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 立足于两岸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系统提出了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 略框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和平统一”理论,产生了积极的现实效应。笔者梳理了海峡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历史基础、现实维度与基本框架,对深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形势变迁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周密部署、开拓进取、硕果累累,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境界、新视域,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形成了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1949年,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开启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新时代.1979年,中国以改革开放的新面貌主动参与世界,中外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励精图治、砥砺奋进的同时,在国际上主动进取、开拓创新,中外关系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关系,把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使中非关系始终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亮点.在三代领导人时期,中非友好关系经历了基础期、调整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本世纪初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代领导人的对非思想和政策,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推进到全面深入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和奠基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毛泽东在人民 军队现代化建设初期, 做出了军队建设要实行“ 五统四性” 的指示, 并制定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和积极防御 的军事战略方针;论述了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出要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推 进中国国防科技事业;阐述了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认为国防建设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只有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赋予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国际问题研究》2021,(3):23-46
正确义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和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继承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经验、借鉴和扬弃国际关系规范准则的创造性理论结晶。正确义利观把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中国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统筹起来,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国际主义胸怀和负责任大国担当。正确义利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提升了中国外交话语权和软实力,有助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领导集体交替过渡期首倡新型大国关系,标志着中国积极建构外交理论、擘划国际战略和实施政策措施.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但并不限于中美关系,旨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旨在维护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超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定冲突的“宿命”、提升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和作用、发展中国和欧洲传统大国的关系、稳定陷于低谷的中日关系等.真正实现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克服理论障碍、战略猜疑、利益冲突和政策分歧等困难.  相似文献   

10.
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继承了"六大"以来的革新开放路线,确立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保持工人阶级政党属性的同时,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同时全方位、多元化的外交政策得到继续贯彻.此外,新一届领导集体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经济效率低下、腐败严重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推进越南革新开放事业向前发展,将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并适应国内全面拨乱反 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对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实 现了从70 年代“一条线”向80 年代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转变,对中国的国 内建设和对外关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波 《拉丁美洲研究》2022,(6):68-84+156
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一,也是中国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源泉。习近平在全球发展倡议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和“普惠包容”理念,将各国国内的平等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平等发展相结合,把平等理念推向全球,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注入了精神内涵。将中国与拉美的发展模式相对照,可以发现平等的缺失阻碍了拉美国家的发展进程。鉴此,本文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中拉发展伙伴关系的路径规划:统筹中国三大全球倡议,将中拉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置于百年大变局、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互动的背景下加以考量;提高拉美地区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定位;以平等理念为核心,统筹发展援助和中国投资,构建以农村减贫项目、产能合作项目为龙头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宜选择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尼加拉瓜等四国为中拉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3.
沈尤佳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17-22,79,80
迈克尔·A.勒博维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名誉教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理论顾问,他的学术思想构成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他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理解马克思的全部的社会主义思想要义,将生产场所的自我管理和社区的自治、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满足公共社区需要和公共意图归纳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并认为每一要素都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人的潜能的可靠途径。三个核心要素的同时发生是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不受资本主义传染、关上资本主义复辟大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有四个基本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国外国际政治理论的引进与吸收、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光大、当代独立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衡量必以后二者为标识。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概述中国国际政治理论中国特色与中国学派的建构历程。笔者认为,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出现了哲学路线、外交史路线、政治思想史路线、国际关系理论路线等四种探索路径。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根基尚不坚实,研究缺乏原创性、科学性、独立性,还未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理论话语体系。面向未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即确立中国重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实现独立的理论创新,为建构更有解释力的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国际观察》2006,8(6):20-27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成果的总和.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依附理论.作为一个发展概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其科学内核,帝国主义理论是其经典表述,依附理论是其当代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在继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精神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观,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引发了平民主义和两极分化,并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风险。古典社会学的主流思想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整合。习近平主席倡导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国家社会理论在劳动分工产生的有机团结和普世价值之间左右摇摆。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对这一困境给予的回应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央权威来支撑,而美国并没有满足这一要求。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权力具有权威性,但必须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中国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产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团结、最强大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重点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檱檱檱《西亚非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西亚非洲》编辑部编辑、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西亚非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刊载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公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时间步骤安排、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基本途径和保障措施,为东北地区未来10~15年的经济社会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特别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以推进区域合作进程为核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核心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以发展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为重点提高区域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政策思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问世后,被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与诠释。当代俄罗斯思想家斯焦宾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无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通过空间的剖析,拓展了马克思关于空间的思想,把人们从时间的狭隘视阈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开始关注时间之外的空间,构建起以空间为本体的总体性知识理论体系。他们的研究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