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执政处于同外界环境的持续互动之中,其中政治生态是党在基层执政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生态的变迁即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变迁、政治文化的变迁给党在基层执政合法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党的基层执政系统应从实现党在基层执政理念的转型,促进基层执政方式的转型和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重视现代政治文化的培植等四方面对政治生态变迁作出调适性回应,以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及其执政模式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中介,其背后蕴含着权力的渗透、学科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政治语言、学科语言、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变迁及发展呈现出政治、阶级工具论的缘起,伴随着学科本体论发展的科学化、学科化进程,融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一体的大众化转向的基本逻辑。随着这一语言转向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与政治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国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平均”到“非均等”,再到“均等”的变迁过程,其所呈现出的倒U型变迁轨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逻辑.这一历史演进逻辑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导向、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以确保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范晓慧 《学理论》2020,(11):103-1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并将这一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宣传党的思想,号召群众团结一心,使党的决策落实到位,从而更好地引领基层治理,纵深推进改革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这一命题的提出在理论上筑牢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之"基",在历史上追溯于历史进程之"源",在实践中立足于新时代实践之"需",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本文在探析并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进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可以找到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根本要素: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文化。我们可以运用"结构—关系—文化"的框架,来分析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内在逻辑。首先要理清相关的基本概念,这是分析研究问题的前提。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价值观、政治思维和政治态度。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和参与民主  相似文献   

6.
正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对于政党的发展至关重要。工党作为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党,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态状况不佳,存在派系纷争、贪腐现象、党员流失以及政党认同下降等问题,为此工党失去许多选票,沦为在野党。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工党加强党建力度,在党魁任免规则、党员作风、廉政建设、党内民主等方面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21,(3):10-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发展都是为了解决某一历史阶段重大而迫切的问题的。在解决某一历史阶段问题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这个历史阶段政治发展的主题。综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发展主题的变迁,大致呈现从承诺、发展到共享的变迁。承诺、发展与共享成为百年来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三重变奏。通过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发展主题变迁的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即社会实践和社会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福祉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党的领导是政治发展的组织保障,保持政治发展主题的调适性是保证政治发展道路稳健性的重要条件,运动式的政治发展难以保证政治发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政治包容性是指政党在开展政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宽容的政治姿态。它既体现为对其他行为主体的尊重、接纳和联合,也体现对不同信仰、思想和主张的容忍、借鉴和吸纳。政治包容性是政党保持生命力、夺取并巩固执政地位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度重视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政治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政治包容性是指政党在开展政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宽容的政治姿态.它既体现为对其他行为主体的尊重、接纳和联合,也体现对不同信仰、思想和主张的容忍、借鉴和吸纳.政治包容性是政党保持生命力、夺取并巩固执政地位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度重视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政治包容性,并视之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尽管在某些特殊的历史阶段,党曾经弱化过自身的政治包容性,但总体上看,政治包容性是贯穿其90年发展的一根主线.本文试对此进行回顾和分析,并试图获得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10)
<正>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演进与社会流动分化的加速,基层社区由原本稳定、互知互信的熟人社区,转型为高度流动、陌生、分化的多元重构的新社区。这种转变松动了维系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纽带,在给个人带来"家园远逝"的疏离感与无助感的同时,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潜在的矛盾与危机。为此,我们倡导重建生活世界,以建构起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生活世界,来保证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和谐关系。一、基层社区的社会生态变迁  相似文献   

11.
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在基层生存发展的现实环境和基本状态,是基层党风、政风的集中反映。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实现党的根本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保证。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依然面临着意识形态、组织管理和实践操作等多方面困境。为破解困境,新时代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推进常态化政治思想教育,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长效性制度机制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民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13.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长期累积而呈现出的总体结果,以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为生命载体。"现实的个人"所具有的公益性的精神追求和自利性的物质追求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必须以党内制度法规的强制约束力来构筑权力运行的空间,以党内政治文化的渗透力来引导党内政治生活。因此,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激发党员干部精神需求、完善党内制度规范、培厚党内政治文化、清除党内毒瘤等方面实现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4)
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的飞速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至少与任何高速现代化国家一样令人不满意。水的严重短缺,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受保护动物和普通物种的消失,空气中远远超过人体可接受标准的致癌物的存在等,这一切都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的发展,生态政治环境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美国著名的环境学家丹尼尔·科尔曼运用环境政治学的理念,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办法,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生态政治观内容的解读,深刻揭示出科尔曼生态政治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要求。党性是党内政治生态理论的原初范畴。党内政治生态论述是以党性为逻辑起点,从认知、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逻辑演绎,系统阐明党内政治生态清正廉洁的深刻内涵、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取向、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战略,最后达到人民民主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6.
党内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既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对从政品德的坚守,也源于对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遵循。因此,德法兼修是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选择。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内在地要求党员干部政德素养与法律遵从的共同支持,必须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实现道德和法律共同遵守、德治和法治相得益彰。具体地说: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德法共治理念的深刻意蕴,夯实德法兼修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基础;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法规法纪教育相结合,提升德法兼修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思想基础;三是推进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制度建设,增强德法兼修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族传统自治方式是以民间权威为依托的内生型秩序;水族当代自治方式则是凭借公共权威管理民族村社的外生型秩序.这种嬗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在水族地方的发展,水族地方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和水族地方文化的变迁.水族传统自治方式的某些表现形式将不可逆转地退出历史舞台,而其合理有效的成分应该为民族区域自治和村民自治所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代表,本文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详尽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从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视角,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及相关改革举措,充分展现了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探索的政治逻辑是人民自由、人民平等、人民参与以及人民共享。人民自由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独立的实现;新中国的建立使得人民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后"三统一"的发展布局则为人民参与提供了完善制度保障;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将人民民主发展推向人民共享的新阶段。未来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确保人民民主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在国际层面要争取构建人民民主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传统。笔者试图从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出发,梳理出其在中国政治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中的逻辑,进一步探讨"群众路线"在党的决策、群众的政治参与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当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