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沟桥一声炮响,目军全面点燃侵华战火,驻守平津的二十九军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付出重大牺牲,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先后殉国。八月初,卫立煌率国民党第十四军四个师在宛平髫髻山和下马岭一带对日军作战,激战数日,伤亡惨重,终因敌我实力悬殊过大,被迫撤离。  相似文献   

2.
抗战以来,以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将军为第一人。194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张自忠将军由此得到国家和民族授予的崇高荣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抗战以来,以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将军为第一人。194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张自忠将军由此得到国家和民族授予的崇高荣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满铁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国家垄断资本殖民企业。满铁以其数十年侵略中国东北积累的雄厚实力,竭尽全力支持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本档案史料即是日军全面侵华之初,满铁产业部整理的苏联对“七.七”事变的报道、评论以及与事变有关的苏联动向和国际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日本政府制定下一步侵华政策以及制定对苏政策提供参考。本史料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灾难,同时也看到勇敢的中国人民对日军侵略进行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7.
从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段时期,曾先后出现过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举世震骇的“田中奏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日本政府还巧妙地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时局之变化,见缝插针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不断变换方式使其日益升级,终使“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段近20年的中日关系十分微妙且曲折复杂、变化多端,文章进而阐明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近代以来开展反日斗争最早、最激烈的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地区反日斗争 ,主要表现为 3种斗争形态 :一是民众自发的“三罢”斗争拉开了反日斗争的序幕 ;二是以朝鲜族人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斗争掀起了东北反日斗争的高潮 ;三是中共领导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东北反日斗争引向深入 ,其影响扩大到了全国。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田中奏折》揭示了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路线图。日本在中国境内燃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把战火。日本扩张战略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根源,日本今日仍然不时表现出对外扩张的企图。先于德意两国,日本最早开始实施旨在称霸全球的战争侵略计划,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扩大殖民版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次行动。美、英、法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的野心。应重视历史教训,重新武装并向邻国提出领土要求的日本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11.
一、飞虎队的演变历程 飞虎队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发展而诞生和逐步成长的.它最初是一支由美国志愿援华人员组成的空军队伍,名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改编为美国驻中国航空特遣队(即美国第十航空队第二十三战斗机大队),继后又扩编成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这三支具有继承关系的空军队伍,一直由陈纳德指挥,援华抗日,屡立战功,并以飞虎队的美名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后至“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对东北的交通运输业、工矿业、商贸业等各经济部门进行了全面的侵略。通过经济侵略 ,日本独占了东北的经济利益 ,攫取了巨额利润和大量物资。日本对东北的野心主要是经济利益。当这种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时 ,战争作为特殊形式的政治自然为实现经济利益服务。日本的经济侵略又为其武力占领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本的经济侵略下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私有化“七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1993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列出了可能导致私有化失败的7个因素。(1)不要把获取短期收入作为私有化的首要目标。相反,它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一个竞争性环境。(2)不要在市场功能不灵或政府仍然对企业进行武断的干预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相关国际规制的创建。今天主要谈以下三方面问题。一、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一带一路"规制建设首先,围绕国际规制之争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的焦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金融规则进入重构期。2015年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主题为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第17次集体学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1月长沙的一场大火,鬼使神差地把一心要痛痛快快与日寇决战的薛岳推上了抗日第一线。原来38年11月8日,目军侵入湘北,并出动了飞机轰炸长沙。9日,临湘陷落,11日岳阳失守,12日打到了平江。这时,距长沙城只有300多里了。此时毫无斗志的守军已经准备弃城了。撤离前为了实施蒋委员长策划的“焦土抗战”政策,守军开始纵火烧城,一时间古城中的数万民宅亦在大火中化为乌有,天心阁、开福寺、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等十余处名胜古迹化为灰烬。老百姓前往救火,却被军警阻挡。  相似文献   

17.
被泰国人民誉为泰国民主制度之父的比里·帕侬荣曾任泰国总理、拉玛八世摄政 ,他组织发动了建立泰国君主立宪制的“六·二四政变” ,在第二次世纪大战期间 ,由比里·帕侬荣领导的自由泰运动 ,是泰国最主要的抗日爱国组织 ,在反对日本侵略和战后初期的泰国政治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试对比里·帕侬荣及其领导的自由泰运动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比里·帕侬荣 (pridiphanomyong) ( 1 90 0 - 1 983) ,爵名銮巴立·玛努探 (Luangpradistmanutham) ,中文名陈嘉祥 (一说名陈璋茂 ) ,1 90 0年 5月 1 1日出生于泰国中部阿瑜陀耶府古稿 (Krungkao)…  相似文献   

18.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金石家,在画坛颇具盛誉。齐白石还是位老寿星,一生心宽体健,近百岁才过世,这是与 他长年恪守“七戒”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一戒酒。齐老经常要参加酒宴,可他每次赴宴时都说:“谢谢,我不会用酒。”谢绝饮酒。   二戒烟。齐老一生不吸烟,家中也不备烟,友人来访以清茶相待。   三戒狂喜。齐老的书画大都作为珍品,即使入选国际画展,他也能平静对待,以防乐极生悲。   四戒悲愤。齐老一生豁达开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时得失而悲愤恼怒。 五戒空思。齐老除作画构思外,从不空思幻想。 …  相似文献   

19.
“9·11”恐怖袭击凸显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其深刻矛盾,标志着美国霸权已经发展到某种极限,不仅改变了美国主要的安全关注,还冲击甚至打破了原有国际战略关系的框架,直接影响着原有的全球战略稳定,并从反面推动着大国之间必不可少的协调和全球治理的深化,从而有利于达成一种新的战略平衡。随着国际关系向复杂化方向不断发展变化,在混沌中理清和维护必要的秩序,建立和强化新的全球战略稳定,已经成为大国不可回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抉择,旨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七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完成顶层设计的"大写意",正在绘制聚焦重点和项目建设的"工笔画",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方面成就卓著,并形成一系列合作理念和机制规范,推动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涵盖经济贸易、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保驾护航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以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平台建设,并展现出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