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崛起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启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民主政治、多元文化振兴、中华一体化、参与领导世界文明。这七步之中能否领导民主,将是21世纪对中国共产党最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王东昌 《新东方》2010,(1):62-66
每一种文明的形成,都是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所以,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的转型,也绝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它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过程。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旧的文明里必然包孕着新的文明的萌芽,而新的文明,也必然是由旧文明里的某些积极因素发展演变而来。所以,我们可以从新文明里发现旧文明的某些影子,也可以从从旧文明里洞悉新文明的某些曙光。所以,生活在旧的文明形态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头脑清醒、思想深邃的文学家们,很容易凭借着自己如蜗牛触角一般敏感、纤细而柔韧的神经捕捉这种新时代的前兆,预言到了新生活的来临。他们可能被这种旧的文明形态抛到了社会生活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大思想:中国崛起的瓶颈与突破公方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探讨了"新政治观""核心价值观""精神建构"三大社会热点问题。集中了公方彬自2008—2014年撰写的有关新政治观、核心价值观等理论文章28篇。集中探讨了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新政治观、核心价值观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须产生一批思想家及其大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大思想:中国崛起的瓶颈与突破》是近年来思想理论界产生的大思想之一,对我们的思想理论建构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与“和平崛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中国崛起开始予以关注;国内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崛起的文章逐渐开始出现;2003年11月3日,郑必坚同志发表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以后,学术界围绕着"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仍然在流行或者前不久还在流行的"中国威胁"和"中国崛起"的说法代表着关于"中国"这个概念的典型误解。"威胁"和"崛起"本质上是同样的或者说对应的说法,只  相似文献   

6.
弹性条款是与法官自由裁量权密切相关的,规定了框架性构成要件或者价值元素,需要进行价值填充,可以进行扩大或者限缩解释的法律规范。设置“弹性条款”,无疑可增加公司法弹性适用的空间。但对于新公司法中诸多弹性条款的规定,法官如何进行自由裁量,司法干预的程度和限度又将如何取舍,又是学界应当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第4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9条的规定,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向其配偶请求损害赔偿。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就故意侵害配偶权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了如下限制。  相似文献   

8.
文化     
《当代广西》2014,(10):57
正习近平向世行行长佐利克推荐的《中国震撼》本书作者通过自己走访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所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央编辑局周战超在《社会科学报》2007年4月12日撰文认为:风险文明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是对西方工业社会及传统社会进行反思的产物,是现代社会人类风险理性发展的体现,开启一种解释世界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阳敏 《协商论坛》2007,(5):28-30
“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当“亚洲崛起”的图景浮现时,“中国崛起”就被赋予了新意义,因为只有在亚洲的版图里,中国才有了参与缔造全球新秩序的可能性。世界银行于1999年发起成立的全球发展网络近期将目光对准了“塑造新的全球化:亚洲的崛起及其影响”。是什么驱动了亚洲的增长,亚洲又将带给世界什么,是贡献?是挑战?还是冲突与不平等的加剧、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2007,“亚洲的崛起”成为一个被预言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及中欧关系的新特点,从中国的战略全局和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中国对欧外交,对中欧关系及欧盟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做出新判断,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中国的对欧外交的发展。同时,由于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国崛起表现出的复杂心理,使他们对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对欧外交面临挑战。为此,中国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推动中国与欧外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保罗·肯尼迪提出"中国崛起"这个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中国崛起"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中国崛起"成为精神火炬,成为历史的必然。面对着"中国崛起"的机遇与挑战,选择一条正确的崛起道路,有一个能力和魅力出类拔萃、能够举重若轻、"镇得住"、"玩得转"的领袖,这是"中国崛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6,(24):12-12
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城乡清洁工程”如火如荼深入开展之际,本刊记者就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关系等问题采访了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城乡清洁工程”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举措宋继东厅长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宋厅长说,环境优美是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举措。他解释说,富裕是指物质生活达到一个高度,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和谐就是要老百姓满意,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现在广西还不太富裕,所以要通过建设使之…  相似文献   

14.
一个被欺凌百余年的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有了世界瞩目的地位。中国震撼的产生不仅是力量的急剧增长,更是由于它只是短短几十年发展的结果。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比较全面的中国崛起的图景。中国震撼背后隐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崛起植根于其正在加速的社会转型.近代开始的中国社会转型,有复杂的引起“冲突和转变”的内外因素,也有文化与文明的多重力量在历史进程中的博弈;其路径选择既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制约的自身特色.中国当代全球化进程的社会转型,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化解文化的特殊性与文明的普遍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崛起的速度、方向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这里需要的是开放包容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东西方文明的相济融合,是本土文化对世界现代性文明的回应超越,是多元文明的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组织——有人说是建构的,有人说是进化的,有人说两者都有。其实,无论是建构的还是进化的,只是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建构的,还是进化的"这是我从政治学中借用的概念。政治学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建构的和进化的。所谓建构的,人  相似文献   

17.
20年,五分之一个世纪。由此上溯至文明的进化、生命的繁衍、地球的产生、宇宙的年龄……20年,真的可以忽略。但,20年,一个人,已足以成年;一项事业,已足以成就。为生命作证的,只有时间。诗人说。  相似文献   

18.
从文明的高度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催生人类新文明的理论,在理论上植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具有创造人类新文明的实践意义。从比较的视野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内圣的强调,对于个体内心世界的关怀和眷注,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历史的外王之学形成互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道德分层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可以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9.
刘静坤 《人民公安》2009,(21):54-56
为了更好地理解伤口特征和血迹模式,侦查人员需要研究各种类型的武器及其使用方式。这将有助于重建这些武器在当下案件中可能的使用方式,或者至少可以提供可能的解释,从而验证或者排除特定的假说。有些情况下,在犯罪现场勘查阶段无法确定武器的类型,但是在尸检阶段却可以大致推断出武器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政治意识文明是人类政治意识进化发展的成果和状态,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灵魂。政治意识文明为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政治制度文明的先导,对政治行为文明产生调控和引导作用。努力树立起法律至上、依法执政、政治正义和人权保障等政治意识,是我国当前加强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