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能源安全观下的中国能源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能源安全观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在能源外交多元化、能源外交机制化和新能源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然而,面对能源供给安全风险加剧、国际能源秩序酝酿深刻变革以及新能源"双反"危机等调整,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体系,继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区域能源合作,深入推进新能源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供需失衡的加剧,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发展新能源的时代潮流中,中俄两国积极开展了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俄新能源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新能源领域既有合作潜力与优势条件,也存在相关政策、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中俄两国应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抓住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好时期,着力消除合作中的困难与障碍,加快新能源合作步伐,以应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和拉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是双方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选择,也是中拉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中拉的重要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为中拉合作拓展了空间,中拉论坛机制的启动为中拉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中拉双方应该以中拉论坛为合作平台,以加勒比共同体为重点合作区域,以清洁能源为重点合作领域,构筑双方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首部《节能法》,开始了在节能领域的立法探索。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俄政府在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致力于为贯彻节能措施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为了实现所承担的节能减排义务,俄罗斯能源战略首次把发展新能源提升到战略高度,将对本国能源公司参与新能源发展的国际合作提供外交支持,现阶段的重点是发展核电和水电。凭借先进的核技术,俄政府制定了全面的核能发展计划。在世界核能领域,俄罗斯通过与铀储量丰富的国家开展合作,力求掌握国际核燃料的供应权,进而在全球核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中俄在核电、水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既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新市场,更可为中俄整体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大国分别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了各自的清洁能源发展与绿色产业经济振兴的国家战略,这为三国清洁能源合作与区域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中日韩在环境保护与绿色能源领域有着长达三十余年的合作基础,其过程呈现出“多层多元并进”和“新多边共治”的演进路径特点。但目前东北亚清洁能源互动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态势,体现为政治互信缺乏与区域能源机制建设滞后并存、高碳能源路径依赖与区域绿色竞争并存、域外国家干预与新能源地缘风险攀升并存的复合性挑战。在绿色竞合背景下,中国应发挥作为全球清洁能源生产大国的结构性优势,以碳中和态势为契机从机制创新、竞争管理、区域凝合和张力缓释等维度推进区域包容性、务实性和可持续性的清洁能源合作,从而在东亚区域能源治理新秩序建构中发挥积极能动性角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韩国十分重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新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已经成为韩国应对能源问题的重要国策。在韩国政府的系统规划和具体产业政策引导下,韩国大型集团和高科技企业主导了新能源领域五大产业,即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发展,并通过技术转化促进了新能源各个产业产能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综合性解决路径,清洁能源利用在各国的迅速崛起推进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能源秩序变革以及全球清洁能源善治提出新的诉求。在发展实践中,全球清洁能源治理日益呈现出一种基于多元主体参与且呈网络性拓展互动模式的跨国主义范式。本文基于对三种全球治理范式的理论探讨,深入分析了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多元网络化路径及其特点。全球气候能源战略格局转型、国家间互动中清洁能源的"去地缘化"属性以及私营部门的兴起从不同层面推动了治理的多元网络化进程。但这一进程也受到多元治理格局碎片化、体系中的"南北分割"以及"治理的再地缘化"等现实挑战的阻碍。在此研究基础上,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清洁能源治理提供前瞻性的建议,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2023,(4):1-16+135
全球安全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全球安全倡议贯通了人的安全、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三个层面的安全关系,强调安全的重点不仅包括国家安全,还包括个人和集体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并向更广泛的非传统安全和发展领域延伸,成为多层面的安全概念。全球安全倡议与联合国宗旨和原则一致,致力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源,认为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可持续的安全观,消除不平等,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繁荣。中国秉持安全共同体理念,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国际社会协力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张玉环 《国际问题研究》2023,(1):30-52+131-132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要义,包括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指导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突出成果,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和中俄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具有一贯性,即使用"能源武器"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但与苏联和叶利钦时期相比,当前的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更为灵活和务实。俄罗斯不仅要利用能源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还要运用能源武器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中俄能源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由于俄罗斯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以及采取"捆绑式"能源外交,使中俄石油管线的修建一波三折,天然气合作依旧处在初级阶段。中国应加强对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的研究,认清两国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动双边和多边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2.
卢武铉的“能源外交”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能源消耗巨大,但国内资源匮乏。其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成为韩国历届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卢武铉上台以后,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能源竞争愈演愈烈。因而,卢武铉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外交”,即继续保障中东石油的稳定供给,同时展开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产油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借鉴卢武铉政府的经验,我国的“能源外交”应从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世界能源生产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外能源开发、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能源储量丰富,产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韩能源合作历史较晚,潜力巨大。俄朝能源合作正在恢复,并不断加强。为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应积极参与俄朝韩三国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工业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吉林省工业基础好、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在产业结构偏重的情况下,吉林省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吉林省要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就要扬长避短地发挥现有优势,一方面要加大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使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能源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馈赠,本质上是各国和人民都有权享受的公共资源,对这种权利的安全保障是能源安全的应有之义。能源安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产品,突出能源安全的公共属性有助于能源安全的不断完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提高。从国家能源安全、区域能源安全到全球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安全的公共属性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公共属性特征的变化为"能源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国际社会各行为体有必要在主观认识上朝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的方向努力。"能源安全共同体"建构可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对共同体的认识,把能源安全作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又一重要抓手,改革、完善和创新有关国际组织和机制,通过"政府间主义"—"跨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的路径演变逻辑,通过功能主义的纵向整合,构建层次递进的国际能源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泰国的电力能源的供应和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汇总,同时对该国电力能源发展的一些可能性障碍进行了分析,透过泰国电力能源发展的道路可以体现泰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对能源安全概念进行“范式转换”,即能源安全不仅要包括能源供需矛盾、能源供需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而且要与环境安全、水安全相结合,形成“广义的能源安全”概念。当前,一系列新因素正在使国际能源格局和能源范式发生重大变化:福岛核电站特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全球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今后世界各国发展核电会更加谨慎;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与普及;气候变暖正在改变能源资源与环境资源相加的自然资源“总格局”;非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开发、天然气地位上升以及美洲能源供给新轴心崛起;“可燃冰革命”及海洋能源进一步开发。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安全既面临风险,又面临机遇。今后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动向主要是:坚持发展核电,但会更加谨慎稳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增大天然气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大力开发可燃冰等海洋能源资源。此外,当前日本政府错误的周边外交政策将成为日本能源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可望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政权采取的鹰派民族主义政策,终将给日本惹祸,首当其冲的祸害对象就是日本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8.
依靠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俄罗斯的一项基本国策,虽历经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三代政府更迭,但无论何人主政这项政策均得到了有效延续。在以能源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政策引领下,俄罗斯大国复苏之路清晰而坚定。但是,随着能源经济在俄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日益加重,"能源陷阱"也逐步凸显。因此,在这种能源经济的引领下,俄罗斯是实现真正的国家复兴,还是削弱自身经济自主性、跌入"能源陷阱",进而彻底沦为资源型经济国家,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ir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and Europe both face the challenges of energy in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Given their shar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two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cooperation, which should provide both the motivation and capabilities to cooperate in relevant areas.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barriers and impediments at both the macro- and micro-levels. China and Europe should focus their joint efforts on several key areas of feasibl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cooperation,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links, facilitating bilateral investment and coordinating positions and actions in multilateral settings. Concrete cooperation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can cement the China-EU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reby bringing benefits to both sides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