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高帽”     
论“高帽”王志平明·刘元卿《贤弈编》中有一则典故《悦谀》,大意是讲粤地一县令喜人奉承,每颁布一政令,下属均众口一词赞誉,县令非常高兴。一衙役知其所爱,故意与旁人耳语:“凡是当官的,大抵都喜受人奉承,只有我们主人不这样,对别人的赞誉看得很轻!”县令听到...  相似文献   

2.
狐说法治     
《阅微草堂笔记》在《滦阳消夏录》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说献县县令明晨想为一冤案昭雪,又怕上司不准,就叫衙役去问一只擅长占卜小事的狐狸。狐狸严肃地说:“明公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考虑案子冤不冤,而不该问准不准。”狐狸还问他们是否听过两江总督李卫发达前经历过的一件奇事。大意是说李卫一次渡河遇险,幸得一道士相救,遂顿首拜谢,称自当终身安命,万事无求。道士对其点评,指出一身穷达当安命,但一旦身居庙堂,手握事权,则不能再束手委命了。  相似文献   

3.
浅谈利用被告人“心理误区”的审讯方法徐洪彬我国清代断案史上,发生过这么一则故事:直隶清苑县县令为查明一投毒案真凶,将嫌疑人甲、乙、丙、丁都带上公堂,并对众人说:死者向我托梦,说他确是中毒而死,凶手的右手掌是青色的,两只眼自已经变成黄色。说罢,县令向堂...  相似文献   

4.
“检察院无权抗诉未结案”质疑蒋兴平《人民法院报》1994年9月l日第一版载一则消息,题为《检察院无权抗诉未结案》(以下简称《无权抗诉》)。该文大意是: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法院审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时,根据原告的申请做出了先予执行裁定,被告不服,申请复议被...  相似文献   

5.
对于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江湖骗子,培根先生是早就揭露和鞭笞过的。他说:“世间有些人,他们的生活好像永远是在舞台上度过似的。这种生活,对于别人是掩饰起来的,唯有自己可以明了。”明代文豪冯梦龙著的《古今谭概》中所描绘的神泉县令张某,便是典型的披着画皮的江湖骗子。一日,张县令自张榜于县衙云:“某月某日,是吾生日,告示门内诸色人等,不得辄有献送。”属下有人明了县令意图,与众人商量曰:“县令大人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言不得献送,是谦也。”众皆称善。是日,各持礼物献之。张县令来者不拒,复告曰…  相似文献   

6.
“钱──钱乡长!”李老师出了一头汗,心想:差点叫出“钱旺根”这三个字来。十年前,他站在讲台上,常常提这三个字。“李老师,您请坐!”年轻的钱乡长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我来咱们乡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一直想去看看您,可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呀!”秘书小赵一边递给李老师一只烟,一边说:“钱乡长老是惦记着老师们,可他实在是大忙了,总是抽不出时间来。”李老师惶惶然,一边落座一边说:“一个班四十几个人就忙得不可开交,全乡的工作那自然是很忙。”他望着自己当年的爱徒,几位老师的话语响在耳边:“老李啊,…  相似文献   

7.
庄里 《法律与生活》2010,(10):17-17
2010年5月5日,长春《新文化报》刊登的一则消息,把一条“旧闻”变为了新闻。消息说,5月24日那天,在长春某券商的营业部内,一个身材较胖的男子“神色倨傲”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不认识我是谁吗?我是‘带头大哥’!”  相似文献   

8.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9.
一、话题的引出 笔者日前打开电视.看到凤凰卫视在提及“先科国际”贪污案件进展时,重提一则旧闻,标题为《疑串谋妨碍司法公正,香港廉署搜查六报馆》.大意为:香港廉政公署持法庭搜查令.到六家传媒机构包括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南华早报、星岛日报、大公报以及一间律师楼搜查.怀疑有关人员在“先科”女秘书王佩诗申请人身保护令中.宣誓后作假证供及触犯《证人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0.
邓忠强 《政府法制》2013,(35):32-32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东北)人刘昆,他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风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南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会儿就风平火息。《资治通鉴·卷43》记载说:“昆向火叩头,火寻(接着)灭。”一场灾难很快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1.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礼记·曲礼》下)给周代“礼”、“刑”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混乱。略举两种对立的疏解:对于礼,郑玄注:“为其(庶人)遽于事、且不能备物,”故庶人不能行“礼”。黄氏裳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说:“周礼小司徒职民之器物,比闾共置,岂庶人之礼不备哉!王者制民之产,仰足以养民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虽夭、穷、废疾无告者,自有闾党使之相救相稠,岂是民穷而无礼哉!”对于刑,许慎说:“古《周礼》说:士尸诸市,大夫尸诸朝,是大夫有刑。谨案:《易》曰:‘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刑渥,凶’。无刑不上大夫之事。”孔颖达却说:“以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曲礼》)过去的注疏家们只能按照自已的观点、见解,对原文作一些猜测和训诂。  相似文献   

13.
“打草惊蛇”出自宋朝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说的是贪官县令王鲁,在看到百姓联名状告自己手下主簿贪污时的判语。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则笑话,从前有个厨子心很贪,每回帮人家做菜总要偷块肉回家。这天他在自己家里切肉,又偷了一块肉藏在怀里。他的妻子看见了,骂他说:“这是自己家里的肉,你为何也要偷?”他“哦”了一声,笑着说:“我偷惯了。”这则笑话,颇耐人寻味。在厨子的眼里,只有肉...  相似文献   

15.
有感于“豆腐渣”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7日午后,12时30分,经受了40多天高水位浸泡的九江市城防大堤在位于城西4公里处发生决堤,8月9日下午4时45分,朱镕基总理乘飞机抵达九江,立刻又乘快艇驶向决口处(据《羊城晚报》《新闻周刊》第85期报道)。此前朱总理到九江视察时,九江方面向他汇报说大堤“固若金汤”。可现在露了馅!大堤决口,在倒塌的防护墙里竟未发现有钢筋,无疑,这决口的大堤在建造时就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就存在施工质量的问题。对此朱总理发火了!他异常严肃地对当地的领导说,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帽为何物?据《现代汉语词典》释: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古人云:“人之有帽,犹宫室之有墙屋。”而今人贬过分的奉承叫“戴高帽”,称以权仗势为“以帽压人”。  相似文献   

17.
你我之间     
“找《中国律师》吧,她会教你臬考”编辑老师:新年好!当我收到你们赠阅的忡国律师》时,我真有点受宠若惊了,真没想到,1996年我的一个小小的参与,竟获得了你们如此的厚受,更何况我还是那对改版及涨价持反对看法的7.29%中的一员。1996年4月,我通过了律考,谈到考律师的感受,我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您,忡国律师)!是您助我实现了梦想!我最早接触忡国律师》是在读大学的时候,读完第一本忡国律师》,我就发觉这是一本公正客观,有较高档次和品味的刊物,于是对她也就一见钟情,当一名律师的念头从那时就产生了。在大学最后一个学…  相似文献   

18.
放之 《法学研究》1986,(2):80-80
编辑同志:《法学研究》1985年第二期上郑成思同志《版权与版权制度》一文称邹身城同志关于“保护版权始于我国宋代”的论据为“一则极重要的发现”,并提到“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国际版权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的惊人高度。笔者读后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余桃啖君”引起的思索海淼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含糊不得。如果凭个人意志、好恶来判断是非,真理还有什么客观标准,法律又如何成为准绳呢?近读《韩非子·说难》,有一则“余桃啖君”的故事颇耐人寻味,说的是从前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车,就要被砍去双...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5月17日播出“王小广:我用名义赌房价”,以下为节目实录:一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新闻会客厅》。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模仿周星驰口气的笑话,说曾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