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先锋队》2002,(8)
长期以来,在涉及西路军问题的有关书刊中,均把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说成是执行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把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遭遇的惨败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最后破产。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陈云年谱》中的有关记载看,陈云对西路军长期背着“张国焘路线”的黑锅,心情十分沉重。为了把西路军问题搞清楚,为西路军摘掉“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帽子,陈云和李先念等老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期做了很多工作,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1983年初,李先念根据邓小平的批示和陈云的建议写成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  相似文献   

2.
许世友挨批     
1937年3月,传来了红军西路军失败的消息。有人认为这是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又一恶果。于是抗大掀起了一场批判“国焘路线”的热潮。有人还把“国焘路线”与红四方面军联系到了一起。在抗大学习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许世友已经为失败而痛苦,现在又听到人们在批判红四方面军,他怎么也想不通。他突然站起来大嚷道:“怎么能说张国焘是逃跑主义呢?中央就没逃跑?中央红军不是也从中央苏区撤出来了吗……打不过敌人,换个地方再打嘛,怎么叫逃跑呢……”他那粗大的嗓音犹如一颗炸弹,把人们都惊呆了,大家愣一阵子后,会场发出了愤怒的呼喊:“许世友,你这是反对中央!“你是托洛茨  相似文献   

3.
1936年11月8日,中央军委命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五军计21800余人组成西路军,挺进甘新.由于多种原因,到次年3月基本失败,余部改为3个支队打游击.1937年4月底,由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余部(以下简称西路军余部)到达新甘交界的星星峡.其后,西路军余部由陈云接应抵达迪化(现乌鲁木齐),在新疆接受训练并分批回到延安.在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驻训新疆及后来澄清历史真相中,陈云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湮埋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西路军问题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由于事件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定支持,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回顾这段历程,个中的曲折和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令人深思和感叹:认识和接受历史真相有时真的很不容易啊!《毛泽东选集》对西路军问题的“定论”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2…  相似文献   

5.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无疑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一生中的一个最大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不再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中人数最多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消失在红军著名将领的行列。西路军失败以后的陈昌浩的人生轨迹如何?这是不少人所关心的。在近年来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长征》中,对长征中这位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多有涉及,但均为陈昌浩追随张国焘的场面,而对陈昌浩后来在甘南勇敢地同张国焘决裂这一重要转变却未有反映。对于陈昌浩返回延安的坎坷经历,近来国内刊物上已有几篇文章谈及。但陈昌浩回到延安以后乃至后半生的情况怎样,却鲜有详细谈及的文章,《离开西路军以后的陈昌浩》一文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6.
蓝式千 《湘潮》2005,(10):4-7
1936年,由红四方面军为主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西渡黄河向河西走廊进发。经过近半年的浴血奋战,仅有400多人的左支队于1937年5月进入新疆保存下来。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西路军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路军问题才慢慢接近历史的真相,基本上得到了澄清。陈云不仅援接西路军左支队进疆,并将这批幸存下来的干部培养和训练成为我党特种军事技术干部,而且在新时期为西路军问题的澄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陈云说:“你们是革命的种子,将来可以发展到几千人,几万、几十万人,去夺取革命的胜利”1936年10月,…  相似文献   

7.
张琴秋,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将领,在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都有出色的业绩,是我党第一代革命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1930年从莫斯科回国后,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妇女独立师师长、西路军组织部长,解放后任纺织部部长。在西路军惨败后,张琴秋落人马家军的虎口,历经劫难于1937年10月回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西渡黄河作战,5个月后大部分被马家军歼灭,这支部队史称西路军。由于种种原因,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长期被掩盖,西路军指战员受到了长达几十年的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西路军的历史逐步走出"禁区",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为广大的西路军指战员正了名,给出了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9.
1937年5月,红军干部林月琴与红军著名将领、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延安喜结良缘.林月琴本来有丈夫,由于丈夫随张国焘的“西路军”过黄河西征.这次西征,不仅损失惨重,传来的消息说西路军全军覆没,噩耗无情地撕碎了林月琴团圆的美梦.  相似文献   

10.
西路军的惨败是红军历史上的重大挫折。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发生在1936年10月一1937年3月的历史几乎被尘封。70多年来难见天日。听说李先念主席健在时。有人创作了关于西路军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剧请他审阅,他都一一谢绝了,不是他不愿意看,而是他不堪回首那场前所未有的恶战、血战、苦战的惨烈与悲壮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方面决定重新修订红四方面军战史。期间.作为红四方面军战史的一位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李先念谈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对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修订红四方面军战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在谈到如何正确评价红四方面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问题时.李先念提出了“三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洪梅  刘睿 《世纪桥》2010,(6):58-60
<正>一李先念曾是西路军中的一员大将。一部写西路军红军女战士的电影请他看,他说不看。一台西路军女战士与马匪厮杀的戏请他看,他仍说不看。一部西路  相似文献   

13.
1937年3月中旬,在甘肃河西走廊与国民党“马家军”血战了195天的2万多红军西路军将士,兵败祁连山。被打散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怀着一颗对党的赤胆忠心,纷纷踏上了东返陕北寻找党和红军部队的路程。其中有一位身负重伤的红军干部,他拄着拐棍,拖着一条残腿,靠着顽强的革命毅力,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回到了延安。 他就是原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一营营长、解放后任中共河南省商丘地委书记、商丘军分区司令员的刘克先。 刘克先是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刘家田村人,生于1914年。1928年,当土地革命的风暴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陈列了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和各类文史资料,西路军干部、战士用过的武器衣物等革命文物,再现了广大西路军战士忠于理想、坚定信念、顽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可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湮埋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西路军问题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由于事件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定支持,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回顾这段历程,个中的曲折和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令人深思和感叹:认识和接受历史真相有时真的很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6.
“李卓然”这个名字,现在许多人并不熟悉,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这个名字却曾声名赫赫。他和周恩来、邓小平一起留学欧洲,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他参加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他曾在红四方面军抵制张国焘的分裂路线,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并临危受命率领西路军余部突围;他担任过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长、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要职,  相似文献   

17.
奔波的雕塑     
通江县域,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山高地险,雾露奇多,盛产银耳,因而被世人称作“银耳之乡”。徐向前,李先念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曾在此艰苦奋斗,英勇善战,已赫然载入革命史册。今天,立于红军广场,瞻仰浮雕,抚今追昔,不由得想到为民奔波,反腐倡廉的通江县纪检监察干部。  相似文献   

18.
《党史天地》2009,(6):66-68
西路军失败了。但如何对西路军评价,如何正确对待西路军的将士,一直是李先念和陈云的心病。  相似文献   

19.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九军、五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辗转战斗在河西走廊。河西地区敌军势力十分强大,群众基础却很薄弱,西路军征战十分艰苦。1937年1月20曰,红五军在高台苦战九昼夜,终因敌众我寡,董振堂军长以下3000多英雄壮士壮烈牺牲。红三十军、九军向祁连山方向突围。 三十军的阵地上,军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正向一个年轻的指挥员下达掩护部队突围的命令。这个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30名女同志随军参加,她们是: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其中:甘棠、李桂英和谢小梅3人,1935年3月随红军到达云贵川边时,因奉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或另有任务而脱离长征队伍,各奔征程;王泉媛、李伯钊、李建华、周越华、吴仲廉、吴富莲、康克清7人,于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调动或被留在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李伯钊、李建华、周越华、康克清4人到达陕北;王泉媛、吴仲廉、吴富莲3人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王泉媛曾任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在河西作战被俘后死里逃生,后来辗转流离而沦落为民;吴富莲曾任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政治委员,在河西作战被俘后坚贞不屈,吞针而死;吴仲廉曾在西路军第九军政治部敌工部当干部,在河西作战被俘后押至青海西宁,后与张琴秋、陶万荣等一起被押到南京,入“反省院”,1937年8月由周恩来营救出狱,于10月初回到延安。因此,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于1935年10月、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北者为24名。现将30名女红军按姓氏笔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