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取交易机会、谋取商业利益,故意采取财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具有人员众多、利益共享的特点,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检察机关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责,做到“四个实”,即调查研究摸实情、  相似文献   

2.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界定商业贿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11月15日公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2条第2款规定:“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该规定主要是从反不正当竞争的角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精神制定的,规定的范围比较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已经不适应当前治理商业贿赂形势的需要。笔者认为,商业贿赂应当是指各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为了在商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或者实现交易目的,采取违反平等、公平和诚信等市场竞争法则的各种不正当手段,贿赂交易相对人或者与交易相对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3.
限制竞争行为主要指经营者滥用其经济优势或政府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公用企业强制竞争、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压价排挤竞争对手、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串通投标等行为。一、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的制止与查处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目前,在查处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案件时,大家感到难以把握的是哪些部门和行业属于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带来了竞争。市场主体的经营者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取得市场效益。采取了各种手段希望在市场中取胜。应当说.正常的、有效的竞争手段值得提倡和鼓励,但非正常的,甚至是恶意的,不正当的竞争则应该禁止。因为市场需要有序、公平的竞争:遗憾的是,最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人们盼望已久的有序、公平、高效的竞争似乎没有完全建立起,但不正当竞争却充斥了整个市场。  相似文献   

5.
詹复亮 《中国法律》2006,(3):14-16,66-70
现代社会是商业化社会,商业活动十分繁荣。在这繁荣背後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者为争夺商业资源、抢占市场、获取商机或者高额利润等,往往不惜一切手段,甚至采用贿赂等不正当交易行为。目前,商业贿赂已成为商业交易包括贸易、服务和投资等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增加交易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乃至国际形象,还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坚决采取有力措施,依法防治商业贿赂现象,对於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公平竞争规则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竞争关系不再局限于同行业之间,只要可能给其他经营者造成竞争利益的损害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的竞争优势,则应认定存在竞争关系。游戏代练平台仅提供代练交易机会、撮合双方交易并从中获利,并没有直接妨碍、破坏游戏公司提供的网络游戏产品或者服务的正常运行,所以该行为不符合互联网专条的适用情形。游戏代练平台提供的代练交易撮合行为,降低了正常游戏用户对游戏的评价,对实名认证机制和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造成重大干扰,严重妨碍游戏运营秩序,损害游戏公司利益,并对游戏公司的商誉造成损害。判断竞争行为是否违反商业道德,需要综合考虑对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权益以及行业规则、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等因素,以诚实信用原则为补充,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29.什么是附赠?答:附赠,即附带赠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经营者为了吸引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是指经营者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附带地向交易对方无偿提供一定数量现金或者物品的行为。30.附赠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答:根据有关规定,附赠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8.
于洋 《法制与社会》2011,(31):204-20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奖销售作为一种常用的市场销售手段,以多种形式普遍存在于市场交易之中,但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虽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做了一定的分类,但并未对社会实际做更进一步的标准划分,尤其是在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赠品规制中,并未针对其不同的法律性质做详尽区分。因此,针对附赠式有奖销售中赠品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及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先林 《知识产权》1995,5(5):14-16
一、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标的出发点 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竞争并且通过竞争来体现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样,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会寻求各种有效的竞争手段。由于商标具有区别厂商、表明质量以及方便宣传等多种功能,因而它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被称为商战利器,为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所广泛运用。如同其他任何竞争手段一样,它若能得到正当、合法的运用,应会产生既有利于其使用者、也有利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否则,就会  相似文献   

10.
"两高"通过司法解释将行贿谋取竞争优势作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表现形式,契合了现阶段反腐败的现实吁求。行贿谋取竞争优势的本质,表现为行贿人在竞争性的领域,试图通过行贿取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得不确定利益。谋取竞争优势与谋取不确定利益的勾连,实现了不确定利益到不正当利益的嬗变。司法对谋取竞争优势的认定,应将其限定在特定的竞争场域和特定的时间段,对为维持竞争优势而行贿,也应以行贿谋取竞争优势认定。  相似文献   

11.
行贿谋取竞争优势的本质是通过行贿对酌定职务行为的公正性造成影响,从而取得不确定的利益,其手段的不正当性决定了其所取得的利益缺乏实质合法性,被法律评价为"不正当利益"。在判定时,应从竞争是否存在、竞争优势的确定、行贿与谋取竞争优势有无关联性三个角度进行认定。同时,刑法也要保持其谦抑性,对于行贿并未谋取竞争优势、并未实际影响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也不可过度介入。  相似文献   

12.
彭军 《法制与社会》2011,(32):263-264
商业贿赂,就是指个人或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实施的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用给付或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或为他人谋取利益,扰乱社会公平、有序竞争秩序、违背诚实信用、廉洁奉公原则的违法或犯罪行为。商业贿赂具有同样是一种竞争行为;主体既包括单位也包括个人;具有违法性、侵权性等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杨利华 《知识产权》1996,6(6):14-16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采取虚假、欺诈、损人利己等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以致损坏国家、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早在1883年缔结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就被视为对成员国国内立法的一项最低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世界经济技术贸易的重心日渐移向知识产权领域,在这一领域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制止知识产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然而,在反不  相似文献   

14.
论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适用赖达清一商业秘密是一种与知识产权相邻近的财产权,一些国家将它作为专利制度的补充规定,作为智力成果权加以保护。由于它能给所有人或使用人带来经济利益,在竞争中造成某种优势,所以近年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私...  相似文献   

15.
暴利根源法律分析及对暴利的法律对策管晓峰暴利是指经营者在市场销售或市场服务过程中,靠不正当的手段损害消费者和客户的利益,以获得大大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的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秩序没有完善之前,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牟取法外利润的方法很多,而消费者和社会维...  相似文献   

16.
(一)如何确定调整范围的问题一般地说,不正当竞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不正当竞争,泛指一切违反商业道德和善良风俗,特别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而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行为.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垄断行为,即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联合起来,排除竞争对手,控制市场,而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限制了正常竞争,并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第二类是限制竞争行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协议就商品价格、生产销售数量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设备等方面互相约束,以排挤竞争对手,维持或扩大其市场占有率,而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限制了正常的竞争,并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第三类是垄断行为和限制竞争以外的,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进行商品竞争的行为.狭义的不正当竞争,一般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然而,有些经营者在竞争中不是凭实力、靠信誉,而是采取损人利己的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意竞争,致使其他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情况,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营中部可能遇到。那么,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说“不”,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及相关法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裁判摘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据此,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使用者与被使用者一般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璐 《法制与社会》2010,(13):85-85
“虚假宣传”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危害了商品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均对其进行了规范,然而现实中虚假宣传行为依然大量存在。对于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认定从而更好地予以法律规制,本文在此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层动态     
何勇强调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3月2日,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立即启动和推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自查自纠工作要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要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弄清本行业中一些经营者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搞不正当交易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掌握所涉及的单位、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