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这一重大主题时,引用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一句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自已的忧愁。  相似文献   

2.
“知足长乐”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思想观念。老祖宗早就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之类的古训。认为人不知足,就会招来种种耻辱、危险和忧虑。这一观念,包含了对损人利己、贪得无厌的思想的否定和贬责,具有一定积极因素,但同时它也否定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和进取心,引导人们满足眼前所得,不求进取。这正是小生产意识的表现,这种思想意识已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对现状不知足,是一种正常现象。正是人的不知足,才促使人们去改造世界。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它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3.
一段电视里的评书节目,居然引得我全家老少五口在一桌丰盛的饭菜面前暂停进餐,不由自主地忧电视里所忧,乐电视里所乐,关键处竟也情绪激昂拍案击掌吼出几声。观得此景,心有所感:说评书与作报告,按说都属嘴巴功能,缘何人们对听报告往往兴趣索然,而听评书却津津有味?久观细察瞎琢磨,似乎对此中缘由理出了一点头绪。 那说评书的口齿伶俐,当快则快当缓则缓,未曾见过有打奔儿,甚或哼哼哈哈,夹杂“这个,这个”一类没谱儿的杂搀儿;而某些  相似文献   

4.
人贵在自知之明,更青在有忧己之志。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忧国忧民固然重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忧己”切不可忘。韩非子曰;“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是知人、治人容易,而知己、治己就很难。有些人忧他人多,优自己少对别人的短处看得多,对自己的短处却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原谅自己太多。有些领导干部想私事多,想公事少;自我感觉良好多,看自己缺点少;还有少数领导干部高官厚禄不知足,想的不是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象陈希同、王宝森的所作所为,就完全背离了党…  相似文献   

5.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记“两个务必”,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也是党的十六大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把这一要求转化为动力,不断增强忧党、忧国、忧民的“三忧”意识,才能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贯彻者、具体落实者和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公民违章犯法后,该如何处置,相信大多数部门都能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对待。然而,制定土政策,订立‘附规民约”,以罚代法的情况也不鲜见。笔者思量再三,心生三忧。一忧以“罚”代“法”,忘记法纪。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应依法办事。所有的规章制度包括‘对I规民约”,都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做到规范、合法,不能与之相悻。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应绳之以法,岂能用‘“村规民约”这种单纯的经济处罚方式来取代法律的制裁?说重一点,只是一‘“苛”了之,是否有包庇罪犯之嫌?二忧偏重经济处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7.
常听老一辈人说一句顺口溜:“心不偷,凉溜溜”,意思是:只要保持一颗不贪的心,人生就不会翻船、出纰漏,没什么后怕的,心绪自然定定当当。我国民间,也流传许多家训的谚语和故事,都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春秋时鲁国贤母敬姜,教育儿子勤俭毋奢,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东晋有个“封罐教子”的故事也脍炙人口:浔阳县史陶侃监管渔业,送一罐腌鱼给老母,老母原封不动退回,写信责备:“尔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还有《朱子家训》:“居身务期俭朴,勿贪意外之财”;《菜根谭》:“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  相似文献   

8.
杨敏 《学理论》2010,(23):183-185
“宗经”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一个根本思想。刘勰“宗经”的主旨在于论文,而具体落实在“正体”这一问题上,这一过程则是通过“体要”这一范畴来统贯的。基于此,试从体式、体貌、体性、宗经与通变几个方面论述刘勰通过“宗经”来“正体”的主旨,认为刘勰“宗经”的文学思想不是空洞的复古,更不是托圣人以自显,“正体”是“宗经”观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9.
离任之际须交“忧”江苏胡建兵近闻:在本次换届选举后,一位处级干部在离任之际,不仅把公用物品作了认真的移交,还把自己在职期间出现的失误、存在的问题、单位的薄弱环节等告知了继任者。听完这则消息,笔者对这位离任干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相比之下,有的离任者却...  相似文献   

10.
崔光宝 《党政论坛》2011,(10):52-53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他在读书时常常把“学”与“思”“习”“行”结萑穗抹。一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是“学”与“习”的结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学习理解掌握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古文献《韩非子·喻老篇》曰:“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意思是说,“知己”抑或“治己”,比“知人”抑或“治人”更难。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领导干部,往往“忧他”者甚多,“忧己”者甚少。例如,有的同志对公款吃喝之风怒不可遏,可自己每逢“知己”,又不以为然;有的同志对“无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怨气冲天,而自己给人办事不见回报,却又耿耿于怀;有的同志对  相似文献   

12.
学学彭总的“三忧”精神程良方1月30日《望》周刊上有篇文章,题为《彭德怀直闯毛泽东卧室》,很有启示力。1951年2月21日下午1时左右,从朝鲜前线飞到毛主席住所的彭总,不顾拦阻推门而进,立即将午睡中的毛泽东唤醒。彭总是为报“胜中之忧”、“得中之忧”紧...  相似文献   

13.
革 命无不以暴力作为基本手段 ,而“伪革命”则以恐怖打造自己。在红色高棉的“超大跃进”运动中 ,各级干部虚报浮夸 ,报喜不报忧。再加上疾病流行、洪水袭击以及越南军队在边境上的骚扰 ,一个原本土地肥沃得几乎随便丢进几只果核也能长出一片果林的亚热带国家 ,后来不仅水果成了与百姓无缘的奢侈品 ,就是喝上几口热粥也成为一些苍生最后的一个心愿。据说 ,在“超大跃进”的“四年计划”期间 ,柬埔寨农村饿死十几万人。革命尚未胜利之前 ,红色高棉在对柬埔寨社会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政策时 ,普遍拥有商人身份的华人已被划入“资产阶级” ,认…  相似文献   

14.
忧之太过     
关于“少年作家”或“低龄化写作”的议论,近些年不绝于耳,仿佛此种现象,真成了一个必须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我恐怕这有点小题大做,议论或关注本身就需要反思,忧之太过何尝不能成为一种“炒作”?  相似文献   

15.
朱正 《民主》2002,(11)
在孔夫子说的许多话里,有两句人们很熟悉的: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见《论语·季氏》。“哀莫大于心死。”见《庄子·田子方》。聂绀弩把前面这一句里的“不”字搬到后面这一句里,变成了这样两句:“天下有道则庶人议。”“哀莫大于心不死。”这就不是孔夫子的话,而是聂夫子的话了。聂绀弩在《七十年前的开笔》一文中回忆说,在清朝的最后一年,他八岁,在书塾上学,  相似文献   

16.
只闻奖牌多多益善,谁知多了也忧愁。一忧丢了奖牌难交差。后进要争先进,先进要更先进。尤其是先进单位,在领导眼里是“一好百好”,哪块奖牌也丢不得,必须“唯奖必争”。于是乎凑数字、编经验、布置假现场、编造假典型,作假之风便应运而生。二忧吃下的窟窿堵不上。有的检查团名曰检查,实吃基层,受检查单位稍一怠慢,便有被扣分、降等级之险。基层只得摆好酒、上好菜,临别再送点纪念品。但这些开支,用哪项经费报销呢?三忧正常工作受冲击。每逢岁尾年头,各级领导机关、主管部门的各路检查团、验收组蜂拥而至,有时一天就接待三四批。每项检查又都…  相似文献   

17.
雷颐 《瞭望》2005,(45)
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不是运动成绩、不是金牌数量,也不是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是不绝于耳的各种丑闻。由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已办10届的“全运会”还有没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一位河南农民在家乡发起组织了家乡的农民篮球联赛,大受乡民喜爱,被戏称为“农民NBA”。虽然后者只是一个穷乡僻壤农民的“个人行为”,与“全运会”的“举国共襄”相比无疑只是豆芥之微,但若将前后两种现象并列,则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师道精神,源远流长。“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安贫乐道精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躬身自省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刻苦好学精神,“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敬业爱生精神,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德精髓,也是炎黄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谈敬畏     
李舫 《党政论坛》2011,(16):61-61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裘真 《学理论》2008,(13):70-71
明代的女真族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是唐渤海时代的旧称,后因明置建州卫而得名;海西女真是元代时的称谓,因其居地在东海之西故以海西谓之;“野人”女真则是女真族中的落后部分,所以冠之“野人”之称。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曰建州、曰海西、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