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言君 《探索》2007,1(2):154-159
劳动力产权早在亚当.斯密那里就已经不是一个严谨科学的概念。因而,不宜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理论的科学范畴。人力产权是从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角度,对生产力中人的要素的各项权能和权利的界定,可定义为劳动者基于生存、发展、享受和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主体应有经济、社会地位所必须具有的权能和权益。社会主义人力产权的权能和权益,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充分享受权、主人履责权。以人力产权概念代替劳动产权、劳动力产权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广大劳动者探索并找到了劳动力产权的实现形式——职工持股制。尽管人们目前在理论上对劳动力产权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但这种机制已在我国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实践中展开了。 企业近阶段推行的职工持股制度,是在企业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产权改革和产权重组过程中,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有偿认购和无  相似文献   

3.
4.问: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答:搞市场经济不可能回避产权。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单一的公有产权制度也已被包括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私有产权、外资产权、混合所有制产权等在内的多元化的产权制度取代。面对这种形势,进一步形成对各类财产包括界定权属、依法保护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十分迫切。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  相似文献   

4.
在兵团现行的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由于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良好激励约束机制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就使得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不尽合理.本文旨在通过对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的分析,认为有必要把人力资本及其产权引入兵团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实行人力资本股份化.  相似文献   

5.
回顾国有企业26年的改革历程,产权模糊是一个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核心问题,现在已经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国有企业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没有真正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围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转轨与产权制度不合理。转轨时期存在严重的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现象,导致中国消费需求不足。渐进式的体制转轨方式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个人产权的缺损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产权制度失衡是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微观产权根源。扩大内需必须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入手。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阶层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居于上层的强势群体、居于下层的弱势群体和居于中间的中等收入者.而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因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就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中等收入者的界定、分析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出发.强调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性,并简单分析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产权问题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多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产权。尤其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产权制度,这是我们党在产权问题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产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现代产权制度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  相似文献   

9.
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关联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等收入者阶层培育提供平台,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示范力量,将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培育具有共生性,它们的实现过程具有一致性,二者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中。厘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概念,这是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实际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对加快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加速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有些人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很理解。这些不理解的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还能是主人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丝毫不会削弱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劳动者是主人。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劳动力商品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的,其实现过程表现为,劳动者依据自已所具备劳动能力、技术专长、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业,企业则依据其用工要求择优录用劳动力,即通过双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