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跨文化相关研究基础上,以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样本,评析印度尼西亚孔子学院的特色活动实施和品牌形象建设情况,探究其影响文化融合的因素并发现其解决途径,建立语言宗教多样化背景下的印度尼西亚孔子学院的多元文化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安全文化是一个社群就怎样界定安全和安全威胁、怎样保障和实现安全所达成的主体间理解和共同知识。冷战之后,全球化推动了一个全球社会的初步形成,因之也催生了一种以开放安全、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基本内容的合作型全球安全文化的雏形。但是由于全球治理失灵,不断出现且日益积累的全球性威胁得不到有效应对,民粹现实主义强势兴起,合作型全球安全文化屡遭重创,开始向以封闭安全、孤立安全、零和安全的冲突型安全文化转变,明显降低了国际安全合作的几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全球公共安全合作的失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虽然人类向共同体进化的历史大趋势不可阻挡,但在一段时间内,合作型全球安全文化与冲突型全球安全文化的激烈竞争将会是国际关系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推广载体,其在2004年创办后的发展势如破竹.本文梳理德语区孔子学院(主要是德国)的分布概况,并从地域、类型等分类做出基本分析,进而探讨德国孔子学院的地域协调、冲突化解与中国利益问题;借助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孔子学院的个案讨论孔子学院海外分院兴建过程中的个体、机构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作为大国兴起的文化外交机构的功用,提出"柔力强势"的理念,强调"刚力"易折,"暴力"必败,以"柔力"展现自我,推动进程,引领世界.  相似文献   

4.
全球社会正经历着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变迁过程, 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将“问题视域”指 向不同文化之间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与交往的变动现实, 尤其是不同文化共同体的社 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调适与变迁, 通过与社会现实和文化实践同步的学术努 力, 逐步建立适应时代特征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进程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世界格局也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遇意味着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在不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中,国家文化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国际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国际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威胁世界和平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国际因素依然活跃。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跨文化翻译涉及文化间的交流,对文化安全负有责任。跨文化翻译工作者应当树立起文化安全意识,并将其与跨文化语境意识结合起来,从国家文化安全的立场出发,提升翻译的语言水平,尊重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模式。跨文化翻译事业要重点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打破“沉默的螺旋”。跨文化翻译要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在推进翻译事业的过程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从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中国模式和文化产品的自信心。跨文化翻译事业将融入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通过对精品文化的内外流通严格把关,为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培养的最终目标。从我国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 阐述教 授先进文化的观点, 继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既不能夸大文化对比的作用, 也不能过分强调 文化移情。  相似文献   

8.
在跨国传播和文化全球化交互作用的历史语境中, 电视文化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 差”现象。它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在国际关系中的成败。为此, 中国电视文化必须树立 高度的自觉意识, 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在国际视野中坚持华夏文化策略。这个问题的深 层动因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都将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而只能导致文化的瓦解。文化安全既受到外源性因素,即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的威胁;也受到内生性根源,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可能遭遇到的原因的威胁。由于传播技术对文化的控制与垄断,威胁着文化多样化,造成信息的碎片化和视觉化,对文化造成多种破坏,因而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威胁文化安全的诱因和内生性的物质根源。文化认同、文化吸引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是文化安全的内生性根本要素,它们关系着文化的续存和影响力。在全球共享安全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最好的保障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意义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兴刚  周烈 《西亚非洲》2023,(1):3-19+156
阿拉伯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与多样化中,成就辉煌,贡献甚巨。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首显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阿拉伯字母是除拉丁字母外世界上使用最广的一套字母。籍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韧性,更是其他文化难以企及。然而,辩证言之,游牧文化相关特性虽曾助推阿拉伯历史辉煌,增强阿拉伯人对殖民压迫和剥削的抵抗,但无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部落文化盛行不利于建构和增强国家共同体意识。误读甚至曲解教义易滋生宗教极端思想和行为。社会文化中潜藏的盲目服从、专制主义、崇洋媚外等特性掣肘国家发展与进步,且为外来干涉提供了可能。过度尊古,不仅排斥理性思维,阻碍创新,而且敌视现代化与世俗化。从阿拉伯世界动荡教训可知,21世纪阿拉伯世界要实现团结、稳定和繁荣,需要有一种更包容、开放且与时俱进的阿拉伯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上的关联性,为中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但两国在文化、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中俄企业合作存在跨文化风险。应通过收集文化信息,识别文化差异,实施文化整合,提高文化敏感度,创建多元文化融合等措施来防范跨文化风险。  相似文献   

12.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对外文化要有效传播,需要对自身文化有准确认识和定位,注重异质文化的可对话性以及重视传播渠道中的非均衡性因素.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应当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播,塑造"和平开放"的文化内核,通过文化外交,塑造"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德累斯顿是德国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史上,长期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并在一段时期兼任波兰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莫扎特、贝多芬、舒曼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席勒和歌德也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并进行文学创作。歌德的歌剧《浮士德》,就是在此创作完成的。德累斯顿也以生产精美的瓷器而著称,是著名的"奥迪"汽车公司创始地,小照片单反镜照相机等发明也出自这个地方。它以灿烂的文化艺术、众多精美的建筑,曾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曾经是德国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外语的教学目的是形成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能力。注重交际的外语教学法逐渐被发现难以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这促使学界开始探讨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相互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结论显示: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本国文化事实以及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事实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作为观察和思考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的三个维度,民族本源、地区基础和全球视野呈现了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国内国际发展的层次与过程,以及全球社会中文化分化与整合的逻辑。民族本源强调的是本地文化传统之于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地区基础针对的是基于共同利益,强化区域文化认同,促进地区内部的文化合作和文化共同体建设;全球视野的维度立足于文化开放时代,面对的是在全球社会中开展文化对话,以"和谐"观念推进全球伦理建设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6.
胡浩 《西亚非洲》2012,(5):106-117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犹太教并不排斥世俗的因素,而且在其发展中融入了很多世俗的智慧,尤其是理性和科学的要素。从《圣经》时代到中世纪,犹太教在认识自然、与异质文明交往、解释经典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兼容世俗文化的能力和特征。而作为一种传统,又使得犹太教在面临现代性挑战的情况下,能够适时地调整自身,以顺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犹太教与世俗文化的兼容体现了犹太文化的巨大创造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泰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为汉语的推广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泰国拥有12所孔子学院和11所孔子课堂,在中国公共外交中主要承担了汉语教学、汉语师资培训、中华文化体验中心和汉语水平考试等四个职责,为中泰两国的语言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然而,泰国孔子学院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在新形势下,泰国孔子学院应当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优势,寻找摆脱发展困境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一定的话语方式进行自我认同和利益表达 ,是现代政治参与和国际秩序建构的必要环节。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科技和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向全球灌输其意识形态 ,以及历史上殖民统治所造成的文化方面的断层和落后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话语交锋中经常处于无言或失语的困境 ,使得国际秩序在价值取向和制度安排上更多体现发达国家的意志 ,成为他们支配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突显出来。本文从国家、国际和全球三个层面来具体分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国家的层面上 ,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制定政策的背景 ,又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 ;在国际层面 ,文化是霸权国家和反霸权国家间斗争的重要方面 ,与国际合作和国际冲突有非单向的关系 ;在全球层面 ,全球化催生的全球文化对国际关系会起到良性的作用。最后 ,探讨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所谓大众文化或消费文化时代,重新评价文学的作用和意义是学界有待明确的一个问题。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功能已被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作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外国文学则大有被挤出交际、束于象牙之塔的危险。种种理由为陷于困境的外国文学教学提供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出路——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文化观照,它不仅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可能,也为外国文学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