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郭馨怡 《现代国际关系》2023,(8):89-106+155
近年来,英国政党政治深陷政坛长期频繁动荡的“持久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传统两党政治弱化、政党碎片化程度提高、多个地方分离主义政党趁势崛起。一方面,长期执政党保守党内斗激烈,数度引发国家政权更迭,政策连贯性降低;另一方面,反对党工党连续多年选举表现不佳,执政准备与能力相对不足。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脱欧持续带来政治分裂,深层次原因是两党各自党内意识形态争议的加剧。此外,英国的权力下放和选举制度客观上为地区性政党崛起提供了制度便利。受到经济治理失败和右翼保守派分化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保守党的强势地位或将有所下降。工党的选举表现则取决于其能否合理平衡党内关于脱欧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重新建立稳定的多数选民联盟。  相似文献   

2.
1997年3月17日,英国首相梅杰宣布大选将于5月1日举行,并从宣布之日起的3周后解散议会。目前,英执政的保守党和在野的工党两大政党已进入了大选前最后冲刺阶段。舆论认为,保守党已无回天之力,而工党则信心十足,大选获胜似乎已是“囊中之物”。  相似文献   

3.
英国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2日,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接替了保守党领袖约翰·梅杰,正式出任英国首相之职。至此,英国工党结束了长达18年的在野党地位,并以在下院659个席位中获得419个席位的压倒多数上台执政。经过如此长时期的反对党地位之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内政沙咬上有何新举措,其内外政策同以往保守党政府的延续性和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围绕上述问题,就英国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取向作一分析。一、国内政策1.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两党间最大的差别之一,表现在工党历…  相似文献   

4.
目前,英国朝野三大政党围绕英国的欧洲政策争论激烈。执政的保守党主张“在强大的欧洲中建立强大的英国”,在野的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分别主张“使欧洲为你工作”和“释放英国的潜力”。三党各自奉行的对欧政策不仅会影响它们在英国政坛上的地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现将它们在十大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1日英国大选揭晓,工党在英下议院的659议席中赢得419席,以压倒多数击败连续执政18年的保守党,取得自1931年以来最大胜利。5月2日,年仅44岁的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正式就任英国新首相,同时,22名新内阁成员也宣布到位,工党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英国在10月8日举行的議会选举結果已經揭曉,保守党在下院六百三十个議席中,获得三百六十五席,比上届議会净增二十三席,工党获得二百五十八席,净减二十三席,自由党六席,无党派人士一席。选举揭曉后,保守党組成了新內閣。  相似文献   

7.
4月9日英国大选揭晓,保守党在下院以336席多数获胜组阁,梅杰再次出任首相,创造了自1822年以来英国一党“四连冠”组阁的纪录。这次大选是在英国经济出现自3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衰退、对保守党相当不利的情况下举行的,但由于保守党对外调整政策,对内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提出减税政策和福利政策,得到金融企业界的支持,终于击败与其竞争激烈、一度旗鼓相当的工党,获得大选的胜利。一梅杰1990年11月执政以来,在国内积极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和促进工商企业发展的政策。 (一)增加公共开支,重视福利事业。为改变保守党前任政府不关心人民福利的形象,梅杰上台后大力强调保守党旨在建立“无阶级的”、“富于同情心的”社会,使人人“有选择的能力,有拥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英国新首相托尼·布莱尔王利平5月1日,英国工党在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的选票击败连续执政达18年之久的保守党。44岁的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第二天正式出任首相,成为本世纪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年少立志从政布莱尔于1953年5月6日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中产阶...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1日,英国举行大选,反对党工党以压倒多数票击败连续执政18年之久的保守党,重新上台执政。5月2日,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出任首相,从而成为本世纪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同日,他组建了由22名成员参加的新内阁,其中有5名女性,创下了英国内阁女大臣最多的纪录,内阁成员中只有4名担任过政府职务,且都未超过副大臣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从伊拉克北部频繁越过土伊边境,在土耳其发动恐怖袭击.10月17日,土耳其议会授权政府派军队越境打击库工党.美国一直阻止土耳其采取大规模越境军事行动.11月初,美国开始给土耳其提供关于库工党的情报.布什认为,库工党是美、土、伊三国共同的敌人.2007年12月~2008年2月,土耳其战机多次空袭伊拉克北部库工党目标.美国要求土耳其考虑以非军事方式解决库工党问题.美国试图在维持伊拉克稳定、保护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和帮助土耳其解决库工党问题等方面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与欧洲联合的问题及前景方中霞英国一直为同欧洲国家的关系所困扰。围绕着欧洲问题,英国政府内、政党内、议会内不时出现争吵,有时还相当激烈。执政的保守党内尤其如此,导致党内派系矛盾越演越烈,分歧越来越大。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由于在对欧政策上态度僵硬等原因被...  相似文献   

12.
挪威新首相托比约恩·亚格兰王利平今年10月25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辞呈,由挪威工党主席托比约恩·亚格兰出任新首相。据分析,布伦特兰首相的辞职是为了给工党年轻的领导人提供机会,让亚格兰接任并在工党内和人民中建立威信,为工党在明年...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上台后,继续展现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重申中澳关系的重要性,强调要改变处理对华关系的方式,并采取措施推动中澳关系重回正轨。然而,相较于联盟党,工党对华政策并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其涉华表态亦呈现明显的两面性和矛盾性,美澳同盟关系、澳国内对华消极认知以及联盟党的牵制将继续影响工党政府对华政策决策。尽管中澳关系止跌回升并逐步迈向正常状态,但两国关系难以回到过去且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如何确保中澳关系改善的势头不受干扰和不被中断是工党政府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澳大利亚工党赢得议会大选,工党主席陆克文出任总理并负责组阁,任命华裔黄英贤(英文名Penelope Ying—yen Penny Wong)担任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长,并委以主管国际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重任。黄英贤不仅成为澳历史上首位华裔女部长,也是澳工党新内阁中唯一的亚洲面孔。黄英贤是第一位走入澳议会的华人女性,作风犀利干练,注重种族问题。华人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在该国尚属首次,表明华人在该国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3日,在以色列工党代表大会上,74岁的佩雷斯在一片奚落声中退位。6月3日,工党强硬派代表、前外长巴拉克正式当选为新一代工党领袖。工党顺利完成新旧交替。 一、元老佩雷斯退位 这次工党更换领导层主要是由于对佩雷斯不满。佩雷斯是工党“鸽派”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好的外交部长”和“第二把手”。他还是个理想主义者,被称作“空想家”。他提出的与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6.
经过1997年、2001年、2005年三次大选锤炼的英国新工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掌控政府新闻、应对传媒、利用传媒为本党赢得选举,并为顺利执政创造有利条件的策略和机制,尽管并未以文字的形式标明,但这是一种真实存在并积极指导工党的潜规则。成也布莱尔,败也布莱尔,他的传媒战略为其赢得选举、推行政策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把继任者布朗推到了如何处置布莱尔这一政治遗产的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1月,英国保守党经过两周的激烈角逐、明争暗斗,约翰·梅杰终于当选保守党领袖并出任英国首相,结束了撒切尔夫人的11年执政。平民出身  相似文献   

18.
1975年2月,英国保守党史无前例地推出一名妇女担任党的领袖,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1974年4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撒切尔夫人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相。1983年6月,保守党在大选中再奏凯歌,撒切尔夫人得以蝉联首相执政迄今,成为自邱吉尔以来执政最久、权力最大的人物。她还宣称准备继续竞选第三任首相。这位举世瞩目的人物为什么能够连续执政?其内外政策主张又是如何?本文拟结合其党派背景及国内外形势予以简介与剖析。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23至27日和9月30日至10月3日,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先后召开年会,将对英国政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有几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是 2 0 0 2年以色列沙龙联合政府中的国防部长、前工党主席本—埃利泽下令拆除一些在被占领土上非法搭建的定居点 ,此举引起了一些犹太定居者与拆房以军的激烈冲突。二是工党决定退出沙龙的联合政府 ,原因是沙龙要给定居点的开支增加预算 ,此事引发了工党的极大不满。三是沙龙通过提前大选组成了一个更加强硬的政府 ,人们猜测这个政府会在被占的阿拉伯土地上搞出点新名堂。发展由来“被占领土”主要是在 196 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形成的 ,这次战争之后以色列控制土地达8772 1平方公里 ,约为联合国在 194 8年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