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开始对亚太安全形势和日本作用重新评估,要求重视和加强美日同盟。美国调整对日政策可能使美日关系进一步向平等方向发展,以换取日本对美国亚太战略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近年来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投入战略的一部分,美日双方对此都十分重视。这对今后美日关系和亚太安全形势的走向会产生影响,但不会改变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王嵎生 《亚非纵横》2008,(4):1-3,16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状况和演变,一直是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日对华政策的调整,正使三边关系发生新的微妙变化,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美日合作和良性互动的“亮点”。三国的和谐共处,将为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亚太大家庭”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超级第三者",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要高度重视日本变量。日本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防范与顾忌心理,将之更多解释为中美军事新型大国关系。日本的悲观派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危及日美同盟和日本对钓鱼岛的占领,但是乐观派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日美关系、日俄、日英关系。日本强调发展新的外交智慧,改善中日关系,呼吁中美关注日本第三方立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加强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管理,建立三边对话机制,以实现中美日在亚太地区的良性平衡互动关系。在三边关系中,充分发挥日本"超级第三者"作用,让其成为中美两国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已产生“集群”效应,推动轮辐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化.本文以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三组三边合作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网络化的新进展及其深刻背景,并对三边合作发展为“亚太小北约”的前景作了分析.本文认为,三边合作在机制化以及安全合作的深化两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源于美国的政策调整、三边关系中双边安全合作的加强以及亚太地区现有多边机制的不足.未来三边合作能否发展为“亚太小北约”取决于美国的决心与能力、双边关系的发展水平以及各方联合对华的程度,中国需对此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头10年,中美日三边经济关系随着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出现了显著变化,即:中国的地位快速提升,而日本的地位明显下降,美国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依旧十分重要。分别从中美日三个国家的视角审视三边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中国从倚重日本转变为倚重美国,美国从美日经济摩擦转变为美中摩擦,而日本则从对美依赖转为对华依赖。这种变化将构成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和大国经济关系调整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亚太地区已形成中美相对均衡的力量格局并存在中美“双领导”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美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观条件差距较大,亚太地区并未真正形成中美“双领导”体制.中美实力对比和亚太权力分布的这种客观事实,对于分析两国亚太自贸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各自推进的自贸区建设有特定的目标,但两国的亚太自贸区战略是互补性竞争而非零和博弈.特朗普政府调整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自贸区政策,使美国的亚太自贸区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亚太自贸政策仍在完善中,今后有多种发展可能,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并继续推进自己的亚太自贸区战略.  相似文献   

7.
朱锋  周新政 《和平与发展》2012,(3):1-6,73-76
2011年东北亚局势出现了历史性新发展,其中尤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军事战略”调整全面“转身亚太”;军队转型能全面应对“后后冷战时代”美国军事与防务需要;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重新定位,也是为了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资产(盟友关系)不会流失,还有奥巴马政府出于2012年大选需要而表现出的对华政策强硬。美国“亚太转身”对中国的冲击非常明显,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合作,甚至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潜在对抗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 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 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 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 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 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 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 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袁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1):55-66,156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及区域内其他力量的发展,导致亚太地区格局正在发生近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中美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走势的最主要矛盾,因为中国崛起势头难以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也是一次兼顾历史与现实、涉及内政与外交、得到美国两党共同支持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力量之变与战略之变同时发生,两强对立势难避免。但是,由于两国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和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在亚太地区各具优势彼此难以替代、在全球其他地域和领域的合作有助抵消亚太对抗,加之双边利益深度捆绑,中美博弈未必会走向战略对抗,而完全具备走向良性互动的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一个根本问题(亚太主导权)的破解、两套体系的对接、三大海域的危机管控、四组三边关系的经营和五个多边组织的互动等"一二三四五"问题。这既是中美实现亚太和平共处的前提,也是能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9月16日,以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领导的新内阁成立。新内阁由来自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的17名阁僚组成。新内阁是“建设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还是坚持“亲善”的外交战略?是真心“回归亚洲”,还是要走“日本的新道路”?中日两国是“臣服”关系,还是平等互惠关系?探讨日本外交政策,有利于我们认识日本新政权的外交走向,恰当估价日本的外交政策,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周敏凯 《和平与发展》2012,(3):7-12,77-80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上台后中关关系大起大落,两个《中美联合声明》对中美关系作出新定位,但是奥巴马政府又在积极实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向“合作加牵滞”调整的新取向,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是,中国迅速和平崛起,亚太地区力量平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美国需要做出必要的回应。美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战略围堵中国。但要落实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需要两国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美日安全关系的变化及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 ,重新调整对日政策 ,更加重视日本的作用 ,不断提升美日关系。“9·11事件”后 ,日本以支援反恐战争为名 ,通过了旨在使海外派兵合法化、制度化的三项反恐新法案 ,并配合美军切实展开军事行动 ,从根本上强化了美日同盟。这与美国新的全球战略部署、政策调整以及日本的安全战略调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区域安全和稳定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1年第1期浅析美日欧三极结构和世界多极化趋势酝酿着重大变化的亚太国际格局密特朗对戴高乐欧洲政策的修正德国的国际金融实力及发展趋向试论南亚国家和日本的关系日本与第三世界的贸易关系中日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日本企业雇用制度浅析世界变化中的美国战略关于时代问题的思考1991年第2期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关于世界战略格局的几个问题冷战后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调整中的美国对拉美政策统一德国的外交政策走向90年代亚太经济的发展趋势、地位和作用苏日经济关系的新发展西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贸关系《洛美协定》与南北关系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呈渐进提升之势,这是经济发展、外交平衡、地缘安全乃至重振大国雄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普京的新任期内,俄罗斯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欧洲为主的外交战略定位,但会继续强化对亚太地区的重视与介入,并有可能推出全面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5.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俄日关系的新进展张声海冷战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战略,与日本的关系更因北方四岛问题而陷入长期僵局状态。俄罗斯独立之初,一度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1994年初提出“全方位外交战略”,注重发展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但与日本的关系一直断断续续,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麻生政府的外交方针切入,考察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文章认为,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主要应对三大地缘政治难题--东盟共同体建设弱化日本对东盟的影响;日本推进日美同盟的"开放性变革"与东亚正在形成的地区性安保机制产生矛盾;东亚合作的"10+3"与"10+6"框架之间的矛盾.文章分析了日本亚太外交战略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解读其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以期有助于提升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日本亚太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战略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保守政治与外交处于转变时期。日本民主党当政后,选择了与自民党执政时期不同的外交战略与政策。鸠山内阁提出调整日美关系、重视亚洲外交和中日关系、建立东亚共同体等新外交政策主张。这些外交政策打破了日本传统保守外交,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东亚地区局势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鸠山新外交还面临各种挑战与考验。其政策主张能实现多少,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