以来,曲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辖区涉及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被执行人案件增加且多造成执行难而引起上访的实际,决定将配合法院搞好该类案件的执行作为人大工作的一个重点,具体采取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9.
今年,青州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法院解决“执行难”作为促进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助解决执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监督支持法院大力破解“执行难”,“执行难”的问题在青州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法院执行难问题上“三箭齐发”,通过作出决议、强化监督和发挥代表作用,为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助力清障。截止目前,该市已清理未结执行案件7289件,占未执结执行案件的68.7%。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对“执行难”,上海一些法院开始尝试以“悬赏执行”的方式,让更多的知情人站出来说话,加快执行的效率。社会公众现在登录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网站,就可以看到被执行人的有关信息以及悬赏金额和比例。(新华网4月13日)  相似文献   

12.
法院判决“执行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公民导刊》2007,(9):53-54
法院判决“执行难”是一个既陈旧而又至今保持着极高关注度的话题。判决案件执行时“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严重影响到受害人及其家属正常的生产生活。由此引起的越级上访、异常上访、无理缠访居高不下,受害人及其家属甚至采取围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13.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最感到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可以说,判决的执行问题已经使中国的各级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不堪重负,当事人也往往对法院怨气冲天,尽管法官的判决本身可能是完全公正合理的。“执行难”不仅使法院陷入窘境,而且严重削弱了法院的司法权威、司法信誉和公信力。执行工作实属审判机关的额外负担,法院耗费相当的精力抓执行其实是“不务正业”的表现,步入了司法的误区。从根本上讲,法院行使执行职能实质上是司法行政化这一积弊的体现,是法院的审判职能与政  相似文献   

14.
"以权压法"在我国确实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支撑。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审判执行难主要是司法权力难以有效制约行政权,没有更严厉的法律制约日益膨胀的行政权力,行政诉讼中,审判执行难无疑会雪上加霜。目前,法院地方化色彩较为浓厚,在行政审判和执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涉及自身利益,有的地方,行政机关要求法院汇报案件处理情况,通过办公会等平台对法院审理案件进行干涉和质疑。面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法院难以依法作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掀起的招商引资热潮中.发布“红头文件”为投资者创造“超国民待遇”.早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法宝”。一些地方成为多种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地,大概正是拜当地政府创造的“超国民待遇”所赐。与此同时,外地投资者综合利用当地的各种“优惠政策”.还可以大肆兴办“血汗工厂”、“污染工厂”等,既用不着担心被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所发现.也不用担心受到当地群众举报之后被查处。一言以蔽之,凭借一系列提供“优惠政策”的“红头文件”,当地就会变为违规违法生产行为的“避风港”.甚至变为更多违规违法的其他行为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问题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连城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将法院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列为重点监督议题,先后5次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6次专题调研,有效推进了“执行难”积案的清理工作,化解了一批“执行难”案件。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14,(27):36-37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纲要》)提出45项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曙光,值得予以高度评价。而要真正实现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目标,则需要切实整备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行政诉讼在实践中遇到“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以下简称“三难”)等突出问题,某些地方法院不愿受理行政案件、不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生效行政裁判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三难”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被认为是所谓“司法行政化”和“法院地方化”。  相似文献   

18.
日前,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对该区法院2004年以来的执行工作情况展开调研,发现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执行难”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在传统的“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现象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四方面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一如郑州法院“诚信执行”文章所言,“执行难”历来是法院难啃的骨头。1979年刑法第157条为此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1997年新刑法同样将该罪列入,以专条即第313条加以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的关于刑法第313条的立法解释,为加大执行力度再次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袁承东近期致函本刊,谈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几点理解。  相似文献   

20.
债务人规避执行、隐藏财产,被执行人悄然躲避……近年来,法院执行遭遇着“人难找、财难寻”等难题。安吉法院拓宽工作思路,争取社会合力综合破解执行难,其中借助公安警务信息资源,与公安联动执行,提高清理积案执行率的创新做法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