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自2015年9月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对于俄罗斯为何进行军事干预以及采取空袭的干预方式,国内外学术界尚存争议。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干预行动向不同的目标观众——包括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叙反对派、"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等——发出一系列的地位信号,以巩固和重塑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针对不同的目标观众,俄罗斯使用了"炫耀性消费""分享性给予""倾向性解释"和"寻求性斗争"四种信号传导策略。就效果来看,俄罗斯的军事干预大致实现了其预期目标。通过地位信号这一视角分析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目标与策略,不仅提供了一种理解国家行为的分析框架,也能为推动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混合战争”理论最早于2005年由美国军事学界提出,西方学者后用以指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中的军事行动.该理论在俄亦获认可且得名为“格拉西莫夫主义”.俄罗斯将“混合战争”理论作为在乌克兰和叙利亚开展军事行动的理论指导,在实战中进行演训,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俄式“混合战争”,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混合战争”的登场或对未来军事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及西方盟国对俄罗斯不断采取挤压行动,使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和大国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俄与西方国家间的矛盾上升,关系倒退.针对西方的挤压行动,俄罗斯的对策是修改军事理论,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遏制独联体的离心倾向,在车臣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之春”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战略着力点,全面介入叙利亚事务,对中东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俄乌冲突引发中东国家粮食危机,俄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弱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使俄军事武器销售受阻,其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减弱等。一方面,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可增加对中东粮食出口,从而避免中东国家因粮食问题引发社会动荡,维护俄罗斯既有的中东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深化双边关系的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协调能源供应,维持高油价。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加速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与扩大俄在中东政治影响力的外交战略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对极端主义势力"伊斯兰国"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及拓展地区利益,从战略层面实现俄罗斯外交突围而采取的行动。与以往相比,俄罗斯此次反恐行动有一些变化:首先,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第一次成建制规模的海外反恐军事行动;其次,俄罗斯此举有意与美国争夺国际反恐话语权;第三,以往俄罗斯在国际反恐领域积极合作的对象主要是独联体国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此次行动加强了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合作,组建了新的反恐联盟。俄罗斯此次反恐行动取得了部分积极效果,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战略目的,但同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也面临巨大挑战。俄罗斯此次行动不仅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有重大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其国内的反恐形势。  相似文献   

6.
黄登学 《东北亚论坛》2015,(3):20-30,127
围绕2013年末岁初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的制衡与反制不断升级,双方可谓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不过考量到俄罗斯的现实实力、俄美博弈的意图与内容以及时代环境等因素,俄美此轮争斗不会演变成为一场新的规模宏大的"冷战"对决;然而尽管如此,由于俄罗斯与西方诸多几成"死结"的矛盾与问题,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俄罗斯与西方的一场新对抗却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国"的崛起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威胁着美国及俄罗斯等国的利益。2014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展开军事打击,同年9月底又把军事打击范围扩展到叙利亚境内。一年后,俄罗斯也派军队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美国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保卫伊拉克的集体自卫行动的延伸;叙利亚政府无意愿或无能力有效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受到叙利亚政府的邀请;打击目标仅限于恐怖组织。同为入叙打击"伊斯兰国",美俄却选择了不同法律依据,其重要原因是两国围绕"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是否是合法政府"而进行着国际话语权之争。这种话语权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何谓合法政府"这一国际规范层面问题之争的外在表现,其事关中国战略利益,值得中国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前,叙利亚已成为"阿拉伯之春"政治动荡的"重灾区"之一。随着示威抗议活动与暴力冲突此伏彼起及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叙利亚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危机,除"中东波"冲击的外力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内部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发酵。外部势力的干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一旦出现叙利亚内部分裂和西方军事干预等戏剧性变化,巴沙尔政权将面临倒台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军事遏制,俄美关系陷入长期对抗。俄美对抗的根源在于美国不断削弱俄罗斯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企图改造俄罗斯政治制度。同时,基于军事安全互动的俄美关系基本结构也使两国难以摆脱安全困境。拜登执政后,美国对俄推行"强力遏制+有限合作"政策,普京政府可能以反制与合作两手策略应对,既避免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卑躬屈膝地与之和解。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美关系仍将延续对抗状态,难以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俄白关系发展备受瞩目。2013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在军事、传媒、经济方面调整了对白政策,而白俄罗斯也力图摆脱乌克兰危机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树立独立的国际形象,实施多样化的"平衡外交"政策。白俄罗斯拒绝了俄罗斯在其国内建立空军基地的提议;采取了多样化的经济政策,推动出口多元化,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外交领域,对乌克兰危机力图采取协调及中立立场。白俄罗斯"平衡外交"的尝试将继续实施,但由于俄白两国深厚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系,两国将在一体化进程方面继续推进,俄白双边关系会继续在"适度接近"与"有限疏远"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博弈态势有一个变化过程:旁观期—被动期—主动期。从战略层次来看,当初俄出兵有着多重考虑,出兵既是对叙局势朝向自己不利变化的回击,也着重应对俄在地缘政治上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北约的军事压力。俄出兵从实际效果看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功,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出兵潜在危险,而且出兵并没有使俄摆脱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对油价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以来,伴随西亚北非国家局势不稳定,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位于欧亚非交汇处的中东格局开始再现动荡,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区博弈依次上演。自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后,中东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以色列等维度来评估其政策现状及其政策得失及对局势的影响,继而分析美国、欧盟等大国的中东战略:俄美、美欧、俄欧之间在具体利益博弈上均有分歧,这导致了中东格局中的变量增加。俄罗斯在博弈中采取"实用主义"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利益协调、民生压力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俄美关于反导问题的斗争及其对世界军事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取得"世界核霸权"地位,不断扩展其反导系统的发展计划,并加紧技术研制和实际部署,这给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俄罗斯为了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平衡",对美国发展反导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双方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略交锋。俄美围绕反导问题展开的斗争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军事安全,而且对世界军事安全也具有直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乌克兰危机爆发、继而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罗斯,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陷入冷战以来最低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指责俄罗斯"侵吞乌克兰"的同时,联手孤立并制裁俄罗斯。目前的制裁还主要是冻结俄罗斯一些官员的资产及限制他们入境,个别银行和公司也被列入制裁名单。这场自俄罗斯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必将对俄罗斯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未来俄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危机引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激烈对抗。北约承担了美欧与俄罗斯军事竞争的主要压力,冷战后开启的改革进程出现转折,将集体防御提升为联盟首要宗旨,指认俄罗斯为主要安全威胁,并制定加强集体防御的军事纲领,推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由于俄与美欧的角力仍在进行当中,联盟内部对俄政策存在分歧,北约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对美国战略认知的演变过程分为友好合作、竞争凸显和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和安全政策,表现为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强硬战略姿态以及追求超出自身相对实力的外交和安全目标。俄罗斯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之间有着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益考量。俄罗斯之所以把北约东扩、乌克兰走向、叙利亚局势等看得如此重要,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与塑造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历史和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美国采取的许多对俄政策和行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因素,才被俄罗斯看作是“侮辱性”和“威胁性”的,从而导致了双方敌意的螺旋式上升。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大国情结,俄罗斯对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作出了激烈的回应,这些回应虽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整体利益,但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逐步定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的“重启”。从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认知自身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受到利益冲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未必完全遵循理性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11月22日开始的乌克兰选举危机既是乌国内亲西方势力与亲俄势力的较量,更是西方与俄罗斯在不同的价值观及战略利益上的碰撞。欧盟对乌大选危机反应迅速、步调一致,干预力度也较大,从而遭到俄强烈指责。这不仅加重了欧俄双方已累积多时的"互不信任感",而且势必影响到双方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是饿外交的重心所在.但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俄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为摆脱困境,同时寻找国家发展的出路,俄罗斯“转向东方”,实质性地提升了亚太在其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在政治、经贸、军事等方面积极与亚太国家合作.“转向东方”战略对俄突破西方孤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经济上成果不彰,也使不少俄罗斯人感到失望.展望未来,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进程不会逆转,但俄与亚太国家关系的深化面临不小阻碍.同时,俄“转向东方”绝不意味着“背离西方”,而是提升对东方的关注,从而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一俄美关系"重启"、欧洲危机、美国优先发展方向向亚洲转移是相互联系的吗?俄美关系"重启"问题的真正解决是以俄罗斯与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的关系,特别是与北约的关系为前提的。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俄美关系"重启"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的专家都在积极研究俄罗斯与欧洲大西洋共同体一体化的可能性,以至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客观环境却是:虽然双方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领域,但仍然残存着一种视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