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志  德斌 《党建文汇》2001,(2):38-39
一场牵涉到280多万公务员的地方机构改革,到底要如何推进?又要向何处分流?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与中央政府机构相比,中国地方政府行为之不规范,职能之不明确,远甚于前者。那么,从市到县的机构改革难点在哪里?会不会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2.
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的重大举措,燃油税的开征不仅符合税费改革的方向,而且对于中国经济安全起到战略陛支撑作用。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跳出既得利益之争,突破有关掣肘因素,共同推进税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不断结合的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提出不同的主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进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税费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这是因为: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是分配关系的重要调整,不仅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地方财政收入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26年的历程。本书以中国经济改革26年来的理论变迁为线索,并结合改革实践,全面系统地回顾了26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再现了改革进程中两种思想的激烈交锋和改革实践的艰辛曲折。 书页片断 从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来看,“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期,邓小平展开的一次集中的理论创造活动,其理论结晶在随后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 这样,在邓小平、陈云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的因势利导下,十届三中全会取得了出乎不少人预料的丰硕成果,作出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轰动一时的湖北省监利县教育改革。是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教育产生的新的困难而提出的,为了改变教育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监利县。教育存在与全国一样的普遍性问题,这就是公办学校的低效率状态。同时,监利县与其他地方比较,又有其特殊的方面,这就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在这种条件下。监利县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从教育券的推行,到重点中学委托管理的“翔宇”模式,这些都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各路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是。本书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渎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11,(8):55-55
《新华每日电讯》刊登评论员丁永勋的文章指出,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仅靠提高工资水平,加大税费调节力度,还是不全面的,还要压缩预算外的灰色收入,革除各种垄断高福利,坚决取缔腐败和非法收入。从中央到地方,一些强势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垄断国企,都有各种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9.
竹立家 《廉政瞭望》2012,(15):18-20
随着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和从中央到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回顾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已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一个坚宴的基础。可以说,中国过去10年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过去10年,我们取得了重要成就,是民族进步的10年。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宪法发展既浓缩着这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史,又浓缩着它法制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宪法从宪法文本到宪法精神经历一系列的嬗变,宪法的重心从政治结构到法律结构,宪法从实用工具主义到理性内部建构,宪法典的规范结构也趋于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宪法的权威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强调自身的发展.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发展?历史证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改革.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制外到体制内波澜壮阔的改革过程.改革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急剧变化.由于改革具有过程性、渐进性、持续性、双刃性,致使有些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改革产生误解或怀疑.在此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评价中国社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人事变动向来是多做少说的事。但新世纪已到,十六大将临,中国的干部队伍又进入了一个整体上的新老交替时期,所以,人事变动吸引全球的注目也就很自然了。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已到了关键时刻,而把中国带向何处,关键又在人。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革,无疑是至为深刻的。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中国转型的特殊经历和经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在中国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地方政府的行为在何种意义上影响、制约着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路径选择?这些选择又给中国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诸领域,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示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的梳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过程,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党曾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因而几次着手对其改革,但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改革没有坚持下来。1978年,改革再度兴起,形成了一股历史潮流,并在其历史进程中呈现出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从自发到自觉、从表层到深层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改革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中国财税管理体制打破“包干制”框架,实行分税制改革,结束了中央财政虚弱、地方乱象横生的历史,却又成了高地价、高房价及地方发展失衡的开端,本文用历史的方法阐述分税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政府机构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走向深入。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通过建构合适的行政改革生态系统模型,可以看出我国行政府构改革具有一定的演进逻辑。其改革目标遵循着从权力调整到职能转变再到职能体系建构的更替逻辑,其改革方式遵循着从任务性调整到结构性改造再到现代性整合的转换逻辑,其改革动力遵循着从政治驱动到经济驱动再到综合驱动的演进逻辑。鉴往知来,新时代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应坚持人民满意和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坚持人民中心和责任公平的改革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下的整合性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来,德国的地方政府改革主要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战后重建期,地方政府改革既传承了德国的行政传统,又植入了占领国的政治痕迹;在福利国家建设期,地方政府改革主要以提升政府行为的理性化与加强公民参与为主题;在经济危机期,地方政府改革虽然延续了前一阶段的改革议题,但是进度相当缓慢;在两德整合期,地方政府进行了"新掌舵模式"改革和直接民主化改革;到了上世纪末,电子政务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改革的主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的十五大,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取得的成果,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改革的内容、认识和实践深入的角度看,以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分界线,之前的改革属于传统体制外围的改革,之后的改革才由传统体制的外围进入到传统体制的深层。  相似文献   

19.
涂一荣 《世纪桥》2013,(11):87-88,9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综合改革举措,包括通过管理和财政分权以改善官僚效率、增强灵活性和促进创新等,地方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从经济发展转到社会服务,世纪末中央政府通过“私有化”地方企业和地方官僚作风建设改变了地方政府作为市场自由化战略的一部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经济产出,但是它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激励地方官员从事寻租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笔者试图通过跟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市场、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历程,探讨改革措施并对其结果进行审慎评估。  相似文献   

20.
到去年年底,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结束,基本实现了职能的转换和裁减一半人员的目标,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树立了榜样,但中央政府公务员的人数和地方政府公务员人数相比毕竟只占少数,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也表明改革越向下,阻力也就越大,改革愈不彻底。同时,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许多方法并不适用于地方,这些都说明政府机构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和设想能否实现,能否走出以往机构改革所未能走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还是一个未知数,成功与否主要仍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随着“三讲”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