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选用佳能G5照相机进行数码照相有利于提取犯罪现场粉尘足迹。根据分析实验拍照效果后发现,对拍照平面粉尘足迹影响较大的是配光方法。在实践中,拍照平面粉尘足迹配光方法主要有定向反射用光法、暗视场照明法和掠入射照明法。在拍照粉尘足迹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用传统的手动曝光方法和运用不同的配光方式,理顺配光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用掠入射照明法进行配光。  相似文献   

2.
在现场勘查中,很多技术人员往往忽视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凶杀案的侦破中,对现场条件差、排查难度大的灰尘足迹更是不愿保护、显现和提取。而这种灰尘足迹很可能成为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利用数码照相机"白平衡-选择色温"模式改变色温值提取常见彩色纸张和彩色地板砖表面遗留灰尘足迹的效果。内容:选用红色、蓝色、绿色、紫色、橘黄色、品红色等6种颜色光滑纸张和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橘黄色等5种颜色地板砖表面遗留灰尘足迹进行实验。方法:两种颜色客体表面遗留的灰尘足迹,利用数码照相机"白平衡-选择色温"模式通过改变色温值获取影像,并且和手持十三波段多波段光源拍摄的影像相比较,分析观察两种方法拍照的影像效果,并找出两种颜色客体表面遗留灰尘足迹提取最佳影像效果时所选择的色温值。结论:对常见彩色纸张和彩色地板砖表面遗留灰尘足迹的提取,利用单反数码相机(白平衡-选择色温)模式改变色温值,可以达到使用手持十三波段多波段光源拍照的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上有形物质痕迹而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定的心理特点及案犯思维现象。它具有特定性、客观性、间接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在侦查破案中,应用现场心理痕迹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深入地认识现场物质痕迹、划定侦查范围、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实际公安工作中对犯罪现场的光滑客体上汗液指纹的提取多采用在勘查灯配光下照相提取或粉末显现提取,这两种方法前者需要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提取,具有不方便性;后者又要损害检材的原始性,不符合证据无损性的要求.选择一些在勘查犯罪现场中常见的光滑检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佳能450D相机在其内置闪光灯直接配光照射下拍照,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拍摄光滑客体上的汗液指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场足迹是现场的常见的重要物证,利用拍照技术记录现场足迹是足迹提取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单侧光配光拍照方法,对一些残缺、比较模糊的现场足迹的拍摄存在一定的局限,而运用无线双闪光灯配光拍摄现场足迹可以取得更清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闪光灯是一种最常见的摄影光源,但是在痕迹物证拍摄实际工作中却很少得到应用。无线引闪器可以把闪光灯与照相机分开单独使用,实现闪光灯的掠入射照明和侧光照明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闪光灯的实用性。实验证实:与足迹灯相比,采用闪光灯照明配光,不仅可以在黑暗环境下,而且能够在明亮环境下对平面灰尘足迹和立体沙土足迹进行显现和拍摄,效果良好。因此,闪光灯在痕迹物证的拍摄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试论犯罪现场保护的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保护好犯罪现场是做好犯罪现场勘察工作和侦查破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现场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现场保护的任务,掌握好现场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中实施的反侦查行为,给侦查机关在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刻画犯罪分子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带来一定困难。以犯罪现场为视角,对犯罪分子的反侦查心理、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总结反侦查行为的规律,做到"从人到案"与"从案到人"侦查模式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识破犯罪分子的各种反侦查伎俩,做到知己知彼、敌变我变,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纺织物上的微弱灰尘痕迹,如灰尘指印、足迹、尸体上的灰尘车轮印迹等痕迹,是物证摄影的难题之一。本文中运用"正交偏光轴法"偏振光物证摄影配光方法并结合"均匀布光法"、"分色法"等光学配光方法,对几种常见承载灰尘痕迹的纺织物检材,按其质料、纹线特点和颜色等进行了拍摄实验,实验中以"正交偏光轴法"为技术核心,辅之以不同的光照入射角、光照方向、曝光组合等技术条件,探索了显现固定这一类检材的配光和曝光的一般规律,成功消减了深色纺织物背景光斑,并显著加强了微弱灰尘痕迹的反差,获得纹线清晰的痕迹照片,对实战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场勘查的任务就是查明犯罪现场情况,发现和收集证据,研究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因此,现场勘查在侦查破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加强现场勘验工作,提高现场勘查质量,是做好刑事侦查工作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和犯罪心理痕迹,能客观再现犯罪现场、划定侦查范围、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提高侦查破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的快速交流,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呈增强趋势,作案手段、方法趋向智能化,犯罪现场上非规律性的现象越来越多,给现场勘查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和满足侦查工作的需要,研究和探讨现场反常现象势在必行。任何犯罪现场痕迹都是犯罪心理的反映,犯罪分子刻意地伪造犯罪现场,制造反常现象只会留下更多的犯罪信息,同时反映出更多的犯罪心里痕迹。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犯罪分子心理特征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场中及时、规范、科学地提取微量物证,是案件最终侦破的切入点,能改变以往因犯罪现场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指纹、足迹等痕迹物证而致使侦查工作陷入僵局、侦查活动难以推进的局面。现场勘查工作需加强微量物证意识,强化证据意识,确立犯罪现场保护新理念。同时,利用相关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结论时,应该对仪器检验鉴定结论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评判,避免盲信。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起入室抢劫案件浅谈犯罪现场的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分子对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手段越来越熟悉,犯罪分子也有了反侦查意识,戴手套作案就是犯罪分子最常用手段。虽然该案件是戴手套犯罪现场,现场给我们没有留下太多信息,但是现场勘查人员没有放弃,这是针对戴手套案件现场勘查的先决条件,没有勘查信心对发现提取痕迹物证来说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除了遗留有型的物质痕迹,还会不自觉地遗留无型的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中通过发现提取物质痕迹来分析心理痕迹,可以刻画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提高侦查破案效率。要明确犯罪现场中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特征及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阐述犯罪现场中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和方法,并说明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分析的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将提取的物质痕迹与其所反映的心理痕迹相结合刻画犯罪嫌疑人,可以更好地发挥侦查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往往会出现烟蒂,现场烟蒂有的是犯罪分子所留,有的与案件无因果联系。因此根据烟蒂所反映的某些特征,进行细致客观的观察、鉴别,能对分析案情、确定侦查范围、指明侦查方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足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证据作用。残缺足迹的特征同样对反映作案人的人身和行走特点、认定人身、缩小侦查范围和查找嫌疑人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有意识地破坏犯罪现场等反侦查现象正不断出现,而传统的现场勘查工作思路主要是注重对现场有限的有形痕迹物证进行提取和鉴定,这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因现场提取不到有用的痕迹物证而导致一些案件难以侦破的重要原因之一。犯罪现场所寓含的犯罪信息十分丰富,除了那些有形的痕迹物证外,还包括很多潜在的隐性犯罪信息。获取犯罪现场的犯罪信息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当前刑事犯罪的特点,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及其分类和利用现场痕迹物证进行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服务,为诉讼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