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人主体到类主体,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育作为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也必须由个人主体教育向类主体教育转变。这就是在教育目的上,由个人主义转变为共同体主义;在教育过程中,由主客体间的对象化活动转变为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教育内容上,由片面的分裂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全面的整合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实践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品质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同样具有这两种品质。学生的实践品质表现为在德智体的教育活动中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与客体性的他人、知识、环境进行主客体的双向对象化 ;教师的实践品质重点表现在对教育目的、内容和学生的开放性、自主性态度上 ;教育活动本身的实践品质要求它在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上向社会开放。主体性教育不单是教师的实践或学生的实践 ,而且是师生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是生成性存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建构生成"的交往实践活动.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这与人的形象、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自我实现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就超越了过去那种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静态教育目的观.唤醒受教育者沉睡的或被压抑的创新和超越意识,在实践中让受教育者体验生命的创造之美,享受生命创造的快乐与促进个体生命潜能的发挥一样,引导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样也属于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内容.当前学校教育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4.
在社区矫正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一般不易管理,或者不服从管理,也就是通常提到的重点人。对这部分人北京市密云镇司法所主要采取知、细、严、情等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期间接收的100多名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学习动机是指一个人的学习愿望、学习愿望的强度及学习态度。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他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学什么的原因。学习动机能激发起适当的学习行为,使这种行为指向某一学习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维持学习行为。正是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因而,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极为重要。理想教育,情感渗透,兴趣激发和自信心调节是培养学习动机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体间性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人的主体性.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必须置于主体间性的视域中进行考察.主体间性要求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学生既是占有教育内容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又是师生交往的主体,具有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玫  王小萍 《河北法学》2006,24(12):196-200
从法律的内在价值要求、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伦理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伦理包括蕴含在法律制度中的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律行为伦理即职业道德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法律伦理人格,有助于法律终极目标实现的"社会医生".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法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法学教学方法的转变.目前,开展法律伦理教育面临的障碍主要有思想认识上的偏颇,社会"道德滑坡"的大环境以及法律国家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构建教师发展的舞台 教师是整个学校的主力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名师出高徒”正因为有名师的存在才能有名校的出现,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中学重视教师发展,鼓励教师发展,积极构建教师发展舞台,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成琳 《中国监察》2014,(11):41-41
正"让家庭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港湾,用活动筑牢廉政的安全防线。"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妇联和党群纪工委开展的"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中,这句话被不少人记在了心头。"廉政文化只有融入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才能发挥作用。"区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七星关区围绕突出教育效果,以廉政文化"进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教育的传统一直以教师为中心,流弊甚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随着现时代的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领域萌发,集中体现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上。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明确学生是整个教育的重心,基本点,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今时代精神的呼唤,是人才竞争的需求,更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只有将二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思考,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展开了讨论.从所得结论中可以发现,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成长下去.  相似文献   

12.
王利娟 《法制与社会》2010,(34):285-286
教育是一种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会发生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是一种不可预期的行为。由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使构成教育可选择的客观前提。因此,受教育者及其家长根据自己对教育服务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教育投入行为选择。本文通过对衣民教育投入预期性和风险性的分析,阐述了农民在教育选择过程中对生存教育取向的偏爱,并提出教育投入过程中投入——回报异质性特点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或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明确其目的,对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让人感到最为棘手的正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新入校的学生,狠抓习惯养成教育是当务之急,是班级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给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价值动荡、道德迷茫和矛盾的社会心态这三方面上。而价值观又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历史、现实和将来的评价系统。因此,我们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就需要从正确评价传统文化、流行思潮、社会现象和丰富高校里的学生活动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育的内容,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和研究教育方法,还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本文指出要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研究学生,要善于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做教育的有心人,才能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翻看相册,有一张照片印象深刻。那是1998年,我6岁,跟着妈妈和她的学生一起参观广西东兴国门。现在距离照片拍摄时间已经过去快20年了,20年后的我在东兴边检站服役,坚守在北仑河畔。我想,这也许就是缘分注定,让我在幼小心灵里埋下驻守东兴国门的种子,让我20年后实现服役东兴边检站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效益优先的原则得到人们的共识,但由此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膜拜,却日益消解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从而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这一现实,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在继续坚持其保证功能、导向功能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其"育人"功能,即要注重培育人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社会精神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最根本的内涵和体现。为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要确立以人为本位;在教育立场上要实现"两个需要"的统一;在教育任务上要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贯彻双重主体思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9,(6)
勤工助学活动是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所进行的有酬劳动。从类型上可分为智力开发型、劳务型和服务型。勤工助学活动适应学生要求自立的愿望,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四化建设的实践中去,而且加强了学习的实践环节,有助于打破现行的“封闭式”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改革。同时勤工助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业意识、经济头脑、管理才能和开拓精神,树立竞争观念,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自理的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传统法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模拟教学法的设计,以求达到让学生们像法律人一样思考的目的,培养出具有扎实法学实践能力和高度法律职业道德的国际性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