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霸权”的伦理挑战,发端于科技领域,辐射至战争领域。数据霸权引发美国等少数霸权国家对大数据资源的垄断,在科技伦理层面挑战了数据权利和数据利益的分配正义,进而在战争层面利用“数据霸权”频繁发动战争,挑战战争正义原则。少数霸权国家在军事行动中对于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的高度依赖,导致大数据对人类的反向操控,冲击了科技伦理的自主原则,进而导致战争伦理中区分原则和相称性原则的异化,危及人类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数据霸权造成的一系列责任事故和责任分配困境,体现出大数据研发人员面临“负责任研究”精神缺失的风险,这种风险辐射到战争伦理层面,导致“不负责任”的战争文化盛行和军人武德精神的沦丧。围绕上述冲击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约束“数据霸权”的伦理规范,为治理当前国际大数据技术军事应用所造成的伦理失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战争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合法性成为战争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战争合理性之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作战行为"慈性化"成为争取道义支持的焦点;战争伦理与战争法的反用成为军事弱势方进行军事斗争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左传》记述了大量的军事战争史实,也表露出了其战争伦理思想,一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性质:只有符合“礼”的战争,才是合理的正义的战争。二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意义:在于禁暴息兵、保有天下。三是关于战争的民本基础:民不仅是国之本,也是战争之基。四是关于战争胜败的伦理因素:首先,政治的伦理状况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其次,将士团结和谐的状况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最后,军队的道德素质状况也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五是关于战争的重要德行:主要有仁德、信用、守礼等。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战争不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对抗,而且是战争双方精神力量的对抗.战争制胜的精神力量首先源于军人的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伦理、道德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中"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式战争是恐怖与反恐怖的战争,本质上是身份群体(身份政治)间的冲突,新式战争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式战争伦理的必要性。作为新式战争伦理价值诉求的自卫的开战正义、人道的交战正义、和平的战后正义,其可能性需要破除身份群体,回归角色政治。探究保罗·吉尔伯特的新式战争伦理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反恐行动、强化公民责任、促进世界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军人,人们通常首先想到的形容词就是勇敢、坚强、严守纪律、说一不二,同时,军人又是攻必克的武器、守必坚的壁垒。但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战争的残酷,惟有从战争电视、电影中去领略革命前辈们奋勇拼杀的血性与豪迈,以及马革裹尸的牺牲与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7.
军人观教育,指的是富有军人特色的奉献观、苦乐观、幸福观、荣誉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教育。它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历来为我军所重视。它对提高军人素质,加强军队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军人观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因此,在军队教育改革中,对军人观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实现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必须提高军人的信息素质。为此,应通过选拔和引进结合、军地联合培养、学习与实践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大批高信息素质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困境中的行政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困境是行政行为选择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道德伦理方面的两难情境。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是行政行为选择的前提,责任冲突是行政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走出伦理困境,在于构建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0.
陈识金、杨坚、印进宝主编,十所军事院校从事军人伦理道德教育和科研工作者集体编写的《当代中国军人伦理  相似文献   

11.
眼下,伊拉克战争已基本结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简单盘算一下战争的后果,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贻害无穷。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说,那就是:没有赢家。 战争的最直接后果是死人。至少已有千余名伊拉克平民死在美英联军的炮火中,5000多人受伤,其中相当部分是那些不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何物,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孩子。失去孩子的长辈在断壁残垣中哭泣,满脸流血的儿童躺在医院的走廊上,成群结队的难民走在茫茫大漠里。交战的士兵也是人,美英军人死亡超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各方除了在正面战场上进行着血腥的搏杀,在战争背后,各方围绕发动战争的合法性、交战行为的正义性、攻击目标的正当性等问题,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法律攻防。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实践表明。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争的战略性、政治性、政策性日益增强,依法作战、依法制胜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3.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诸多女作家响应日本军方的要求,奔赴中国各地战场慰问劳军,回国后提交战地报告,四处巡回演讲,在宣扬日本的侵略国策、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文化界对她们的战争协助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对她们的责任追究被消解于对其女性身份的强调中,从而割断了对她们从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的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前提下,在战争协助者的框架内重新审视她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提供一面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7,(1)
正随着科技装备及其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人化装备体系逐步完善,无人化作战力量比例在战争中急剧扩充,无人化作战理论也在某些战争实践的基础上蓬勃发展,无人技术和无人武器,以及无人作战理论等一起推动着整个战争形态发生转变,无人化战争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正对以往"人是战争决定因素"等战争或军事理论发生冲击,进而影响军事理论发展方向。无人作战不等于无人化战争无人机问世已久,用无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争中,激励和保持参战军人的士气更加重要。通过教育为先、情感共鸣、信息防护、价值驱动、凝神聚力等方法激励士气,最大限度地挖掘激发战争主体———人的能动性,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和军队改革的日益深化,军人的思想观念、追求目标、价值判断和行为导向等,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对军人的义务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重视和研究新形势下的军人义务观教育,就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留日学生眼中的日本侵华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50周年的今天,日本的部分人一方面念念不忘遭受两颗原子弹打击的苦痛,一方面又想方设法抵赖日本军人在东亚的侵略暴行。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不能忘却的。这里发表的4位中国留日学生的文章,从多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今天,高新科技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技术性,高技术战争已经成为今后战争的主要样式。这种高技术战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给当今世界各国的军队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对当代军校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现代高技术战争使军校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益显突出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战争在战争认知领域的争夺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再仅是外在军事实力的对比,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战争主体心态和意志的较量。在影响战争认知的主要因素中,战争主体意识和利益取向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主体的战争认知,而舆论环境、网络传媒和意识形态则从外在深深地影响着战争主体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从伦理行为选择的角度来看,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行为选择与公共行政组织乃至全社会是否存在塑造、支持和鼓励伦理行为的伦理气氛密切相关.结合目前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现状,必须从强化伦理教育与培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伦理监督和赏罚回报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加快伦理立法、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咨询机构等途径来塑造我国良好的公共行政伦理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