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一个时期内,为振兴国内经济,俄罗斯将继续与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缓和关系、减少摩擦、避免对抗,以引进外部资金与技术;继续推行东西兼顾的欧亚平衡战略,推进亚太外交;继续把独联体外交作为"绝对优势"课题,全力保卫这一安全屏障和战略空间;继续反对美国和西方的挤压与进逼,但适当做出让步,避免正面对抗,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一系列国内外重要因素的促成下,普京提出了"新亚洲"的概念,俄罗斯对亚洲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其外交战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具有战略性变化的动向。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基本战略布局是多层面的,它参加了多个亚太地区国际组织,构划出了基于本国利益的多边外交网络。中国是俄罗斯面向亚太地区的同路人和伙伴国,因而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中国在亚太的作用,并积极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其欧亚外交走向也存在不平衡特征。俄罗斯如何在欧亚空间真正起到平衡和桥梁作用,还是一个难以破解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印度尼西亚全方位外交战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不断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战略在坚持"独立、积极"原则的基础上也适应新的形式有所调整。苏西洛在2009年成功连任印尼总统,这使他有机会继续引导印尼的外交政策方向。印尼的外交战略从苏西洛第一任期的"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外交",即以重树在东盟的领导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6年初,美国基于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的教训与经验,提出“转型外交”,意在加强外交手段在实施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但由于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身份所决定的美国在动用武力方面的内在冲动,军事力量仍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转型外交”实际上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服务于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5.
判断对外战略与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否一致,应看其能否在正确判断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的国力和发展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其相对于国家的其他战略,更能做到成本与收益对比的最大化。当前"和平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和西方国家国力水平的差距,以及中国崛起期正确认识自身国力成长的需求,都决定了韬光养晦战略是当前中国理性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看,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周边环境日益复杂,西方和周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观察中国的行事方式和国家战略决定如何与之交往,因而韬光养晦在目前及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使中国的成本收益对比最大化的国家战略。即便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在某些西方国家居心叵测的挑动下受到一定的挑战,但中国同西方及周边国家关系中合作与竞争的并存,中国在大国力量平衡中权重的加大,都决定了只要中国外交不犯颠覆性错误,韬光养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是根据时代主题和美国对外大战略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既要凸显现实性物质利益的获取,又要关注理想性非物质利益的扩展,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平衡特征。其真实目的和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尽力维护美国在东南亚的整体既得利益,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7.
普京继承了叶利钦的“双头鹰”外交,同时又做了较大调整,在“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的前提下,将对外政策紧紧扣住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这两个主题。强调“务实、经济效益和国家利益至上”,突出外交的经济内涵。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结合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其主要作法包括:利用本国优势吸引外国投入;密切同邻国的利益联系;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特别是双边自贸区建设.新加坡经济外交从战略上将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合而为一,促进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扩大了外交影响.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间地带"理论,菲律宾是一个典型的"中间地带"国家。阿基诺三世上台以来,菲律宾改变了阿罗约时期菲律宾在中美之间的大国平衡外交,开始全面倒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态度强硬,使得自己处于大国争斗的漩涡之中。一般而言,"中间地带"国家要想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利益,必须尽力在大国间保持中立,但是菲律宾没有作出这样的战略选择,而是完全投靠一个大国。这样的战略选择看似愚蠢、短视,却也有其内在的逻辑,恰恰反映了某些"中间地带"国家在大国博弈背景下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华环境外交: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新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外交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日本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入常"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企图抓住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日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也存在需要共同面对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社会课题。环境外交正日益成为中日关系调整的平衡器,对促进相互理解与信赖,调整双边关系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也为构筑更高层次的战略互惠关系奠定了基础。日本政府着意改善中日关系、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外交新起点也正是从环境保护合作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外交动向呈现出鲜明的"大西洋主义"色彩。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既是俄罗斯传统战略文化的现实折射和外交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俄着眼于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而做出的务实选择。"立足欧洲、融入西方"已成为俄罗斯既定的外交战略,俄美关系、俄北关系、俄欧关系也将随之经历重大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互动和冲突决定了俄罗斯的"西进"之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与中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战略,在维护国家安保利益方面强化韩美同盟和建构韩美日安全协作机制:在谋求经济和能源利益方面扩大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全面合作。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韩美同盟构成李明博实用主义外交战略中的两大政策支柱。  相似文献   

13.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4.
谭再文 《国际观察》2005,1(1):68-7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应被当作一项外交战略来对待,需要做出符合外交战略模式的解释.它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对它进行"原教旨主义"的理解.它规定了我们在外交上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它最有利于实现国家的核心利益.我国现在的环境正符合选择这一战略的条件,因此我们仍需要坚持这一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辛格是国际外交舞台上拨弄风云的高手,又是西方国际关系学派中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头号外交家,他推崇的“均势”外交给他带来了赫赫声名,并左右着那个时代美国的外交走向。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成分。主要表现为:否定道义外交,强调利益目标,维护国家利益;强调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平衡;强调用力量均衡来维护美国安全,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但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所反映出的现实主义政治观是不“纯”的,它夹杂着理想主义的成分。其理想主义政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7.
晚清外交除了屈膝求和、丧权辱国这一主场景之外,还存在一些坚持军事或外交斗 争并收回相关权益的案例,即尚争外交。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主流是尚和、中庸,尚争外交风格主 要是受到了湖湘文化的影响,并成为中国传统外交思想中的一个特殊分支。尚争精神并不必然能 保证外交的胜利,其成功取决于国际环境与形势、敌我实力对比和国际规范的效力等要件。据此对 晚清外交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不但有利于理解晚清外交的复杂性,拓宽中国外交思想的研究视 野,也有利于为当前中国外交实践提供经验与教训,以更好地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赵茜 《东南亚》2015,(2):31-36,108,109
2010年以来,海洋权益争端和南海问题逐年发酵升温,亚太地区局势也因美国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出于对自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维护,更为了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抗衡,越南在坚持"大国平衡"战略的基础上,开始有重点地、主动地与亚太地区除中国之外的有影响力国家,如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国家之间开展军事外交。由于以上国家在越南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不同,同时受双方历史交往传统的影响,越南与它们之间的军事关系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军事外交打破了中美地缘战略平衡,中美战略博弈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20.
朝核六方会谈对韩国的国家利益利害关系重大,韩国的应对策略也最为复杂和微妙。韩国既要顾及短期安全利益与长远民族利益之间的平衡,又要弥合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政策分歧,并竭力避免其对北政策与对美政策之间出现零和局面,同时还需兼顾联盟政策及其东北亚地缘战略之间的平衡,因此六方会谈事实上成为韩国实施多重平衡外交的一个重要契机。目前来看,这种复杂的平衡外交方针基本是成功的,然而其最终政策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