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收即将结束,农二师二十三团七连传出了李西成夫妇全年的经济收入在该连数第一的消息。职工们都说,他们家这几年发了,开车车挣钱,种地地挣钱。 1993年,李西成四处借钱购买了一台6万余元的铁牛55,经过近6年的苦战,他挣回了车钱还清了外债。1998年,李西成夫  相似文献   

2.
“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打工一天也就挣三五十元,掌握了技能,他能挣将近一百元。”  相似文献   

3.
今年26岁的安徽小伙李先有,1999年从老家投亲来到农六师新湖试验站一连打工。刚来的几个月里他帮人家干农活。在这段时间,小李对农场产生了感情,认定在这里干下去肯定会有大出息。 在老家他就学会了养鸡,在集市上倒腾过鸡娃子,但由于当地搞这种营生的人很多,贩小鸡也挣不了几个钱,自己又缺本钱搞规模经营。听人说新疆好挣钱,小李索性带上媳妇孩子全家“走西口”。在亲戚的帮助下草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患重病,哥哥嗜赌无力还贷而“消失”了。刘元勇只得拿出几万块积蓄,帮大哥还清了借款,并去成都打工给父亲挣医药费。有人认为刘元勇夫妇是不幸的,刘元勇却说:“钱可以再挣,父亲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我们村处在“中国梯田模范县”——庄浪的一个偏僻角落,是梯田王国里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过去的5年,我们村旧貌换新颜,新鲜事儿还真不少。跨出国门挣钱去去年的一天,我们村的国安老汉收到了在外打工的儿子小雨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现在省上组织劳务输出,他跟上邻村的一个叫杜长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农六师芳草湖农场不断涌现出一批多业并举的"三栖"职工,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该场职工代军夫妇,开商店、粮店、修理店、经营机车,开展多项经营,每年的收入都在14万元以上;一连职工丁子洋,在种植土地的同时,又经营机车,他的妻子同时又搞养殖,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六连职工李玉兵,他不仅种地、开商店,还利用闲暇时间跑出租车,这样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还有三连职工王勇一边经营机车,一边种地,又开了手机专卖店。还有的职工积极参加劳务队,每天出去打工当"钟点保姆",通过打工方式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7.
去年 12月 2日,笔者在纳雍县规划局采访,谈及村级建设规划时,局长刘强突然讲起老凹坝乡新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华俊请规划局去设计村里的建设,这是全县第一个搞村里规划建设的村……县报总编说,李华俊真是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他对群众说:“谁吃老百姓一分钱,不得好死。”村里有的人外出打工挣回的钱还请他保管……  笔者立即停止采访,驱车奔向 30多公里外的新山村。一  笔者找到“银匠洞”山嘴工地上,一个 50开外、瘦高、说话嗓子带着哑音、一身沾满泥的人映入眼帘。他正是李华俊。  1987年,老李放下村会计工作,担…  相似文献   

8.
1.退休在家的胡先生夫妇本来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接到一个自称是民警的人的电话,说儿子在外打工出了事。之后又接到儿子的电话,哭哭啼啼,要他们夫妇拿钱为自己解困。就这样,胡先生夫妇陆续被骗走12万元,这其中有9万元是借来的。骗子的手段很拙劣,但胡先生夫妇是如何上当受骗的呢?请看“本期说法”。它不仅可以告诉你答  相似文献   

9.
哥俩好     
在农一师一团二连,全连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四川籍职工常启春家有个干活踏实、为人憨厚的维吾尔族弟弟——艾和买提。艾和买提是泽普县农村的一个农民。2000年刚满17岁的他就出门打工挣钱。2001年春,常启春到沙井子找人帮忙定苗,认识了艾和买提,4天定苗工作结束时,双方都对彼此有了好感。艾和买提认为常启春这个老板讲诚信、为人实在;而常启春也对这个干活麻利、老实憨厚的维吾尔族小伙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3,(6):59-59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4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在农村作调查,常熟农村一位农民承包了200多亩耕地,稻麦两熟,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他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我问他儿子,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为什么不回来种地?他儿子白了我一眼,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说没就没了,那时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杜先福 《廉政瞭望》2007,(10):42-43
惨祸,"锅"中铁水兜头降农民工张洪昌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镇人,因为家里修房欠了1万多元,父亲去世前又欠下几千元医药费,张洪昌便外出打工,挣钱还债。打工期间,他认识了同是在外打工的藏族姑娘尹才兰,并于  相似文献   

12.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何时起,“跳槽”成为人们重新选择职业的别称。今年五月份,我厂研究生小杨“跳槽”一年后,又悄然归来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成了厂里职工议论的热门话题。有的说:“小杨子真傻,放着外面的大钱不挣,偏偏回厂挣那点儿死工资”。还有的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要是他,说什么也不回来”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笔者先后走访了当事人小杨以及部分职工。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家住安徽阜阳一个偏僻小乡村的王某,带着女儿南下江西南昌打工挣钱。到南昌后,他们根本找不到工作,又没有收入租房子,只好在一个桥墩下扎营,每天靠拾垃圾艰难度日。一天中午,王某到一个小湖边,见十几个人抽干湖水正在抓鱼,湖底露出不少生锈的钢筋头,王某鼓起勇气问湖中忙着抓鱼的人:“我能下湖捞垃圾吗?”得到许可后,他脱下衣服,跳进湖底。很快,他的两个麻袋就装满了各种沾满锈迹和臭气的废铁。扣掉水和泥的重量后,王某两袋湖底垃圾换了100多元。第二天,他仍然到湖底淘废铁,干了一天,竟捞起100公斤废铁,卖了300元钱。王某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5.
他们和团场许多小伙一样有着在外打工的经历,但因为外面生活的无奈又重返团场这个大舞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尽显着团场年轻人的风采。1993年,只有19岁的陶武明带着闯荡一番事业的志向去江苏打工,没想被人骗了,身上只剩下30元钱。无奈只有到处打工维持生计,有时一天只能挣5元钱。在外漂泊的生活是艰辛的,如同没  相似文献   

16.
天黑了。张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起了一天窖冰的他这时才觉得身上格外疼痛。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尽管每天累死累活只能挣11块钱,但张全还是很开心,毕竟他能挣钱了。晚上回到家,他累得不想说话,饭也吃不下。父亲心疼地说:“明天就别去啦!”他却倔强地回绝了,第二天依旧带着浑身的酸痛去上工。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塔斯海垦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在侦破一起现金被盗案时引发出了一件令民警们意想不到的“怪事”。 6月的一天,某团职工王某夫妇到隔壁蔡某家打麻将,当打至凌晨3时许时,蔡某家一打工人员吴某慌称自己拉肚子,窜至王某家中,从王某开的商店后窗翻入,将角柜里的1500余元现金盗走,埋在院外小车房的树根下后返回蔡某家睡觉。王某夫妇回家后发现1500元钱被  相似文献   

18.
<正>1992年,年仅17岁的曾洪从老家来到农十师一八六团投亲,在姑姑一家的帮助下,他在一八六团扎下了根,成为了一名职工。1996年,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曾洪回老家探亲时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吴德会。当时吴德会还在广东一家工厂里打工,两人见面后彼此感觉还不错。回到一八六团后,两个人通过书信、电话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清水县土门乡西坡村。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初这五年,原本闭塞、落后、贫穷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细心人用“致富观念转变了,路宽了,房新了”来总结家乡的变化,回乡后我也有同感。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一变”是家乡人树立了新的致富观念。随着城市生活的冲击和打工潮的影响,家乡人与时俱进的观念也逐步形成。劳动之余,他们总喜欢听听广播、看看电视,了解党的政策,明白了要致富就不能光守着土地,而要将富裕劳动力腾出来,去外地打工挣钱。于是,一个又一个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家门去远方的城市,搞家政服务,当…  相似文献   

20.
<正>自去年进入冬闲以来,农六师奇台农场一○八社区园艺连有20多名职工到近邻的麦芽厂打工,他们每人每月的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一直干到今年的4月份。四连哈萨克族职工扎汉、吾鲁克用冬闲时间卖牛羊肉,两个月的时间挣了2000元,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二连职工林华夫妇利用自己的烹饪手艺,把自己做好的卤制品拿到市场上去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