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富 《岭南学刊》2015,(2):36-39,63
赫斯是首位把德国哲学与法国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学说超级连接起来,第一次从哲学和经济学视角论证共产主义思想的思想家,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在赫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自由共同体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虽然说赫斯对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与探索曾经走在马克思的前面,马克思通过潜心研究探索,从现有的经济条件考虑人的现实存在问题和现实的人的本质以及生产的全球化来研究,深入探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超越和扬弃了赫斯的自由—和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自己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完全符合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理想境界,其有利于当今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和谐世界建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人学底蕴: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他所处时代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及其背后的原因,指出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通过“工人解放”达到私有财产的扬弃从而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尽管《手稿》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其中将共产主义建构在人的需要的满足基础之上的思想,对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等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阐发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深刻见解。从发生学意义来看,《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大体呈现为两条出场路径:一是显性路径,即马克思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心议题,在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是隐性路径,即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这一核心命题的批判性分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国民经济学批判、近代形而上学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之间的贯穿与融合。马克思《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蕴含着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而真正具有思想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思想演进的轨迹——从自我意识哲学到实践唯物主义,向我们昭示了青年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的思想历程,又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研究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内在动力与逻辑,我们可以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本质特征作出某种符合哲学史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哲学共产主义从真正的人和真正的社会出发,单向度地批判私有财产,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背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批判与哲学共产主义具有相似性。然而在"笔记本Ⅲ",马克思论证了私有财产所具有的普遍本质,它既是个体在特定阶段自我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的重要中介,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现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由此以对私有财产的辩证批判超越了哲学共产主义单向度的道德批判,实现了对共产主义由哲学思辨向现实论证的转变,为他后来对共产主义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四)《论犹太人问题》 1843—1844年,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公开批判。马克思认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也是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1844年初,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批判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6,(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青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文章的开篇之作,也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其中很多深刻的政治哲学论述可谓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启蒙话语。重读马克思在这篇哲学文本中所作的尘世的批判、法的批判与政治的批判,重释马克思阐述的人的问题、人的高度的革命与人的解放,解读文中解放者、新的特殊等级与高卢雄鸡的高鸣的哲学寓意,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在1843年9月之前,马克思就已经了解了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但是从马克思与《奥格斯堡总汇报》的论战与他当时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到了1844年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则成为马克思论述问题的一个根本维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在过去的研究中,这个问题并没有提出来,实际上也就造成了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很大的空白。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英法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开始转向费尔巴哈哲学后的思想具有话语上的异质性,只是在赫斯将英法社会主义思想转换为德国哲学的本土思想后,才为马克思从人本学出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前提性条件。可以说,赫斯是马克思从德国哲学出发接受英法社会主义思想的中介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论文,系统阐释了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政治解放)、基本路径(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依靠力量(作为精神力量的哲学和作为物质力量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从理论上讲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因此这两篇论文构成马克思基本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理论确证。阐明马克思这一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对于正确认识革命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赫斯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德国与法国的比较及哲学现实化思想两个方面。从文本研究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带来诸多启示,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回溯历史、面向思想与现实以及最终能够得到人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酷爱哲学,对哲学有过精深的研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然而,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湖湘文化有过极为密切的关系,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却鲜为人提及。我们说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湖湘文化关系密切,理由如次。首先,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从古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宏、张栻,到近代湖湘文化的继承者王夫之、魏源、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整个湖南乃至全国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不波及列酷爱哲学的青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构成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环节。早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应有”与“现有”矛盾的疑惑使他走向了黑格尔哲学,受青年黑格尔派领军人物鲍威尔的影响,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选题表现出了与其自我意识哲学的一致性。马克思从鲍威尔的哲学立场出发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哲学,伊壁鸠鲁所实现的由实体哲学向自我意识哲学的转向,包含着哲学体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而马克思在高度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不满,表明马克思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直接的一致同样也包含着潜在的差异,这种潜在的差异就映射出马克思向“现实”的靠拢,自我意识哲学需要迫切地融入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的自由精神和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由思想即来源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渊源于西方哲学的自由传统。古希腊哲学的自由理念,近代哲学的政治自由理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自由对马克思都产生直接影响。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在理论上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深刻解读可以发现,由于黑格尔的思辨的法哲学在这里并不是被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哲学,而是被作为在德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理论表现来看待的,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述并不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哲学问题的特定立场,而是对虽然在德国还没有实现,但在英法等国却已被当作锁链来忍受的陈旧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青年马克思在哲学问题上的立场也由此不能从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述中,而必须从思辨哲学在近代的历史境遇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立场转变中寻求说明。马克思具有自己在哲学问题上的特定立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所开启的马克思思想哲学化运动的结果,我们不能以此反注青年马克思在哲学问题上的特定立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共产主义划分阶段的问题,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列宁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预见到社会主义逐步发展为共产主义的时期将有阶段的划分。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遵循列宁的“分阶段”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分阶段的问题,做了分析,1957年1月他指出:“说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内涵的追溯、解剖,可以洞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异化劳动的批评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勾勒,尤其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赫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社会异化思想,都与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密切的理论联系,都对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并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论及"哲学的终结"时,表达了他对马克思的看法和态度。他根据形而上学的历史来解读马克思,将马克思哲学视为对形而上学的颠倒。这种判定集中指向马克思与黑格尔观念论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解。基于海德格尔的责难,尝试从马克思本人的语境出发,澄清马克思思想中"消灭哲学"、"颠倒"黑格尔、回到"现实的人"的真实涵义与意义,以此来回应和反驳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陈燕 《传承》2008,(6):22-2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人类的根本前提,即劳动,接近于经济范畴和上层建筑,其并不仅是一个反映资本主义现实生产关系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一个哲学问题。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重要的经济哲学意义,马克思开始了从异化劳动出发走向人道主义、从对象化劳动出发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作者认为,马、恩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哲学斗争与现实斗争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关系?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上述问题上彻底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观点,从而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作者指出,重温马、恩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对于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