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指出,麦金德的理论实际上有两个部分,一是他对"心脏地带"重要性的看法,二是他为防止其为一国独占而提出的地理战略构想,这种构想的目的是塑造一种对英国乃至对西方文明有利的力量平衡.本文认为,麦金德的理论代表了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权势分布图景,由它所体现的海权和陆权的对抗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时代,而这点正是麦金德理论的一大根本缺憾.  相似文献   

2.
“没有代表权,就不缴税”,这是美国独立革命时期反对英国统治的战斗口号。“废除贵族和僧侣的免税特权”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三等级的革命要求。当资本主义还代表着一种新兴力量的时候,它曾经一度举起过“税赋公平负担”的旗帜。但是,当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为帝国主义、一般垄断已经发展为国家垄断的时候,税收已经成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进行搜括和压榨的一项重要手段。当前美国的税收制度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项重要工具。广大的劳动人民承受着愈来愈加沉重的纳税负担,最大的垄断组织和豪门巨富却享受着种种的免税特权。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税收政策,在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人民乃至于对中小资本家的剥夺,使资本的集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使资本的压迫达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肯尼迪上台以后,一再鼓吹“减税”和“税制改革”;事实证明,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所谓“减税政策”正是进一步为最大的垄断资本服务的骗局。“劳动人民的纳税重担”、“垄断组织的免税优惠”、“豪门巨富分文不缴”——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税收政策的特征。“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减税骗局”是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说明当前美国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麦金德的"枢纽地区说"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方面可算是地缘政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麦金德的整套理论产生于海上强国英国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充满着为大英帝国强权服务的企图。麦金德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于,他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全球化的大视野,给了我们宏观看待地理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庞大构架,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英国参加欧洲共同体己经十年了,但与共同体的关系一直不大协调,在某些方面还相当紧张。有人甚至认为英国只是“一个形式上加入、实质上没有加入的国家”。然而英国之加入共同体毕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为了了解英国与共同体关系的特点,有必要作一点历史的回顾,从英国的衰落过程以及英国加入共同体以来对它的利弊得失来考察。一、英帝国的衰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反映回顾一下英国在产业革命完成后到参加欧洲共同体前的100多年的历程,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是指从地理角度对国际关系做出分析和解释。近一百多年以来,涌现出一批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的地缘政治理论,重温这些理论,对我们认识北约战略调整的实质仍有深刻启发。19世纪末,美国人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思想,认为制海权,尤其是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的控制是国家力量的至关重要因素,其重要性超过了地形、疆域、人口、民族性格和政治制度对国家的影响①。马汉的海权论对后来的美国政府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权论提出不久,英国人麦金德就提出了他著名的“陆权论”思想。该理论认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日,布什发表的国情咨文显示,中东地区将继续成为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未来4年,美国对中东政策所失将远大于所得,美国在推进中东“民主改革”、武力对付个别国家、推动巴以和谈以及控制伊拉克局势等方面,都面临重重挑战和困难。从近几年中东局势可以看出,美国本可以采用非战争手段在中东达到它的诸多战略目标,但布什政府班底却选择了不恰当的战争方式。美国的实力受损,甚至可能将引发一段时期内美国国力的衰落,其中东政策确有些易放难收  相似文献   

8.
衰落是霸权的宿命,但霸权国既不会主动放弃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也不会静待霸权体系崩溃。处于衰落阶段的霸权国期待维持与崛起国之间的权力差距,以延长霸权的寿命。然而,权力转移等国际关系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导致离岸平衡和军事打击等传统手段难以在衰落阶段奏效。相比之下,“安全化”为霸权国家的霸权护持行动与选择——如领域撤退或强制惩罚——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由于霸权的同心圆特性,核心利益被触动会引发霸权国在核心和外围领域的全方位的打压,进而泛化议题和对象。衰落中的霸权国通过“危机感知”—“构建并接受安全化诉求”—“泛安全化”的传导路径,将维持霸权地位的诉求以泛安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然而,美国霸权衰落的经验事实表明,泛安全化作为衰落阶段的霸权护持手段不仅与理论预期相反,而且成效也不尽人意。面对美国霸权的泛安全化,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1,(4)
60年代既是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持续增长的时期,也是它的世界霸权地位却急剧衰落的时期。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使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以直接卷入越南战争为标志,美国不断膨胀的全球干涉主义逐渐达到顶点,其霸权与实力之间日益严重失衡。此外,美国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开始由鼎盛到幻灭;长期实行的凯恩斯主义的消极后果也开始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显露出来。所以,到60年代结束时,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已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是否在走向衰落、美国国内近些年来是否出现“极化”现象、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否不再有效率以至于难以运转和工作等,成为认识和判断美国最为重大的问题.而美国是否对中国奉行“遏制”战略,也是中国国内高度关注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这些认识和判断美国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美国并未走向衰落,美国政治极化并未对其制度造成严重中击,美国也并未奉行对华遏制战略.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民族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是非判断”和“行为准则”, 它 的确立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 国际社会经历了孕育 与初生期(1789 ~ 1918年)、幼儿期(1919 ~ 1945年), 少年期(1945年后)。国际社会核心价值观 起源于《国际联盟盟约》, 基本成型于《联合国宪章》, 其理论基础是威尔逊主义的理想主义, 哲学基 底是自由主义的自然权利论和社会契约论。当前, 《联合国宪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原初制 订者———美国不时有意“违宪”, 这反映出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念在美国的衰落。另外, 宪章的“国 家主义”色彩非常浓厚, 而对国家内部和全球化时代的公民安全关心不够, 因此有调适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实力的质疑,"美国衰落论"开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美国衰落论"具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从国家实力的构成看美国并未衰落。之所以产生"美国衰落论",一是美国确实存在某些实力受损的方面;二是源于美国国内的危机与忧患意识;三是国际关系经验和理论的误导。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是"美国衰落论"一定程度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东反美主义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美国反恐战争的深入 ,中东反美主义情绪日趋上升。2 0 0 3年 1 0月 ,白宫“公共外交”专家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惊呼 ,阿拉伯世界中的“反美敌意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①目前 ,中东地区的反美主义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反抗意识由自发转向自觉。冷战时期 ,由于美国在中东是通过扶植代理人而非直接用兵的方式施加影响 ,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主要集中于美国的巴以政策上 ,而且这种反美情绪的规模和程度都相对有限 ,远未成为主流社会思潮。“9·1 1事件”后 ,美国基于反恐战略抛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如发动伊战、排挤阿拉法特、推…  相似文献   

15.
依据交易成本理论 ,日本企业间长期连续性交易关系可以解释为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组织交易之间的中间组织。与美国企业扩张等内部组织方式相比 ,它可节约固有的组织成本。“评价”、“退出”和“发言”等是其内部的竞争机制。可以称这种竞争为“看得见脸的竞争”和“有管理的竞争”。经济高速增长、外部市场欠发达和社会文化的同质性等 ,是该内部竞争机制运作的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杜金教授指出,空间是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是数量范围,而是质量范畴。杜金进而认为,空间的结构往往决定历史的结构,首先是政治历史的结构。据此本文认为,俄罗斯空间形成与拓展的历史基础是东欧平原,俄罗斯的空间扩张始于欧洲,沙俄帝国时期的空间扩张转向远东。沙俄兴于扩张,也败于扩张。苏联时期继续进行空间扩张,俄罗斯独立后其地缘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分析工具, 把国际关系的历史考量与理论阐说结合起来探讨时下亟待 思考和解决的伊拉克战争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实际上, 当前比较流行的六种有关美国战争动机 的学说既有真伪之分, 也有轻重缓急之别。而伊拉克战争的速战速决并没有使美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战争的可 能结果与美国发动战争的动机相去甚远。历史将会证明:伊拉克战争不但没有使美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反而 加剧了它的衰落。  相似文献   

18.
阿拉斯加是美国的海外州,也是美国最大的州,面积151.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本土的五分之一大。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美洲公司”与美国政府签定协议,仅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沙俄政府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么低廉的价格,除了常见诸于历史书中的没有经济价值、害怕英国夺占、恐惧美国扩张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同一时期,沙俄从中国的清政府手中掠夺到了面积相同、且更为肥沃的土地,这足以补偿出售阿拉斯加的“损失”。售出阿拉斯加给美国的背后,沙俄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图。  相似文献   

19.
自2010 年12 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 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 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 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 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 “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20.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